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50多歲的人身體出現4異常,多是血壓異常波動惹的禍,勸你早預防

正常人體的血壓保持著動態的平衡,在起床、餐後、運動、發怒、緊張等因素下,血壓會明顯升高,但是在經過人體的自我調適後,血壓會逐漸恢復正常水平。

我國目前成年人的高血壓病發病率超過30%,也就是大約10人中,就有3人患有高血壓,粗略估計全國的高血壓病患者高達3億。

現在人們高血壓危害的認知已經比較深入,但是對於血壓波動引起的危害認識不足。主要在於現在對24小時的動態血壓監測還沒有普遍推廣。

臨床研究發現,血壓的異常波動可加重心腦腎的功能損害,還會增加猝死的發病率,必須引起重視。

50多歲的人身體出現4異常,多是血壓異常波動惹的禍,勸你早預防

心臟損害

血壓波動是指一個時間段內的血壓變化程度,老年人較中青年不但血壓相對較高,而且更容易發生血壓的異常波動。

正常人的血液表現為白天高夜間低,並由兩個明顯的血壓高峰,清晨睡醒和起床後血壓明顯升高,早上8~10點,到達一天中的第一個高峰,此後逐漸下降,在下午4~6點血壓在此升高,達到一天中的第二個高峰,此後血壓在此逐漸下降,到凌晨2~3點,血壓到達谷底。24小時高壓超過20毫米汞柱,低壓超過10毫米汞柱,則可認定為血壓波動異常。

50多歲的人身體出現4異常,多是血壓異常波動惹的禍,勸你早預防

高血壓

血壓異常波動與5個因素有關,要注意。

因素1:動脈硬化。

年輕人的動脈管壁薄而又彈性,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優勢逐漸下降,有研究顯示,人體的動脈自18歲開始即開始不同程度的硬化。

中老年人因為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和作息規律紊亂,使大動脈的管壁增厚、脂質沉積,彈性下降,並造成動脈管壁的僵硬以及壓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對血壓的調節、緩衝能力減弱,容易引起血壓的異常波動。

50多歲的人身體出現4異常,多是血壓異常波動惹的禍,勸你早預防

動脈硬化

因素2:基礎疾病。

年齡大了以後,身體難免會出現疾病,如果有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氣管炎等疾病,更容易導致血液波動異常。

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是對“難兄難弟”,兩者彼此關聯又彼此促進,而糖尿病和高脂血症都屬於代謝性疾病,可引起血粘度增高和血管壁的炎性反應,造成管壁彈性下降和斑塊形成。

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因為肺功能的下降和慢性的炎症狀態,可導致人體慢性缺氧、體內炎症因子增加,也會對血管壁造成損傷,而影響血液。

50多歲的人身體出現4異常,多是血壓異常波動惹的禍,勸你早預防

氣管炎

因素3:身體狀態。

身體狀態對血壓有明顯的影響。身體狀態良好的情況下,人體的生理機能和各項指標保持正常水平,但是如果出現貧血、營養不良、失眠、便秘、焦慮易怒等情況,則會對血壓產生明顯影響,從而造成血壓的異常波動。

貧血的人為增加機體的營養供應,會反射性地心率增快,從而導致血液的升高,又因為血液中營養成分的減少,而導致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營養不良,處於惡性循環中,血液波動大。

而失眠、焦慮易怒等情況,因為植物神經功能的紊亂,導致血壓調節紊亂,引起血壓波動。便秘時的用力排便,則直接引起血壓驟升,易引起腦中風等嚴重疾病。

50多歲的人身體出現4異常,多是血壓異常波動惹的禍,勸你早預防

貧血

因素4:繼發性高血壓。

臨床上繼發性高血壓佔總體高血壓病人的5~10%,而且近年來也呈現出發病率的不斷攀升。

常見的繼發性高血壓的原因包括腎動脈狹窄、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徵、嗜鉻細胞瘤、甲亢等。

此類的高血壓一般降壓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而且血壓水平高,波動大,難控制,對身體的危害不容忽視。

50多歲的人身體出現4異常,多是血壓異常波動惹的禍,勸你早預防

腎動脈狹窄


因素5:服藥依從性。

我國高血壓病人的服藥依從性普遍較差,據統計尚不及美國人的50%,而且高血壓的控制率低於10%,導致數以億計的高血壓病人血壓控制不理想和異常波動,增加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病風險升高。

50多歲的人身體出現4異常,多是血壓異常波動惹的禍,勸你早預防

規律服藥

50多歲的人身體出現4異常,多是血壓異常波動惹的禍,勸你早預防

異常1:頭暈目眩。

清晨在由臥位變為直立體位時,在3分鐘內高壓會下降超過20毫米汞柱或低壓下降超過10毫米汞柱,此時呈現為體位性低血壓,從而導致腦灌注不足,出現頭暈、目眩等症狀。

還會出現心不在焉、精神不振、眼冒金星等表現,一般可持續數分鐘,經休息後逐漸消失。

體位性低血壓多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的幾率也就越高。據統計,65歲以上的老人的發生率接近50%,若合併有高血壓,則發生率會更高。

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的老年人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腦卒中和死亡的風險明顯增加,即使沒有明顯症狀,也會影響大腦的認知功能。

對策:晨起時,不要急於起床,清醒後臥床2~3分鐘,再緩慢坐起,然後雙腳著地休息3~5分鐘,再起身,讓人體有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50多歲的人身體出現4異常,多是血壓異常波動惹的禍,勸你早預防

頭暈

異常2:心慌疲倦。

除了體位性低血壓,還有種體位性高血壓,也就是由臥位改為直立體位的時候,高壓會升高20毫米汞柱以上,從而出現心慌、疲倦的感覺。

老年人發生體位性高血壓的幾率約為10%,同樣可增加心梗和腦梗的發生率。

對策:同上。

50多歲的人身體出現4異常,多是血壓異常波動惹的禍,勸你早預防

心慌

異常3:暈厥跌倒。

在我國的老年人中,有超過50%的人會出現飽餐後血壓下降。因為飽餐後,胃腸道的負擔加重,需要大量的血液參與消化吸收,血液向胃腸道集中,從而導致大血管中的血液相對不足,而引起血液下降。

據臨床統計,餐後低血壓下降發生率,遠高於體位性低血壓,而且餐前血壓越高的病人,發生餐後低血壓的幾率也就越高。

病人飽餐後,可出現突然暈厥、跌倒,還可出現四肢無力、視物模糊、老想睡覺等表現,要特別注意。

對策:進食七八分飽,避免暴飲暴食,同時注意飲食要清淡,多食蔬菜,少食油膩食物,以免加重胃腸道負擔而引起餐後低血壓。

50多歲的人身體出現4異常,多是血壓異常波動惹的禍,勸你早預防

暈厥跌倒

異常4:緊張焦慮。

有些人在家測量血壓的時候正常或偏高,但是到了醫院後,醫生測量血壓的時候則會明顯升高,這種現象叫白大衣性高血壓,其發生率約為13%,老年人的發生率則高達40%左右。

這種血壓升高,主要是見到醫生後心情緊張或情緒焦慮所致,其對重要臟器的損害和發生心腦血管病的風險也明顯高於正常人。

對策:保持放鬆心態,或在測量血壓前和醫生進行輕鬆的交談,使情緒平穩。也可使用自助的套筒式電子血壓計。

50多歲的人身體出現4異常,多是血壓異常波動惹的禍,勸你早預防

緊張焦慮

正確處理異常的血液波動仍然是當今我國中老年人血壓管理中面臨的重要課題。保持血壓的平穩,對於防止併發症及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