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帶你瞭解曹植不同時期的詩歌中所呈現出的不同意象

作為“建安之傑”的曹植,無疑是建安時代傑出的詩人、文學家。他以獨佔八斗的才情,在文學史上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魯迅稱建安時期是中國文學的“自覺時代”,而這一時期也是中國文學的一個過渡階段。建安文學既繼承了《詩經》的寫實傳統,又傳承了《楚辭》的浪漫主義特質,同時吸取兩漢辭賦、民歌的優良傳統,稱得上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高峰。同時,建安文學也為隨後的盛唐文學的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因此,可以說建安時代是文學史上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一個重要時期。作為建安文學的傑出代表,曹植無疑會吸引眾多讀者以及研究者的矚目。

由於曹植不同於常人的出身和人生境遇,使得他的文學作品題材和風格都別具一格。他的作品有詩、賦、論、贊、表、誄等多種形式。從文學價值來看,還是其詩歌的文學成就最高。曹植詩今存餘首,就他短暫的人生來說,可謂著述頗豐了。曹植的詩數量多文學價值高,值得廣大學者悉心研究。


帶你瞭解曹植不同時期的詩歌中所呈現出的不同意象

在瞭解了曹植詩歌的情況下,有必要對意象的相關概念做一簡單闡釋。所謂意象,簡而言之蓋為盡意之象。在文學創作中,“意”為主體之情感,“象”為主體為表達情感所借之物。意象是構成詩歌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作詩的構思過程中,意象是詩人形象思維的符號元素。而詩人對詩歌的創作過程,正是詩人構建創造意象的過程。而這種種意象又構成了詩歌的意境。一首能感人至深的好詩,往往是詩人展示了一個個獨特的意象及其組成的優美意境,這些意象及意境又給讀者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讀者要接受詩人的作品,體會其中的情感,對作品進行再創造,完成整個文學接受,正是以意象為媒介的。可以說,詩歌的意象是溝通作者和讀者的紐帶或橋樑,正是有意象的存在才使得作者和讀者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意象的概念及發展

意象這一概念早在中國古代就產生了,它對文學欣賞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對詩歌的鑑賞和分析尤為重要。由於中國詩歌追求含蓄美,表達情感要含蓄不外露,這種對詩歌含蓄美的追求使得詩歌意象的產生和存在成為了必要。我們知道,《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的美以溫柔敦厚著稱,比興手法在《詩經》中也被廣泛應用。用於比興的喻體即是一個個意象。《詩經》的首篇是《關雎》,其幵篇雲:“關關雎雞,在河之洲。”以這兩句作為開頭是一種起興,目的在於說明男子對美麗賢惠女子的仰慕,此句中的“雎雞”其實就是一個意象,它象徵的正是男子思慕的美麗姑娘。正是詩中用了“雎雞”這一意象才使得詩含蓄有韻味了,可以看出意象對詩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另外,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楚辭》中也出現了大量意象,其中“香草美人”意象是最具代表性的。曹植是魏晉時期的著名詩人,其文學成就很高,對後世的影響也頗為深遠。其詩歌創作與《詩經》、《楚辭》、漢樂府以及《古詩十九首》是一脈相承的,無疑受到了它們的深刻影響。

由以上分析可知,意象對詩歌的構成和解讀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對詩歌進行意象方面的研究分析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對意象概念的發展及曹植意象的整體情況作以闡釋。

作為中國古代文論的重要概念,意象一詞很早就出現了,並且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中國文化中有關“象”的起源從原始時代的鼎文化中已見端倪,老子和莊子都認為“象”是由“道”運化而生的。老子在其著作《老子》中講:“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說明了“道”與“象”的關係及複雜形態,說明了“道”飄忽不定,複雜多變的特徵。老子又說:“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所以“道”又不是絕對的虛無,而是似有非有。老子的“象”論,對“意象”概念的形成無疑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而莊子關於“意”的論述對“意象”概念的產生也意義重大。《莊子》一書曾多次提及“言”與“意”的關係。

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天道》)

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秋水》〉)

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籤;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外物》)

莊子認為語言是一種交流工具和手段,“語之所貴者意也”,“言者所以在意”。在莊子看來,“言”的目的是為了傳達“意”,“意”才是重中之重。老子和莊子對“象”和“意”分別做了闡釋,這可以看做是關於“意象”論的最早論述。《周易繫辭》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聖人立象以盡意”之說,此處之“象”乃是指《易》卦之象,僅算得上是大文化上之意象,不可全指文學藝術審美上之意象,更不能專指並非文學中之“象”。《繫辭》中還有一段文字與意象有關:“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②言包犧氏觀物取象以通德類情。《周易》哲學傾向遠遠多於文學傾向,關於“意”與“象”之關係與文學自然有所出入。


帶你瞭解曹植不同時期的詩歌中所呈現出的不同意象

《周易》是我國古代重要的一部哲學論著和文化典籍。它是一部專門論“象”的著作,《周易》的核心範疇是“象”。《周易》由《易經》和《易傳》兩部分組成,“立象以盡意”的命題正是由《易傳》提出的,它承認“言不盡意”的事實,同時也認為“象”可以盡意。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封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繫辭上》)

“觀物取象”的著名論題也源自《周易》。《繫辭下》雲:“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後人用“觀物取象”四個字概括這段話的大意。東漢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在他的《論衡》中也有關於“意象”概念的論述,其《亂龍篇》雲:

天子射熊,諸侯射康,卿大夫射虎豹,士射鹿豕,示服猛也。名布為候,示射無道諸侯也。夫畫布為熊廢之象,名布為侯,禮貴意象,示義取名也。

由此可知,王充第一次將“意”與“象”聯綴成詞,使“意象”成為一個完整的概念。三國時的王弼對“意”與“象”以及“言”的關係,做了頗為深入而富於辯證的分析,他在自己的著作《周易略例明象篇》中提到: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言。言生於象,故可尋言以觀象;象生於意,故可尋象以觀意。意以象盡,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猶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也。……象生於意而存象也,則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於象而存言焉,則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則,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者乃付象者也。付意在忘象,付象在忘。故立象以盡意,而象可忘也;重畫以盡情,而畫可忘也。是故觸類可為其象,合意可為其徵。

王弼認為“言”、“象”、“意”三者是相互遞進派生的,“言生於象”,“象生於意”,所以才能夠“尋言以觀象”,“尋象以觀意”。王弼認為“言”、“象”、“意”之間是相生相成、相互遞進密切關聯的,他的“意象”觀一言以蔽之即是“言以明象,象以出意”。

劉越是我國古典文論的集大成者,他關於“意象”的論述精闢得當,值得注意。他在《文心雕龍神思》篇中雲:“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渝五臟,澡雪精神。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繹辭,然後使玄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駁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在劉總看來,意象為文學創作時所被利用者。為文時要有虛靜之心態,要進行學術積累,要有語言文字功力,方能幵始下筆。“後使玄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

在我國美學史上,劉總首先將“意”與“象”合成“意象”一詞,開創了審美“意象”說。劉總所說的“然後使玄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確實包含了許多精闢的見解。

唐宋時期是“意象”說的發展期,有著承前啟後的巨大作用。唐人關於“意象”的觀點,以王昌齡、咬然、以及司空圖的論說最有影響。王昌齡在《詩格》中曰;

詩有三格:一曰生思: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二曰感思:尋味前言,吟諷古制,感而生思。三曰取思:搜求於象,心入於境,神會於物,因心而得。

皎然也論述過關於“意象”的問題,他在《詩式》中說:

取象曰比,取義曰興,義即象下之意。凡禽魚草木人物名數萬象之中,義類同者,盡入比興,《關雎》即其義也。

皎然認為“比興”是實現詩人主觀之意客觀化的方法和途徑。


帶你瞭解曹植不同時期的詩歌中所呈現出的不同意象

清代是“意象”理論的成熟期,這個時期的詩論家對“意象”範疇的內涵及內部關係作了深入分析和探究,他們對“意象”論作了總結和歸納,為這一理論的發展和完善作出了獨有的貢獻。王夫之是清代傑出的哲學家,詩論家,他對“意象”的性質和藝術特徵從哲學角度進行了解讀,角度新穎,見解獨到。他在《姜齋詩話婆注》中提出了“以意為主”的著名命題:

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李、杜之所以稱大家者,無意之詩十不得一二也。煙雲泉石,花鳥苔林,金鋪錦帳,寓意則靈。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王夫之對“意”的重視。同為清代著名學者的方東樹對“意象”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在《昭昧詹言》中對“意象”作了大小高下之分:

讀古人詩,須觀其氣劫。氣者,氣味也;韻者,態度風致也。如對名花,其可愛處,必在形色之外。氣韻分雅俗,意象分大小高下,筆勢分強弱,而古人妙處十得六七矣。

方東樹劃分“意象”大小高下的依據是詩人精神氣質的雅俗,認為詩歌意象的審美價值是由詩的言情素質決定的

關於“意象”概念及其淵源與發展暫且介紹到這裡。

曹植詩歌的主要意象

曹植是魏晉時期重要的文學家,其詩今存餘首。曹植詩歌中的植物意象主要有蘭、桂、蓬,自然意象主要有云、日、月、風、雨,人物意象有美女、佳人、少年,動物意象主要有馬、鳥,其他還有酒、淚、舟、車、琴、瑟、箏等。

對詩歌意象的分類,國內外學者有多種觀點和方法,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分類法。國內學者對詩歌詩歌意象分類有代表性的有:夏之放《文學意象論》將詩歌意象分為審美、象徵、想象、幻想等幾類,這種分類方法抽象,也難於把握;袁行霈先生在《中國詩歌研究》中將詩歌意象分為自然界、社會生活、人類自身、人的創造、人的虛構五類,其中人的創造和人的虛構難於界定,也不盡合理;陳植釋先生的《詩歌意象論》按五個標準對詩歌意象進行分類,每一大類又分為若干小類,這種分類方法詳細而全面,但太過瑣細,不易操作。國外也有許多學者對詩歌意象進行了分類,英國威爾斯在《詩歌意象》一書中把意象分為裝飾性、潛沉、強合、基本、精緻、擴張、繁複七類,單看這些生僻的術語都難以理解,要按這一標準去給詩歌意象分類更談何容易。鑑於此,本文對意象進行簡單易懂的分類,即主要按曹植詩歌意象的內容範疇來劃分。

曹植的詩歌意象從內容上可以分為兩類:實體性意象和虛擬性意象。實體性意象是指詩人自己或前人通過感官感知並選取的客觀存在的事物。這類詩歌意象一直是古今中外詩歌意象的主體,曹植詩歌的意象也以這一類為主。而虛擬性意象是指詩人或前人根據自身生活的直接或間接經驗加上一定的想象虛擬出的事物。下面對曹植詩歌中的這兩類意象的類型及其特徵進行分析。

  • 一、實體性意象

如上所述,實體性意象一般是詩歌意象的主體,曹植的詩歌亦是如此。本文將實體性意象再分為客觀自然類型和社會歷史類型兩種,在實體性意象後再追述一種虛擬性意象。

(一)客觀自然範疇的詩歌意象

曹植詩歌中的客觀自然類意象大致可分為這幾類:天文、地理、氣象、時間、人體、動物、植物等。

(二)社會歷史範疇的詩歌意象

曹植詩歌中社會歷史範疇的意象也很多,如人物意象、地理意象、建築物意象、精神活動意象、器物意象、朝代意象等。

  • 二、虛擬性意象

所謂虛擬性意象是指詩人或前人根據生活的直接、間接經驗加上一定的想象虛構出的事物或人物。它一般不是意象的主體,在作品中所佔比重也很少。曹植詩歌中的虛擬意象數量也不多,下面就其詩中一些虛擬意象略作列舉,以供參閱。如《雜詩六首》中“天路安可窮”的“天路”;《仙人篇》中“仙人攬六著”的“仙人”;《仙人篇》中“東過王母廬”的“王母廬”;《難露篇》中“鱗介尊神龍,走獸宗麒麟”的“神龍”和“麒麟”;《平陵東》中“被我羽衣乘飛龍”、“乘飛龍,與仙期”的“飛龍”;《苦思行》中“

下有兩真人”的“真人”;《遠遊篇》中“仙人翔其隅”的“仙人”等,都是曹植詩歌中的虛擬性意象。

曹植詩歌意象的階段性特徵

通過前面對曹植詩歌意象的分類整理,可以發現曹植詩歌意象的種類豐富、數量眾多。曹植的人生在建安、黃初和太和時期都有很多的不同,他的政治生涯和人生境遇在晚期發生了巨大變化。本章試從其詩歌意象的種類和特徵方面來探究這種變化,以求對曹植詩歌有更深入透徹的把握和理解。學界一般將曹植的生平分為三個時期,即建安、黃初、太和。本章不對曹植詩歌意象在這三個時期的特徵和變化做個別考察,而注重對曹植詩歌意象的整體宏觀把握和分析。


帶你瞭解曹植不同時期的詩歌中所呈現出的不同意象

意象可說是構成詩歌作品甚至文學作品的最小單位,因此對意象進行深入分析和解讀也就很有必要了。世間有色彩紛呈的各種顏色,人們通常將顏色劃分為兩類,即冷色調和暖色調,這種對顏色的劃分法倚重於人們的心理感覺和情感。本文試圖加入對意象明暗的感知,看意象色調明暗的情況。我們試著從這一角度對曹植詩歌中的意象進行一些分析,考察一下曹植詩歌意象的冷暖分佈。

曹植天資聰穎,少有詩才,《三國志魏書陳王傳》記載他“年十歲餘,誦讀詩、論及詞賦數十萬言,善屬文……時卹銅雀臺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臺,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而黃初年間曹植的人生髮生了急劇變化,在此期間他經歷了人生的重大變故,表現在詩歌創作上也有顯著變化。在他人生的後期也就是太和時期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對這三個時期曹植詩歌中的意象加以對比分析。

建安時期曹植詩歌意象的特徵

建安八年曹操攻下郵城,次年舉家遷居於邨,此時曹植十三歲。從此直到建安二十五年曹不繼位為止,曹植在這裡度過了十六年的快樂時光,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歲月。他在這裡過著鬥雞走馬、馳獵宴飲的貴族生活,此時他也有自己的文人集團,在遊樂之時,他們也少不了吟詩作賦。所以建安時期是他人生最得意的時期,此時他年輕氣盛,稍有成就。

文學思想有密切聯繫。可以確定的曹植在建安時期創作的詩歌作品有首,其中贈答詩有《贈丁儀》、《贈丁儀王粲》、《贈丁翼》、《朔風》、《離友詩二首》、《贈徐幹》、《贈王粲》、《送應氏二首》,宴飲詩有《侍太子坐詩》、《鬥雞詩》、《公宴詩》,有些宴飲詩與贈答詩相交叉,如《送應氏》其二、《贈丁翼》,因為設宴與送別有時是同一項活動。曹植是建安時期宴飲詩與贈答詩創作數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而且這些詩歌也是曹植早期閒適生活的反映,值得研究。曹植在建安時期創作的詩歌還有《雜詩飛觀百餘尺》、《棄婦篇》、《野田黃雀行》、《三良詩》,《棄婦篇》屬於怨女思婦詩,曹植是想借著怨婦行發自己心中的哀怨苦痛。曹植的怨女思婦詩除《棄婦篇》寫於建安之中外,其餘皆作於黃初太和年間,關於這一點將在後面的論述中展開。、《三良詩》表達了曹植的政治理想和願望,以及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大致說來,這些詩歌中的主要意象有:白日、明月、好鳥、公子、少年、朱光、青雲、清風、神賤、朱華、高枝、清醴、金筋、時雨、丹轂、涼風、美酒、寶劍等,作者都在這些意象前面加了一些修飾成分。如硃色是比較喜慶的顏色,金觴象徵著財富和富貴,作者不只一次用這類詞語來做修飾,從而使得這些普通的意象與眾不同了,而且色調都比較明快,可以說此時作者的心情應該不錯,心境也較佳。單獨講這些意象很難形象直觀地把握曹植這個時期創作的特點,以下舉三首詩為例作以具體分析。

古詩大多質樸不事藻飾,色調往往簡單低調,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容顏為之大變,可謂色調鮮明、流光溢彩,風格大變。曹植身為“建安之傑”,加之建安時期生活富足悠閒,詩風更顯華貴,建安時期子建詩天姿藻麗,詩歌意象也可謂五彩斑斕,大放異彩。在此時期,曹植詩歌意象中多見“朱”、“綠”、“白”三色。

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公宴詩》)

神颺接丹轂,輕葷隨風移。(《公宴詩》)

丹華戶烈形,璀彩有光榮。(《棄婦〉〉)

閒房何寂寞,綠草被階庭。(《閨情》其一)

楊朱華而翠葉,流芳布天涯。(《桂之樹行》)

樂飲過三爵,朱顏暴已形。(《大魏篇》)

任意交屬所歡,朱顏發外形蘭。(《妾薄命二首》其二)

披我丹霞衣,襲我素霓裳。(《五遊篇》)

時俗薄朱顏,誰為發培齒。(《雜詩六首〉〉其四)

朱紫更相奪色,雅鄭異音聲。(《當事君行》)

石梅植前庭,綠吐搖縹青。(《棄婦》)

臨淥水兮登重基,折秋華兮採靈芝。(《離友詩二首》其二)

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公宴詩》)

仰泛龍舟綠波,俯摧神草枝柯。(《妾薄命二首》其一)

涼風肅兮白露滋,木感氣兮條葉辭。(《離友詩》)

白日曜青春,時雨靜飛塵。(《侍太子坐詩》)

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贈徐千詩》)

白日西南馳,光景不可攀。(《名都篇》)

涼風肅兮白露滋,木感氣兮柔葉辭。(《離友詩二首》其二)

白日曜青春,時雨靜飛塵。(《侍太子坐詩》

今我旋止。素雪雲飛。(《胡風詩〉》)

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箜篌引》)

白馬飾金羈,連翻西北馳。(《白馬篇》)

建安時期是曹植人生最得意和快樂的一段時光,這時他詩歌中的意象色調明快,他在自己喜愛和多用的意象前多加朱、綠、白三色作為修飾。而朱、綠、白是極明快、極純粹、最明豔的顏色,紅色是血和太陽的顏色,使人聯想到能量與激情;綠色是充滿生機的顏色,使人聯想到生機與希望;白色是最純潔無瑕的顏色,使人聯想到潔淨與明快。正是這些色調明快鮮麗的意象表現出他當時愜意的心境,這也正是他建安時期快樂閒適生活的真實寫照。


帶你瞭解曹植不同時期的詩歌中所呈現出的不同意象

此外,曹植特別喜歡給自己的詩歌意象冠以一個“清”字,如清體、清夜、清影、清波、清風、清晨、清時等。出現“清”字的詩大部分都是曹植創作於建安時期的贈答和宴飲類詩歌,黃初和太和時期的詩歌中也多次出現。一個“清”字讓人聯想到清平、清潔、清白等詞語,這不正是曹植高潔人格的有力證明嗎?正如鍾嶸對曹植“骨氣奇高,辭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集溢古今,卓爾不群。嗟乎!陳思之於文章也,譬人倫之有周孔,麟羽之有龍鳳,音樂之有琴籤,女工之有黼黻。”的高度讚賞一樣,他詩中的一個個“清”字也是對他高潔人格的完美全釋。

清時難屢得,嘉會不可常。(《送應氏詩二首》其二)

樹木發春華,清池激長流。(《贈王粲》)

清夜遊西園,飛蓋相追隨。(《公宴詩》)

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參差。(《公宴詩》)

潛魚躍清波,好鳥鳴高枝。(《公宴詩》)

清醴盈金場,餚撰縱橫陳(《侍太子坐》)

凝霜依玉除,清風飄飛閣。(《贈丁儀》)

雲散還城邑,清晨復來還。(《名都篇》)

清晨發皇邑,日夕過首陽。(《贈白馬王應》》其一)

浮萍寄清水,隨風東西流。(《浮萍篇》)

君若清路塵,妾若油水泥。(《七哀》)

太極定二儀,清法始以形。(《惟漢行》)

孟冬十月,陰氣厲清。(《孟冬篇》)

鼓翼舞時風,長噴激清歌。(《遠遊篇》)

悲歌厲響,吸脅清商。(《元會詩》)

清祐盈爵,中坐騰光。(《元會詩》)

釣臺蹇產清虛,池培觀洛可娛。(《妾薄命二首》》其一)

一個“清”字在一首《公宴詩》中就出現了三次之多:“清夜遊西園”,“明月澄清影”,“潛魚躍清波”。這首詩本就內容輕鬆歡快,作者在“夜”、“影”、“波”這三個本來就讓人心生涼爽的意象前加上一個“清”字作為修飾,就使得這三個意象更加清爽舒坦了,甚至使得整首詩都充滿了清涼,讓人心生舒適愜意之感。這又未嘗不是作者快樂輕鬆生活的真實寫照。

黃初時期曹植詩歌意象的特徵

曹植的人生在黃初年間發生了急劇變化,在此期間曹植曾兩次獲罪朝廷,幾乎被殺。黃初初年,是曹植一生中最為艱難的時期,可以說是曹植人生的黯淡期。好在最後沒有性命之憂,但這段大起大落、夢魘般的遭遇,對他此後的生活、思想、心理以及文學創作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在他的詩歌創作和詩歌意象的情感色調上都有體現。


帶你瞭解曹植不同時期的詩歌中所呈現出的不同意象

黃初時期曹植的詩歌作品有:怨女思婦詩《雜詩高臺多悲風》、《浮萍篇》《種葛篇》、《七哀》、。《磐石篇》、遊仙詩《仙人篇》、《遊仙》、《昇天行》二首、《苦思行》。《應詔》、《七步詩》、贈答詩《贈白馬王彪》七首。《矯志》、《鼙舞歌》之《聖皇篇》、《大魏篇》、《孟冬篇》五篇、《魏德論返》之《谷》、《禾》、《鶴》、《雞》、《甘露》、《連理木》六篇,詠史《靈芝篇》、《精微篇》、詩這些詩歌中的主要意象有:淚、日夕、泛舟、霖雨、流療、馬、蒼繩、秋風、寒婢、白日、材狼、鴉泉、孤獸、天命

陸機說:“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曹植詩歌中的情感是極其豐富的,對景物的描寫也極具特色。曹植的詩歌中多次出現“淚”這一意象,他的淚是為何而流?為誰而流?這需要進入文本去尋找答案。

收淚長嘆息,何以負神靈。(《棄婦詩》)

攀枝長嘆息,淚下沾羅襟。(《種葛篇》)

盤桓北閱下,泣淚何漣如!(《精微篇》)

退詠南風詩,灑淚滿禕袍。(《靈芝篇》

祖道魏東門,淚下沾冠纓。(《聖皇篇》

心中念故人,淚墮不能止。(《七哀》〉)

收淚即長路,援筆從此辭。(《贈白馬王彪》)

悲風來入懷,淚下如垂露。(《浮萍篇〉〉)

慈母苔不痛,墟啼濤沾巾。(《靈芝篇》)

攬弟登君墓,臨穴仰天嘆。(《三良詩》)

丈人為泣血,免戾全其名(《靈芝篇》)

杞妻哭死夫,梁山為之傾。(《精微篇》)

仰天長嘆息,思想懷故邦。(《替石篇》

挽裳對我泣,太息前自陳。(《門有萬里客》)

待罪居東國,泣弟常流連。(《怨歌行》

曹植詩中直接寫到“淚”這一意象的就有處之多,其中建安時期的只有《棄婦詩》一篇寫到了“淚”,其他的都出現在他作於黃初時期的詩歌中。關於這一點應該說並不是偶然。因為在建安時期他過著貴族公子的生活,詩歌主要就是宴飲和贈答類的,只有《雜詩飛觀百餘尺》、《棄婦篇》、《野田黃雀行》、《三良詩》四篇不是這類題材,可能是生活的舒適和快意讓曹植還沒有機會大量創作怨女棄婦類的詩歌。上面所列的一些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到“淚”意象,但有泣、涕、哭等詞語,其中應該有淚的成分在其中,所以羅列在內。其中《靈芝篇》中都“泣血”了,這恐怕比一個“淚”字更能觸動千萬讀者的心。《三良詩》是曹植創作於建安時期的詩歌,這裡表達了他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負,是他早期詩歌作品中為數不多的有雄心壯志的篇章。

進入曹植詩歌細細品讀,不難發現。曹植那多情的淚水是為自己而流,也為別人而流,為離別而流,為不能為國效力而流,為兄弟相殘的痛楚而流。這個“淚”意象的反覆出現,為曹植的詩蒙上了一張憂傷的面紗,這不也是他短暫而多愁人生的一種途釋嗎?


帶你瞭解曹植不同時期的詩歌中所呈現出的不同意象

“風”這一意象在曹植詩歌中出現了次之多,有《鬥雞詩》和《贈丁儀》中的清風、《公宴詩》中神飄,還有涼風、長風、悲風、驚風、風,一次溫風,一次凱風,驚風出現了三次,其中悲風出現了六次之多。以下對曹植詩歌中的“悲風”意象作一些梳理分析:

悲風來入懷,淚下如垂露。(《浮萍篇》

高臺多悲風,朝曰照北林。(《雜詩六首》〉其一)

江介多悲風,淮姆馳急流。(《雜詩六首》其五)

弦急悲風發,憐我慷慨言。(《雜詩六首》其六)

悲風鳴我側,羲和逝不留。(《贈王粲》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野田黃雀行》)

作為自然類意象的“風”,作者給天前面加上了一個充滿淒涼蕭瑟之感的“悲”字“悲”本是一個心理感受的詞,是人的內心傷心苦痛時的一種感受。曹植將“悲”用於修飾“風”,可見跟自己的內心感受及心境是有密切聯繫的,一個普通的自然之物也被作者打上了深深的情感烙印。仔細品讀曹植的詩歌,原來曹植對這個“悲”字也是情有獨鍾、甚是喜愛,下面所列就有次之多。曹植詩歌中除“悲風”意象外,出現“悲”字的詩句還有:

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野田黃雀行》)

有鳥飛來集,柑翼以悲鳴。(《棄婦篇》)

悲鳴夫何為?丹華實不成。(《棄婦篇》)

慷慨有餘音,要妙悲且清。(《棄婦篇》)

自顧非金石,出唔令心悲。(《贈白馬王彪》其五)

心悲動我神,棄置莫復陳。(《贈白馬王彪》其六)

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七哀》)

自悲居無男,禍至無與俱。(《精微篇》)

良馬知我悲,延頸代我吟。(《種葛篇》)

吾欲競此曲,此曲悲且長。(《怨歌行》)

太息終長夜,悲噴入青雲。(《雜詩六首》其三)

烈士多悲心,小人蝓自閒。(《雜詩六首》〉其六)

黃鳥為悲鳴,哀哉傷肺肝。(《三良詩》)

慷慨有悲心,興文自成篇。(《贈徐幹》)

出現“悲”字的詩,大部分都是曹植創作於黃初和太和時期的作品,這兩個時期正是曹植人生髮生鉅變,政治上不得意的時候,這個“悲”字不正是他後期生活狀況的準確概括嗎?曹植短暫的一生是充滿悲情和悲涼的,讀他的《七步詩》即可感受種種的悲,人生多丼、手足相殘之悲,無不令人心生悲涼之感。這個悲字如此反覆地出現在曹植的詩歌作品中,讓人產生的感想和悲憫是無盡的。

曹植詩歌中還出現了“君”這一人物意象,其中大部分出現在棄婦、思婦類詩歌中,他是女主人公(多處是“妾”)日夜思念的對象。這些詩歌表面上寫女子對自己夫君的思念,實際上作者是藉此來表明自己心志的。作者寫“君”的久別不歸,正是暗示自己身懷治國方略但卻得不到君王的賞識和重用。這個意象數量不算多,但具有典型意義。下面將出現“君”的詩篇一一列出,以供參閱:

誰令君多念,自使懷百憂。(《贈王粲》)

君不垂眷,雲其誠?(《朔風詩》)

晚獲為良實,願君且安寧。(《棄婦詩》)

與君初婚時,結髮恩義深。(《種葛篇》)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七哀》)

君若清路塵,妾若法水泥。(《七哀》)

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七哀》)

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七哀》)

門有萬里客,問君何鄉人!(《門有萬里客行》)

百心可事一君,巧詐寧拙誠。(《當事君行》)

願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雜詩六首〉〉其三)

春思安可忘,尤戚與君並。(《閨情》其一)

妾父聞君來,將涉不測淵,(《精微篇》)

“妾”作為一個與“君”相對的人物意象在曹植的詩歌中也多次出現,其意義也很獨特。下面所列是曹植詩歌中出現“妾”這個人物意象的詩句:

佳人在遠道,妾身獨單載。(《閨情》其一)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七哀》)

君若清路塵,妾若法水泥。(《七哀》)

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七哀》)

妾身守空閨,良人行從軍。(《雜詩六首》其三)

“妾”是古時男子的側室,地位相對正妻要低很多,為何曹植多次以“妾”這個詞作為自己詩歌中的意象呢?通過前面分析可知,“君”是作者作為君王的指代在詩中出現的,借“君”這一意象來表達自己希望被國君認可重用的願望。相對於此,“妾”應該是作者暗指自己,而且是一種極謙卑的自指,作者說“妾”是那不被夫君寵愛、孤守空房女子,實際上是暗指自己不被君王重用,閒居家中的失意和孤獨之感。

太和時期曹植詩歌意象的特徵

在曹植人生的後期(年之後,含年,由於神仙方術思想的發展形成,深刻地影響了他的文學觀和文學創作,從他詩歌意象的變化可以發現這種轉變。曹植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負破滅後,創作特色發生了巨大嬗變,由前期注重對現實的關注和表現轉向對虛擬世界的表現。這個時期,曹植詩歌中神仙虛幻類的意象數量很多,可見這時他對神仙方術思想的熱衷和喜愛。這顯然不同於他前期對現實社會的關注,更有別於他早期那些表現悠閒自在貴族生活的那些詩篇。


帶你瞭解曹植不同時期的詩歌中所呈現出的不同意象

太和時期可以說是曹植詩歌創作的豐收期,可以確定是這個時期創作的就有首,幾乎佔據了他所有詩歌創作的半壁江山。這些作品主要有:樂府舊題《怨歌行》、《惟漢行》、《當牆欲高行》,自創樂府新題、《鰕鱔篇》、《吁嗟篇》、《白馬篇》、《美女篇》、《名都篇》,在此時期他創作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五言農事詩《喜雨》,還有怨女思婦詩《雜詩南國有佳人》,《雜詩僕伕早嚴駕》、《雜詩轉蓬離本根》、《當事君行》、《當欲遊南山行》、《豫章行》、《驅車篇》、《泰山樑甫行》、《門有萬里客》、《丹霞蔽日行》,宴飲類《當來日大難》《元會詩》、《變篌引》、《妾薄命行》、《當車以駕行》,詠史詩《怨歌行》、《惟漢行》、《豫章行》二首、《丹霞蔽日行》、《薤露行》,遊仙詩《飛龍篇》、《桂之樹行》、《平陵東》、《五遊詠》、《遠遊篇》、《驅車篇》。從這些詩歌的種類來看曹植在太和時期是一個複雜的矛盾體,他既有為國效力的政治熱情,也有不被重用的愁苦鬱悶,更有想遠離塵世紛擾另覓淨土的冥想。要探察這些微妙的變化從他這時期詩歌的意象著手不失為一個可行之法。

太和時期曹植詩歌中的詠史詩有:《豫章行》二首、《怨歌行》、《惟漢行》屬於詠史詩,其中出現了眾多歷史人物如虞舜、亮、太公、孔丘、周公、管蔡、成王、季札、禹湯等,這些歷史人物都是明君賢臣,作者用他們來表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希望國家有開明的君主賢良的臣子,他還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國之棟樑;《雜詩南國有佳人》用佳人。《美女篇》中作者極力鋪陳這染女子容貌之美、出身之高貴,實際上是隱喻自己才華橫溢、胸懷大志、身份顯赫,作者藉此表達自己內心憤懣,責怨當權者不識英才,致使自己“抱利器而無所施”,如同絕色美人無人能憐的傷感油然而生。

這個時期曹植詩歌中還喜歡用蓬、客、塵這三種飄忽不定,讓人心生悲涼之感的意象,舉例於下:

轉蓬離本根,飄搖隨長風。(《雜詩轉蓬離本根》其二)

吁嗟此轉蓬,居世何獨然!(《吁嗟篇》)

門有萬里客,問君何鄉人!(《門有萬里客》

人居一世間,忽若風吹塵。(《薤露行〉

風飄蓬飛,載離寒暑。(《朔風詩》)

君若清路塵,妾若法水泥。(《七哀》)

盤石山顛石,飄搖澗底蓬。(《盤石篇》)

這幾首詩中的蓬、客、塵三個意象,從它們自身特性上來說本來就具有飄忽不定之感。這種意象的運用,很容易讓人產生人處世上、孤立無助、壯志難酬的無限感慨。這種情感的透露都與作者當時的遭遇有莫大關聯。

《喜雨》一詩表現了他對百姓的疾苦關心與同情;遊仙類作品如《遠遊篇》、《五遊詠》、《平陵東》等遊仙詩中出現的仙人、玉女、靈龜、飛龍等虛擬的意象,正是他企圖超越時空、超越世俗的人生願望的表現。正因為現實中他無法實現人生理想,只有把這滿腹的悲涼和鬱結寄託於神仙虛幻,這不正是是曹植對自己的生活處境不滿並希望加以擺脫的表現嗎?

“酒”一向是文人騷客喜愛的飲品,久而久之它也就成了文學作品中頻繁出現的意象。曹植的詩歌中也多次出現了“酒”這一意象,直接出現“酒”的有次之多,以“醴”出現的情況有次,其餘以酒器指代的也有次之多。曹植詩歌中出現的這些“酒”或以酒器指代酒的意象,其數量如此之多,應該也不是偶然。

餚來不虛歸,夠至反無徐。(《贈丁翼》)

置酒高殿上,親友從我遊。(《萱篌引》)

樂飲過三絝,緩帶傾庶羞。(《登篌引》)

日苦短,樂有徐,乃置玉樽辦東廚。(《當來日大難》)

闔門置酒,和樂欣欣。(《當來日大難》)

別易會難,各盡杯夠。(《當來日大難》)

豐年大置酒,玉樽列廣庭。(《大魏篇》)

御酒停未飲,責戚跪東廂。(《大魏篇》)

此酒亦真酒,福祿當聖皇。(《大魏篇》)

樂飲過三籌,朱顏暴已形。(《大魏篇》)

侍人承顏色,奉進金玉夠。(《大魏篇》)

走馬行酒醴,驅車布肉魚。(《孟冬篇》)

鳴鼓舉顧辱,擊鐘醸無餘。(《孟冬篇》)

促樽合坐行觸,主人起舞娑盤。(《妾薄命行二首》其二)

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名都篇》)

玉樽盈桂酒,河伯獻申色。(《仙人篇》)

清醴盈金蕩,餚饌縱橫陳。(《侍太子坐》

親呢並集送,置酒此河陽。(《送應氏詩二首》其二)

中饋獨薄,賓飲不盡絲。(《送應氏詩二首》其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酒讓人產生了多少感慨,常言說“借酒消愁”,也有‘‘舉杯消愁,愁更愁”的無奈。人往往想用酒來麻搏自己,讓自己忘掉痛苦和煩惱。曹植在他的詩歌中多番以酒為意象,可見他也有無限的憂愁,而且也想用酒來消減這種憂愁。可惜這並不能解決問題,但卻讓後來的讀者讀懂了他。他的“悲”和“愁”是用一杯酒和千行淚來明證的。

曹植的詩歌中多次出現了輕駭飛快的馬意象,有次是出現一個“馬”字,其中次是在《白馬篇》中以‘‘白馬”一詞出。,當時馬還被稱作駟、驊、駭,也一併羅列於下,以供參閱。曹植詩歌中為何多次出現“馬”呢?這跟馬在當時的重要作用不無關係。馬在當時沒有先進交通工具的情況下,人們出行會用它代足,在戰爭情況下它又是將士馳騁疆場的坐騎。三國時呂布就憑一匹赤兔寶馬,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可見作為一名英勇的戰者,能擁有一匹良夠是何能的重要。

從軍度函谷,驅馬過西京。(《贈丁儀王粲》)

願騁代馬,候忽北徂。(《期風詩〉)

修坂造雲日,我馬玄以黃。(《贈白馬王彪》其二)

萬騎齊鑣,千乘等蓋。(《孟冬篇》)

走馬行酒醴,驅車布肉魚。(《孟冬篇》)

良馬知我悲,延頸代我吟。(《種葛篇》)

星陳夙駕,秣馬脂車。(《應詔詩〉

玄辦萄錫,揚鑣漂泳。(《應詔詩》)

鯡參倦路,載襄載興。(《應詔詩》)

遊馬後來,轅車解輪。(《當來日大難》)

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名都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白馬篇》)

羽椴從北來,厲馬登高提。(《白馬篇》)

驅車揮駕馬,東到奉高城。(《驅車篇》

讓人們對“白馬”意象留下深刻印象的恐怕還是因為他的一首《白馬篇》,其幵篇是:“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詩的開篇兩句即寫“白馬”目的何在?作者在第三、四就馬上做了交待,原來這奔馳的駭馬是遊俠的坐騎。作者極力描摹白馬的目的又是什麼呢?曹植如此誇飾白馬恐怕還是為了表明自己的心志,這飛奔的駭馬正是他自己的最好途釋,他希望自己能建功當代、揚名後世。曹植把自己的青春精神和少年豪氣借白馬意象淋滴盡致地體現了出來,他想為國效力、為民謀福祉的理想抱負和豪情壯志已蘊含其中了。

作為“建安之傑”的曹植無疑是建安時代傑出的詩人、文學家,他以獨佔八斗的才情在文學史上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他的詩歌既繼承了《詩經》的寫實傳統,又傳襲了《楚辭》的浪漫主義特質,同時吸取兩漢辭賦民歌的優良傳統。建安文學稱得上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高峰,作為建安文學的傑出代表,曹植無疑會吸引眾多讀者以及研究者。


帶你瞭解曹植不同時期的詩歌中所呈現出的不同意象

曹植詩今存餘首,就他短暫的人生來說,可謂著述頗豐了。曹植的詩數量多文學價值高,值得廣大學者悉心研究。意象是構成詩歌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作詩的構思過程中,意象是詩人形象思維的符號元素。而詩人對詩歌的創作過程,正是詩人構建創造意象的過程。而這種種意象又構成了詩歌的意境。一首能感人至深的好詩,往往是詩人展示了一個個獨特的意象及其組成的優美意境,這些意象及意境又給讀者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