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周畿小國——單國,國君權力大到可以廢天子,曾一度‘單氏取周’

單國,姬姓,單姓的由來,單國為西周伯爵封國,首封君應出自周室謫系,初封在今陝西眉縣一帶。關於這個處在西周王畿內的諸侯國的來龍去脈,史料上只有東周以後的零星記載,對於西周的單國一直是個謎。直到2003年陝西寶雞市眉縣楊家村出土了一批帶有銘文的西周青銅器,才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這批青銅器銘文非常豐富,其中銘文最多的青銅器“逨盤”(lái pán)多達370字,詳細記載著單國8代國君輔佐西周從周文王到周宣王共12位天子的事。

周畿小國——單國,國君權力大到可以廢天子,曾一度‘單氏取周’

周室東遷後,單國也一起東遷,具體遷往何地未能確定,說是遷往今河南孟津一帶。

東遷後的單國其國君繼續在周王室擔任卿士,掌握周室的國政大權,從這一點而言,估計也不會離周室王畿洛陽太遠。春秋時最有名的單國國君要屬單襄公。據說這個單襄公被人捧為神人,因為他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據《國語-周語》記載,公元前601年,他奉周定王之命出聘陳國,一路看到陳國一片荒廢景象,到了國都,陳靈公又不來接待他,而是戴著“南冠”(楚國的帽子,可能當時陳國親附楚國,故而陳國君臣戴著南冠以示討好)與一班公卿大臣去了寡婦夏姬家吃喝玩樂。周襄公回去後便對周王說:“這個陳靈公即使不遭兇殺,陳國也將滅亡。”果然,陳靈公因與寡婦夏姬私通,被夏姬的兒子一箭射死,之後楚國借平亂為由入侵,滅了陳國。

同時,單國又作為諸侯國活躍於春秋的歷史舞臺上,頻頻與諸侯參與會盟。比如《左傳·襄公三年》中記載:“六月,公會單頃公及諸侯。己未,同盟於雞澤。”說得是公元前570年六月,單頃公跟魯、莒、鄭、晉、宋、衛、邾等國會盟於雞澤。

周畿小國——單國,國君權力大到可以廢天子,曾一度‘單氏取周’

單國也發生過政變,據《左傳》記載:“單獻公棄親用羈。冬十月辛酉,襄、頃之族殺獻公而立成公。”說得是公元前535年,單獻公炒了自己族人的魷魚,而啟用羈旅之臣(外臣),引起族人的強烈不滿,十月二十日,單襄公、單頃公的族人們殺死了單獻公而另立單成公。單成公繼位後,又在戚地與韓宣子結盟。

單國到了單穆公時期,曾與劉國劉文公一起參與了周王室王權爭奪,《左傳·昭公二十二年》花了大篇幅記載了這起長達三年的王權紛爭。單國曆代國君在周王室是混得如魚得水的,而且權勢很大,大到什麼程度呢?大到可以掌握周室王權更替的命運,大到連當時同時事奉周王室的劉國(見劉國篇)的國君都可以隨意廢立。《左傳·昭公二十二年》記載:“劉獻公之庶子伯蚡事單穆公……劉子摯卒,無子,單子立劉。”意思是劉獻公的庶子劉蚠事奉單穆公,等劉獻公死後,單穆公就立劉蚠為國君。

周畿小國——單國,國君權力大到可以廢天子,曾一度‘單氏取周’

可見,單氏在周室是專權的存在,而且還借職權干預諸侯國。難怪韓非子要說“單氏取周”。據《韓非子·說疑》記載:“以今時之所聞,田成子取齊,司城子罕取宋,太宰欣取鄭,單氏取周,易牙之取衛,韓、魏、趙三子分晉,此六人者,臣之弒其君者也。”很顯然,韓非子將“單氏取周”同田氏代齊、司城取宋、太宰欣取鄭、易牙子盜衛、三家分晉劃分為同一類竊國之行徑。雖然韓非子的著作一向為了自己政治主張的需要過分喧染氣氛,難免說得有點過,但單氏在周室的權臣地位那是毋庸致疑的,在出土青銅器的銘文上也可窺一斑。

周畿小國——單國,國君權力大到可以廢天子,曾一度‘單氏取周’

《左傳》最後一次記載相關單國大事是在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夏,公會單平公、晉定公、吳夫差於黃池。”說得是魯國與單國、晉國、吳國在黃池會盟,這也許是單國春秋歷史上的最後一次出場,之後單國便像在歷史的舞臺上消失了一樣,而相關單平公的事蹟倒在三年後也就是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再次被簡略提到,說得是後衛莊公派鄢武子告命於周王室,因當時單平公在周室擔任聊士,故周敬王派單平公出面接待。可見單國的國君一直在周王室內活動,充當著重要的政治角色。

單國何時滅國史書未曾記載,但如果單國的封地在今河南孟津,那麼孟津在戰國時屬於韓國,如此說來,單國最後應該被韓國兼併。

更多歷史方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