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果甲午海战后,大清拒绝赔偿,把钱用在购买军火,会怎么样?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个人觉得如果大清可以拖住日本,不至于被后来八国联军蹂躏。因为大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虽然武器落后,思想落后,制度落后。但是人口和土地是最基本的底气。只要拖住,日本国耗不起。毕竟日俄战争就是实例,沙俄虽然输了,但依旧没有赔偿,了不起再打一场。战争是没有赢家的,只是相对而已赢家而已。那后来的中日战争而言,日本口出狂言三个月灭掉中国,相对于日本,中国在当时可还是一个农业国,日本已经明治维新过去几十年了,完成了工业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业国,工业国打农业国,我们依旧没输。所以,如果清朝拒绝赔款,用来卖军火,不说一定赢,拖垮日本是可以的。


Xiao胖2


很多人搞错了一个问题,认为在《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2亿两白银,清政府就有这笔钱了。实际上不仅这笔赔款全部是战后向列强借款所得,就是甲午战争的军费,很大一部分也是借款所得。

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战事不断,可谓真正的内忧外患。战争是烧钱的,因此到甲午战争爆发时,清政府国库空虚。战前李鸿章为了备战,希望户部能拨款2、300万两用于购买军械,结果户部最后只拼凑出了18万两白银。

为了筹措军费,户部也是绞尽脑汁,除了让地方督抚把库银上缴外,还通过临时增加盐茶税、商铺捐输等方式筹款。最后实在不够,又向汇丰银行借款28653961两,勉强筹措了6009万两白银充当军费。到《马关条约》签订时,这笔军费已经用掉了4465万两,只剩下1654万两。

所以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为了支付2亿两军费赔款和之后的3000万两赎辽费,清政府只能再次大举借债。不过因为这笔钱数额过大,借款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自签约以后,清政府陆续和英、法、俄、德等国借款,自1895年10月31日借到第一笔钱开始,直到到1898年5月7日,前后历时两年半才算把赔款交清。

很显然,打仗的时候日本可不会来个暂停,等清政府去借钱再来打。所以要继续打,清政府就只能靠剩下的1654万两,或者继续向汇丰银行借款。

且不说在清政府节节败退的情况下汇丰银行会不会继续借款或者能借多少,即使愿意借,因为清政府自身军工业薄弱,要想继续打下去只能向海外购买。然而在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以后,日本已经完全掌握了制海权。清政府即使买到了武器,也很难运回国内,半路都得当了日本的战利品。

所以想靠买武器来继续打下去是不大可能的,慈禧唯一的选择是迁都西安,然后放权给地方督抚组建民团袭扰日军。不过这会造成地方势力加强,在政治上对慈禧来说威胁比日本入侵还大,因此只能选择投降。


不沉的经远


实际上论进口武器,清朝进口了比日本多的多的武器装备。清军有远远超过日本陆军的钢制大炮,连发步枪,甚至早期机枪。清军重炮实力是日本陆军的20倍以上,甲午战争,日本陆军只有不到300门日本本土制造火炮和单发村田步枪。

日本陆军无论火力还是数量,无论武器先进性,还是射击连续性,无论弹药数量,还是武器种类,都远远不如清朝。当时,清朝人认为,“我大清洋枪百万,快枪快炮之多,甲乎天下。”

甲午参战部队12万人,参战部队枪械装备率是百分之八十五。要知道,抗战时期,我国1个步兵师,持枪率也才30%多。清军的主要问题是没有近代化军政体系,军事教育体系和征兵体系,在装备上是很阔的。

很多人一直以为,清朝武器落后,其实清军武器一直都是可以的,就是最惨的第一鸦片战争,清军也有900多门进口和仿造的西洋大炮。清军最大的缺点,是没有近代军官教育,军队编制不合理,还有,近代化军政指挥体系。

比如,甲午战争,日军以师团为战役单位,包括,步兵联队,炮兵联队,骑兵联队,工兵联队…..清军战术单位最大就是步兵营,连步兵团都没有。也没有战区司令部,参谋,后勤部门。

甲午战争清军陆军军官没有一个是军校毕业,全部行伍出身。没有一个接受过近代化军事教育,这才是清军最大的缺点,而不是武器。空有超过日本陆军20倍重炮力量,却不懂炮兵知识,拿最新型克虏伯重型加农炮当红夷大炮使用。


深度军事


实际上,赔偿与否对清政府的财力影响不大,八国联军之后清政府还有余力重新编练新军,全世界购买战列舰巡洋舰准备重组一支对日本海军有压倒性优势的舰队,更不要说只是甲午战争之后还没有背上巨债的清王朝了。

当时清政府用巨额军舰军火订单逼迫英德法俄的造船厂放弃了日本订单,并且引诱四国政府和资本家对日本下了通碟,在订单交付完毕以前不许日本发动对清战争(敢影响几位老大赚钱,弄死你)。如果清王朝早点发现金钱的威力,甲午战争可能都打不起来,英德法俄联手保证清王朝独立都有可能,就和今天的沙特王国一样,毕竟人傻钱多的主顾不好找(来,大不列颠和德意志,我给你们一人5000万英镑订单,但是如果我打败了我就没钱付了,那我估计日本海军会被英德围殴,毕竟这笔钱都够英国海军造半个舰队了,再从法国借点高利贷,附加条款就是我挂了就不还了,然后俄国是听法国的)

回到正题,假如清王朝坚决不赔款,其实日本也拿清朝没辙,顶多就是占几块沿海的地(这还会被几大列强给强制退出,他们都把势力范围瓜分好了,日本当时在他们眼里可是屁都不算,也敢来抢食?!!)

因为日本的陆军当时很小,满编才10几万人,因为钱都拿去搞海军了,打败清朝容易,想消灭清朝,或者哪怕打出抗日战争开始的局面都不可能。除非各个开高达,否则死光了都做不到。

而且日本开战的军费是靠在英国发行债券得来的,利息我记得要高于7%,而且就一年期,如果拖一年还拿不到赔款,英国爸爸的钱又不敢不还,那就要拿连续2年的全部政府收入去还债了,分分钟政府自己就崩溃了。所以才有兴亡在此一战好的说法,也的确是实情。

ps:个人看法,辛亥革命客观上保证了日本对中国的优势。看看孙在日本的好友都是什么玩意,日本情报机构的各级头目,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了。当然,这个不是说革命不对,清王朝的确应该早点推翻,只是因此便宜了日本人。否则重新组建后的舰队虽然没法保证打垮日本(因为清朝太腐朽了,有了好武器也未必有用,这个可以参考沙特军队,用天顶星武器都没打赢光脚的游击队),但是光这个军备竞赛的财政压力就能导致日本的现代化拖延十年以上。


闲庭晓筑民宿龙大叔


拒绝赔偿?你疯了吧?

当时的人们也不是没想过拒绝赔偿这回事。

拒绝赔偿的后果,你考虑过么?

如果人家再来一仗,再输了,人家要的可不就是现在这点东西了,可能是整个中国,可能是彻底结束清政府的命!

他清政府敢赌么?不敢!

试问,让你拿着自己的全部家当去赌博,你敢赌么?除了二杆子,大傻子,一般正常人都不会。

其实,当时的日本也无力再接着开第二仗了。

但是清政府就是不敢赌,日本也猜清政府不敢赌。

即使清政府当时能一下拿的出这么多钱,一下都能买了军火,清政府也不敢赌。

更何况,这笔钱,清政府后来是分期付款的。说明他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用这些钱买军火的想法也就不现实了。

再说,有钱就一定买的到军火么?即使买的到,就一定能赢么?即使能赢,就一定能快速拥有么?说不定,你还在买军火呢,人家就把你团灭了。

所以,清政府拒绝赔偿买军火,这是只有二杆子和大傻子才会做出的事,正常人谁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啊!



茅汇


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最终以中国战败结束,这场战争,不仅把北洋舰队给打没了,把洋务运动给打破产了,而且还产生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有:

  • 中国承认朝鲜“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
  • 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 中国要给日本白银二万万两(两亿两),作为赔偿军费;
  •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
  •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根据《马关条约》,日本将得到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但最终,辽东半岛并没有被割让给日本,为何呢?因为如果日本得到了辽东半岛,俄罗斯就不高兴了:你日本把这个地方要走,那我要怎么扩张我的势力?结果出现了“三国干涉还辽”,日本宣布“放弃”辽东半岛,但中国要给日本3000万两,将辽东半岛给“赎回”。

三千万两白银,加上原先要赔给日本的两亿两白银,一共是两亿三千万两白银。金额如此之大的赔款,对中国是个沉重的负担。

这里可能很多人会产生一个疑问:甲午战争大清确实是战败了,但赔款的金额那么大,如果大清拒绝赔款,把赔款的钱用在购买军火上,会怎么样?

你认为会怎样呢?

大清有没有这笔钱呢?

我们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清政府要赔给日本两亿多两白银,如果《马关条约》里没有要求清政府赔款,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清政府有这笔钱了呢?不是的。

2.3亿两白银是笔巨款,对于清政府来说,原本大清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钱,如果不是战争打输了被迫求和,是没有办法“生出”这么多钱的。

这笔钱哪里来的?或者说清政府是如何“生出”这笔钱的?借。

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绝对离不开花钱,没有经济作为支撑,很难打赢一场战争。在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就已经国库空虚了,但是战争还在持续,清政府希望自己能打赢,现在没钱,怎么办?

  1. 催促地方官员尽快把库银上交国库;

  2. 临时增加部分税收;

这两点所收集到的钱并不多,于是产生了第三点:借钱。清政府向汇丰银行借款2965万两,后来又陆续借了一些钱,不得不说清政府为了打赢战争在借款方面还是挺努力的,只不过战争最终并没有打赢。

要用来打仗的钱都没有,赔款还能有钱?所以,《马关条约》日本要求的巨额赔款,清政府自身是拿不出钱的,只能再次借钱。

态度不同,准备不同,结果自然也不同。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准备的越多,你就会越踏实。

这场甲午战争,日本绝对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在匆忙仓促中挑起战争的,而是蓄谋已久。

想要打好打赢一场战争,肯定需要提前进行准备,比如说军队的数量要有所增长,军舰要买更大的,服役很长时间的军舰要淘汰掉,要买足够量的炮弹等等。人员、设备、物资都需要准备,这些战前准备会使得一个现象出现:军费增长。

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的军费有没有增长呢?有。

根据《明治财政史》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日本的军费预算从1873年的1070万日元增加到1894年的2282万日元,军费预算增长了113.1%。军费预算有大幅度增长,实际投入呢?也是大幅度增长,投入的钱多了,自然就有了更多的军队,更大的军舰,更多的炮弹。

而清朝方面,虽然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设备和技术,也成立了北洋水师,但北洋水师建立之后,就没有增添新的军舰,军方也不怎么注重军舰的保养问题。由于忧患意识不足,海军到后来连足够的炮弹都没有。

对待战争的态度不同,为战争所做的准备也不同,最后的结果自然也不同。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已经没钱了,赔款是借来的,所以即便拒绝赔偿,想和日本继续打下去,清政府自己也没有钱去购买军火,最多只能通过借钱来买武器和炮弹。如果真的借钱来买武器和炮弹的话,估计也行不通,因为武器大部分是要从欧洲购买的,日本不会事先安排军舰半路拦截?

《马关条约》

《外债史话》

《明治财政史》

《日本开国五十年史》


简单平凡123123


甲午战败,是整个国家意志和执行力的全面失败,是生产力和制度彻底落后的结果。

北洋水师额定的经费是每年200万两,清政府从上到下都缺钱,北洋水师每年只能收到100万两左右。同时期的日本在干什么呢?

战争爆发前两个月,日本已经列支了合计6000万日元的特别预算应对可能爆发的战争,并且随后还在国内发售国债筹集更多的军费。而这时候,李鸿章磨破了嘴皮才从户部要到了150万两,还不能马上递解。由于国内筹款速度过慢且数额不足,支撑中方打完甲午战争的是1894年11月和1895年2月汇丰银行的两笔合计2800万两的借款。论烧钱,老李他还真烧不过日本。

在1894年战争爆发前,日本就向英国订购了两条12500吨的战列舰富士和八岛准备未来与中国的战争。相比铁甲舰定远镇远,这是划时代、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前无畏舰。只不过日本也没想到战争这么快爆发,这两条战列舰最终参加了日俄战争。颐和园的建造费用,不过买一条富士级外加剩点钱买炮弹。而在富士和八岛交付的1897年,日本又向英国订购了排水量更大(15000吨)、装甲材料更好(哈维镍钢)、火力更强(40倍径主炮)的三条战列舰敷岛、初濑、朝日。

日本的军费开支是个加速增长的过程,甲午战争之前,日本的海军军费已经占到政府预算的10%到15%,购买新武器新军舰的手笔远不是北洋水师能比的。而到日俄战争前,日本光是向欧洲购买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就花掉了上千万英镑。而且这只是买船的钱,只是军费的一部分。

而相比欧洲强国,日本当时的海军规模其实还是不大的。在工业革命后列强的巨大军费面前,清政府购买武器,简直就是。。。


孙仲谋l


导语

我们都知道国际战略靠赌国运的大多没有好下场,但是具体到战争本身,赌博有时候确实是其中一个环节。甲午一战,是日本明治维新后第一次“大赌博”。

分析

  • 甲午海战前后日本的状况

其实,在甲午海战前后,日本本身的状况并不乐观

1、日本的财政部门在1894年曾向中央政府提出了预计战争持续一年至二年,所需资金为1.5亿日元的预算方案。然而当时日本的年财政收入仅8500万日元,且对战争准备已经在军队上花掉了超过1/3的财政收入。

2、如果甲午海战后,日本不能从战争中获得足够的收益,日本政府有破产的危险,甚至会导致政治危机。实际上《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社会各界就普遍认为并没有从对华战争中获得足够的利益,因而引起了政局动荡。

3、按照日本当时本土的情况来看,清政府如果不妥协,那么日本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打到清政府妥协为止。但如果清政府能够团结一切的反侵略力量而与日本坚持作战,日本迟早会被拖垮的。

  • 清政府是否有能力购买军火

以清朝当时的经济状况而言,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来购买军火

1、传统的封建式财政制度,管理方式的老旧,低效,模糊,参与管理的官僚人员都能从中进行各种腐败行为,进而导致层层盘剥,实际上每一笔收入大幅缩水,每一笔支出很少用到实处。

2、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因为大量的赔款问题,导致清政府的关税大部由西方把持,这方面收入基本落不到清政府手里。

3、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所消耗的军费已经高达5000万两白银,而其国库年收入不过7000万两,这让本来就摇摇欲坠的清朝财政更加雪上加霜。

4、要知道甲午海战后的赔款是清政府贷款赔偿的,而且还分了数次赔偿。西方列强肯借钱让清政府赔款,但如果让他们借钱给清政府发展军事,就不那么容易了。

  • 清政府为什么要停止作战

为什么清帝国不继续和日本进行战争,为什么不想办法把日本拖垮

1、清帝国之所以接受《马关条约》。从根源上来讲,还是因为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导致的统治阶级的懦弱,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来反抗侵略者的压迫。

2、清政府为了这场战争,不仅已经加大了对民间的盘剥力度,还借了大量外债。从经济方面来讲,清政府也无力让战争继续下去。

3、清朝的官僚体系整体对战争持消极态度,数次放任日军掌握战略主动。即便开战之后,依旧把希望寄托于西方来进行调节,从上层来讲,就没有信心取得战争的胜利。

4、军队在战争中极其拙劣的表现。甲午海战以及之后的陆地作战,清朝军队所表现出的军事指挥能力,和部队战术战法,以及士兵的士气都让人大失所望。这样的军队,根本无法进行对日本的有效作战。

  • 如果清政府继续作战会怎样

以清政府所表现出来的腐朽与落后,即便继续作战也很难取得胜利

1、如果甲午战争继续进行下去,财政问题会随着战争的推动,而进一步扩大。此时的清政府财政问题已经非常严峻,如果进一步扩大,势必会引发新的动荡。

2、清政府内部的权力斗争在甲午海战之前就非常的明显。主战派与主和派相互对立,主和派的懦弱,与主战派的仓促作战,加速了战争的失败。但当时的主和派在清政府内部依然占有主导地位。可想而知,如果继续作战,两派之间的矛盾就会进一步激化,统治内部会出现分裂。

3、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前后所表现的军事素养让人不堪入目。这种军事素养并不单单是军队训练造成的,从根源上来讲是由于政治问题所导致的。如果政治环境得不到改善,军队的战斗力也无法得到提高。以清政府当时的军队能力,即便换上最优秀的武器,在他们手里也会变成废铁。


4、西方列强在清政府作战失败后,纷纷向日本抛去了橄榄枝。就算清政府坚持作战,西方列强也很难向清政府提供武器。

5、即便清政府在甲午海战后拒绝赔款,购买武器,最终也取得了胜利。那又能怎么样呢?以清政府的腐朽没落,软弱无能,不要说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假设真的发生了,那清政府的财政也彻底崩溃了。清政府如果能取得胜利,所消耗的一定是无法估量的。到那时,清政府财政、军事都会空虚,西方又会对清政府发动新一轮的侵略。


结语

或许清政府继续打下去,会把日本消耗崩溃,这样甲午海战就成了清政府胜利了。但如果我们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继续作战更有可能导致的结果是,腐朽落后的清政府在日本崩溃前自己先崩溃掉。出现经济凋敝、统治集团内斗、民众起义等新的问题。届时,也许会为了解决内部问题,而签署一个比《马关条约》条件更加不平等的条约。的确,在面对侵略的时候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来保卫自己的国家,但以清政府所表现来看,他们既无心,也无力承担起保卫民族不受外来侵略的能力。制度的落后,政治的腐败,所引发的经济、军事等一系列问题不可能因为一两场战争就改变。如果想改变晚清贫弱的国情,只有推翻清政府。


再言春秋


然并卵。买装备并不能改变什么。

大东沟海战之后,北洋水师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但是北洋水师能战的将领基本阵亡,剩下一些都是贪生怕死之辈,这些将领躲在威海卫军港,一起威逼水师提督投降。


你指望这群人去打仗,去打败日本人?即使你把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战舰买来,也只是给日本海军送战利品。

其次,装备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根据黄海大战战后日本官方编写的海战史,比较权威的,联合舰队被命中100mm以上中、大口径炮弹为134发,而北洋水师各舰消耗弹药为1000左右。命中率大概为10%-12%。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样的命中率是非常逆天的。北洋水师的炮手射击水平是非常好的,命中率也远远高于日本海军。但是为什么没有击沉日军战舰还被打败呢?


北洋舰队的炮弹大多是沙土充填的实心穿甲弹,命中敌舰除非直接打中水线,否则很难造成重大损伤。另外,北洋海军的腐败,也导致当时为数不多的爆炸弹质量不佳,影响作战效能。比如,此战中国独立设计建造的平远舰曾一炮命中日军旗舰松岛号的弹药室,而且是爆炸弹,可是炮弹却没有爆炸。

北洋水师的炮弹严重依赖进口。但是战争爆发以后,列强们都支持日本,停止或限制向中国供应军火。想买,别人还不卖。


另外,即使别人要卖,从你下单到军舰交货需要多长时间?船员训练需要多久?一艘军舰形成战力需要几年的时间,等你军舰到手,形成战力,黄花菜都凉了。


还有最关键一点,清朝政府畏战惧战,投降派占主导地位。李鸿章为了保全自己的实力,大东沟海战后就命令北洋水师躲进威海卫避战自保。


决定战争的不是武器,是人,除非你能给到他们跨越时代的装备。比如穿越。


历史没有如果。买装备改变不了结果。


税安科技


我认为大清之所以战败,不仅仅是军火的问题。

那时的朝廷腐败透顶,没有人去关心国家的命运。满清贵胄只想怎样保住自己的江山不被汉人夺走,汉人的封疆大吏都在割据地盘,扩充实力,而广大老百姓早已不堪重负,抗争者此起彼伏,社会矛盾极其尖锐。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拥有先进的军火,也不会有多大的战斗力。而反观日本举全国之力与清廷抗衡,目标明确,行动果断,胜败早已明了。

因此,我们想要远离战争,必须保持国家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人民万众一心,否则说不定哪天外敌又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