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东夷古国——向国,因公主逃婚而被莒国蚕食

一般认为,向国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向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方国,其由国名衍化而来的向姓也早已形成,至今为中国比较大的姓氏。秦昭王时期的秦国猛将向寿有可能就是向国后裔,据说是芈八子的娘家族人。对于向国的姓氏出身,《世本》有记载:“

许、州、向、申,姜姓也,炎帝后。”东夷之地姜姓之国还是挺多的,比如齐国、州国、纪国、向国这些都是属于姜姓,应该都是周公东征之后建立或重新分封的。

东夷古国——向国,因公主逃婚而被莒国蚕食

关于向国的地望其实一直存在两种说法,一种在今安徽怀远县一带,一种在今山东莒南县一带,两者相差甚距。笔者以为,前者很有可能是上古向国,而到了西周之后,被重新分封到东夷地区,但有的却说东夷向国只不过是莒国的一个邑,并不为国。这里不作讨论,单说东夷向国。

说起莒南县一带的向国,不得不提与他相邻的莒国。虽说唇齿相依,患难同挡,但据史书记载,向国和莒国并不友好,纷争不断。这可能源于两国的强弱关系。当两个国家强弱相当,势均力敌时,可以成为友邦,互不侵犯。但一旦两国强弱悬殊,势力不均,那必会产生弱肉强食的现象。

东夷古国——向国,因公主逃婚而被莒国蚕食

《春秋公羊传·隐公二年》记载:“夏,五月,莒人入向。入者何?得而不居也。”意思是公元前721年,夏天五月,莒人入侵向国,但“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侵占土地城池而不居住。春秋早期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攻伐,“侵而不居”之事常有,这也是为什么国家灭亡,而国祚仍然能够延续的原因,这叫灭国不灭嗣。

东夷古国——向国,因公主逃婚而被莒国蚕食

但是莒国为什么要入侵向国呢?《左传·隐公二年》给出了答案:“

莒子娶于向,向姜不安莒而归。夏,莒人入向以姜氏还。”原来莒国和向国联姻,向国公主嫁给莒国国君,但是向国公主不知出于何种原因逃回了母国,那莒国当然觉得很丢脸,于是带兵入侵向国,迫于莒国的淫威,不得已,向国国君交还姜氏。从这个事件中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向国弱小,又紧邻莒国,只能跟莒国保持友好关系啦,那么政治婚姻必不可少;二,莒国对向国虎视已久,向国公主的出逃正好给了莒国出兵的借口。虽然仅凭此事件我们还难以断定向国就这么快亡国了,但可以说明一点,莒国就是在这个时候正式开始对向国用兵的。即使那个时候向国还是独立存在的,但实际上已经在莒国的控制之下了。很有可能,莒国对向国是采取慢慢蚕食的战略,因为这样更容易安抚民心,对统治者来说要省心不少。

东夷古国——向国,因公主逃婚而被莒国蚕食

向国到底何时真正成为莒国的一个邑的,无从得知,但《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记载,公元前634年,鲁僖公会见莒侯于向地结盟。很显然,这时的向国已经成了莒国的一个封邑。如果这里还说得不够清楚,那么再过29年之后,《春秋-宣公四年》记载,“春,王正月,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说得是公元前605年春,鲁宣公和齐侯让莒国跟郯国讲和,莒人不肯,于是鲁宣公讨伐莒国,攻取了莒国的向邑。

向国被莒国所灭是事实,但中间必定经过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更多方国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