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東夷古國——向國,因公主逃婚而被莒國蠶食

一般認為,向國出自姜姓,為炎帝后裔。向國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方國,其由國名衍化而來的向姓也早已形成,至今為中國比較大的姓氏。秦昭王時期的秦國猛將向壽有可能就是向國後裔,據說是羋八子的孃家族人。對於向國的姓氏出身,《世本》有記載:“

許、州、向、申,姜姓也,炎帝后。”東夷之地姜姓之國還是挺多的,比如齊國、州國、紀國、向國這些都是屬於姜姓,應該都是周公東征之後建立或重新分封的。

東夷古國——向國,因公主逃婚而被莒國蠶食

關於向國的地望其實一直存在兩種說法,一種在今安徽懷遠縣一帶,一種在今山東莒南縣一帶,兩者相差甚距。筆者以為,前者很有可能是上古向國,而到了西周之後,被重新分封到東夷地區,但有的卻說東夷向國只不過是莒國的一個邑,並不為國。這裡不作討論,單說東夷向國。

說起莒南縣一帶的向國,不得不提與他相鄰的莒國。雖說唇齒相依,患難同擋,但據史書記載,向國和莒國並不友好,紛爭不斷。這可能源於兩國的強弱關係。當兩個國家強弱相當,勢均力敵時,可以成為友邦,互不侵犯。但一旦兩國強弱懸殊,勢力不均,那必會產生弱肉強食的現象。

東夷古國——向國,因公主逃婚而被莒國蠶食

《春秋公羊傳·隱公二年》記載:“夏,五月,莒人入向。入者何?得而不居也。”意思是公元前721年,夏天五月,莒人入侵向國,但“入”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侵佔土地城池而不居住。春秋早期國家與國家之間相互攻伐,“侵而不居”之事常有,這也是為什麼國家滅亡,而國祚仍然能夠延續的原因,這叫滅國不滅嗣。

東夷古國——向國,因公主逃婚而被莒國蠶食

但是莒國為什麼要入侵向國呢?《左傳·隱公二年》給出了答案:“

莒子娶於向,向姜不安莒而歸。夏,莒人入向以姜氏還。”原來莒國和向國聯姻,向國公主嫁給莒國國君,但是向國公主不知出於何種原因逃回了母國,那莒國當然覺得很丟臉,於是帶兵入侵向國,迫於莒國的淫威,不得已,向國國君交還姜氏。從這個事件中至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向國弱小,又緊鄰莒國,只能跟莒國保持友好關係啦,那麼政治婚姻必不可少;二,莒國對向國虎視已久,向國公主的出逃正好給了莒國出兵的藉口。雖然僅憑此事件我們還難以斷定向國就這麼快亡國了,但可以說明一點,莒國就是在這個時候正式開始對向國用兵的。即使那個時候向國還是獨立存在的,但實際上已經在莒國的控制之下了。很有可能,莒國對向國是採取慢慢蠶食的戰略,因為這樣更容易安撫民心,對統治者來說要省心不少。

東夷古國——向國,因公主逃婚而被莒國蠶食

向國到底何時真正成為莒國的一個邑的,無從得知,但《左傳-僖公二十六年》記載,公元前634年,魯僖公會見莒侯於向地結盟。很顯然,這時的向國已經成了莒國的一個封邑。如果這裡還說得不夠清楚,那麼再過29年之後,《春秋-宣公四年》記載,“春,王正月,公及齊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說得是公元前605年春,魯宣公和齊侯讓莒國跟郯國講和,莒人不肯,於是魯宣公討伐莒國,攻取了莒國的向邑。

向國被莒國所滅是事實,但中間必定經過了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更多方國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