02.13 腎病並不是“悄無聲息”,控制不好3個指標,腎臟易發生病變

中醫認為,“腎藏精,主水液,主納氣”,簡單說,腎主生長髮育與生殖,與各臟腑氣化有關;同時,腎參與津液代謝、生尿及排尿;最後,“腎為氣之根”。

西醫認為,腎臟位於腰府之中,左右各一,參與體內電解質平衡,及生成尿液與排尿;同時,還參與體內血壓調節,是人體重要的“過濾”器官。

腎病並不是“悄無聲息”,控制不好3個指標,腎臟易發生病變

據統計,世界上超過5億的人患腎病,100多萬人靠透析生存,並以平均每年8%的幅度增長。

臨床上還發現,慢性腎病發病呈年輕化趨勢。

腎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發展到尿毒症階段,不僅需要長期透析維持生命,還會降低生活質量。

  • 腎病並不是“悄無聲息”,多數患者確診或已發展到中晚期:

一方面,與早期腎病沒有特異性症狀有關,若出現夜間尿頻、尿液形態與顏色異常、眼瞼及雙腿水腫等,說明腎臟功能已受到影響,這時應儘快進行尿液、腎功能檢查。

腎病並不是“悄無聲息”,控制不好3個指標,腎臟易發生病變

另一方面,慢性腎病反反覆覆。檢測尿液時,尿液會受時間、精神狀態、喝水多少、運動量大小等影響,所以,有時候會忽視慢性腎病的病情。

但慢性腎病易反反覆覆,長期如此,就會影響腎臟功能,從而使腎小球過濾降低,誘發腎病。

提醒:控制不好3個指標,腎臟易發生病變!

第1個指標:血壓

腎病並不是“悄無聲息”,控制不好3個指標,腎臟易發生病變

腎臟參與血壓調節,所以,腎病與血壓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

若腎臟功能若出現異常,可能會引起高血壓表現;同樣,對高血壓者來說,若長期處於高血壓狀態,會腎功能也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主要是血壓水平得不到控制,就會損傷腎臟微小動脈血管,出現痙攣、血液流量減少。嚴重可使微小動脈血管出現纖維化,造成不可逆的腎臟病變。

  • 建議:

1,少鹽飲食

腎病並不是“悄無聲息”,控制不好3個指標,腎臟易發生病變

一旦確診患有高血壓,一定要調整食用鹽的攝入量。

高血壓者,最好每人每天鹽分攝入不超過4克為宜,除了鹽,還包括蠔油、醬油、各種調味醬中的鹽分。

2,避免情緒過激

腎病並不是“悄無聲息”,控制不好3個指標,腎臟易發生病變

當人的情緒比較激動時,這時測血壓,會顯示異常。

控制好血壓,平時避免情緒過激,更不要生氣,避免氣血攻心,容易促使血壓驟升,增加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第2個指標:血糖

腎病並不是“悄無聲息”,控制不好3個指標,腎臟易發生病變

糖代謝若出現異常,會引起腎小球的濾過率增加,時間長了,會使腎小球肥大和增生,甚至會改變腎臟結構及功能。

血糖長期處於高值,會危及微血管,而腎臟內微血管豐富,加之,藥物的服用,都會增加腎臟負擔。

要知道,高血糖“傷腎於無形”,主要是早期正常很難察覺,所以,不能及時進行干預,直到腎臟功能受損,發展為糖尿病腎病。

  • 建議:

1,三餐規律

腎病並不是“悄無聲息”,控制不好3個指標,腎臟易發生病變

控制好血糖,飲食一定要規律,一天三頓飯,按時按量吃,也要營養搭配均衡,吃到八分飽,避免增加胃腸道的消化負擔;同時利於保證血糖平穩。

2,遠離高糖飲料

腎病並不是“悄無聲息”,控制不好3個指標,腎臟易發生病變

對糖尿病者來說,應遠離高糖飲料,尤其是瓶裝飲料、調兌奶茶等,都含有較高成分的糖,會使血糖驟升,不利於血糖控制。

平時最好多喝些白開水,也可適量加些花草茶,增加口感,改善喝水習慣。

第3個指標:血尿酸

腎病並不是“悄無聲息”,控制不好3個指標,腎臟易發生病變

身體內尿酸主要經肝臟合成,再由腎臟排洩,若血尿酸水平超標,會增加腎臟代謝的負擔,同時還會促使尿酸鹽結晶出現。

血尿酸長期處於高值,易在小關節、腎臟微小管處形成尿酸鹽結晶,從而誘發痛風,甚至痛風性腎病。

當腎臟有尿酸鹽結晶後,或形成結石,這樣一來會增加腎臟的損傷,從而引起肌酐水平異常,進一步加重腎臟。

  • 建議:

1,多喝水

腎病並不是“悄無聲息”,控制不好3個指標,腎臟易發生病變

預防痛風性腎病,要控制好尿酸水平,平時多喝水,利於尿酸排洩,同時還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從而減輕肝臟的代謝負擔。

若處於痛風急性發作期,建議,患者每天喝水量在3000毫升左右為宜,利於尿酸排出體內。

還可放些花草茶,有助於調節尿酸水平,還有利尿作用。

2,減少高嘌呤食物攝入

腎病並不是“悄無聲息”,控制不好3個指標,腎臟易發生病變

​體內尿酸大約有20%左右經食物攝入,這一點比較好控制,所以,飲食上,要減少高嘌呤食物攝入,如牛羊肉、動物內臟、部分海鮮、酒類等。

平時可多吃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利於增強免疫力,同時還利於控制體重。

要知道,肥胖對尿酸的控制也不利,所以,減肥也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