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你的職場中年危機,其實和中年無關

你的職場中年危機,其實和中年無關

男人一到中年,就像碎了一地的玻璃碴子,要做好父親、丈夫、兒子,還要為了生計和顏面在職場中拼命周旋,分飾多角,面對不同的人要承擔不同責任。年輕時覺得累了,一轉身就有一家人幫你撐起一片天,到了中年卻連回頭的勇氣都沒有了,即使有,也會發現回頭望去只看得到依靠自己的人,卻找不到可以依靠的人。

許多75年左右的職場人已經步入職業生涯的圍城,也有人把這叫做職場中年危機。

越來越清晰的職業天花板,壓迫著中年人的進步空間。而家庭的重擔也讓中年職場人不敢輕易嘗試新的道路。健康危機、職業危機、婚姻危機,中年職場人的中年危機四伏,烽煙四起。

其實,中年職場危機的到來,真的跟中年無關。

01

中年職場危機,其實是源於年輕時的放肆。

年輕時的舒適區是很多人中年職場危機出現的源頭,走出舒適區是很艱難的,但就像那個很老的故事一樣,年老的鷹如果不自己拔掉羽毛和指甲浴血重生,那麼就必須面對死亡。年輕時,總覺得學習職業技能和補充知識儲備並沒有什麼實質作用,而是想著趕緊熬完一天的工作晚上吃點什麼玩點什麼,但就恰恰是年輕時的燈紅酒綠,給中年職場危機埋下伏筆。

很多職業的晉升都跟經驗無關,如果不自己推動自己走出舒適區加快進步,那很快你就會同小你十歲甚至二十歲的人在一樣職位做著一樣工作,而最殘酷的是,可能對方還有很大晉升空間,而你已經摸到了職業的天花板。

02

放過自己,才能躲過中年職業危機 。

佛家講,一花一世界,一樹一如來。佛家還說,諸行無常,諸漏皆苦,諸法無我。人的心態什麼時候會崩潰,大多是在比較中。亞當夏娃時,大家都沒有衣服,自然也就沒人覺得窘迫,戰爭年代,大家經濟條件都差不多,自然很難有職業危機。

職場就像江裡行舟,能逆流而上的大船畢竟是少數,而當野心配不上自己的職業成就時,中年危機彷彿成了必然。人要學會放過自己,人跟時間死磕,永遠不會有勝利,隨波逐流,不但輕鬆愉快,也是對生命長河應有的敬畏。

03

如果活得像個90後,怎麼會出現中年職業危機。

“油膩中年人”這個詞最近在各大流量媒體上很火熱,在真人秀《嚮往的生活中》,何炅和黃磊討論過何為油膩中年人,基本可以概括為成為胖子、停止學習、喜歡追憶從前、愛給別人添麻煩,這個詞在我看來,放在職場中,簡直是完美概括了職場中年危機人群的特點。

讀本科時有一位十分成功的教授,是我們大學的研究生導師,也是省文聯名譽主席,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七十多歲,當時聽到這個描述時,我覺得一定是一個腰都直不起來,說話大喘氣的糟老頭子,沒想到上第一節課時,進門的是一位西裝筆挺,頭髮梳的一絲不苟,帶著黑框眼睛的帥氣老先生。一堂課講完全班都被老先生圈粉,熟練地用著微信,支付寶,看知乎,天涯,甚至瞭解最近當紅的網絡主播,愛聽黃梅戲但也聽賈斯汀比伯,在有些方面簡直比我們更像年輕人。

在整個大學期間,教授的一言一行真的給我闡述了為何他的職場順風順水,直到這麼大年紀還在不斷前行,從無職場中年危機。

現在的中年人普遍堅持自己一貫的思維和價值標準,有時候也能接受一點新鮮事物,但是在過程中卻總是忍不住帶上有色墨鏡。隨著社會發展年青一代的價值觀必然會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如果調整心態,融入年輕人裡,哪裡會有什麼中年危機。

中年不是死亡搖滾,應該停掉持續的焦躁和亢奮;中年要懂得敬畏,敬畏命運,敬畏努力;中年還要不斷學習,試著接受新鮮信息。

中年職場危機,其實和中年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