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秦腔劇本上的舞臺提示是幹什麼用的?

秦腔鬚生


舞臺提示,是劇本主體對自身綜合藝術各部類相互配合發揮作用時的對待和處理,也是劇本對舞臺演出的具體要求。它是劇本中一種敘述性的簡短文字說明。

秦腔劇本的舞臺提示,包括劇中人物的外貌特徵、行為動作、思想感情、心理活動的變化和場景、氛圍的描寫,時間地點的說明;燈光、佈景、音響、效果等藝術處理的要求,以及角色、行當的調配安排,音樂唱板的採用,劇中人物的上下場,或其他必須註明的文字。

舞臺提示是專為導演和演員進行二度藝術創造而提供的依據。在劇本中文字表達時,為了與要進入戲曲情節的道白和唱詞相區別,一般都要加上括號,或用小體字註明。早期秦腔的舞臺提示十分簡單,只是為演員演出提供某些方便,只註明關鍵性的動作,就像雜劇、傳奇劇本中的“科”“介”那樣。後來,隨著舞臺藝術的豐富和發展,提示的內容也就不斷增加。明中葉的《缽中蓮》第十四場,除註明了[西秦腔二犯]和角色、唱白、上下場之外,我們還可以見到一段註明文字:“場上作煙火,小旦殷氏殭屍”和“魂旦”等。說明這時已經開始注意舞臺效果和人物的變化了。到明末清初,如《搬場拐妻》及《滾樓》《鍘美案》等劇本,比前者內容就更豐富更具體。如《搬場拐妻》劇中有“踢飛腳,拿行李走介”“坐地”“帶驢”“貼下驢坐行李上,醜坐場上角,付坐下場,場面彈弦子,付唱小曲介”等等。同時還註明秦腔的唱板和板路,甚至還註明音樂的工尺譜。又例如《滾樓》中除對人物的動作一一註明外,還對場上的開打過程也有詳細提示:如“張殼浪與四嘍兵打”“張殼浪追上”“四嘍兵合力打,張殼浪追下”。劇中關於高金定、王子英酒醉之後,被安頓上樓入睡的過程也有詳註:“張殼浪背高金定下”“張金定上打掃樓房”“張殼浪又背高金定睡當中”“擂鼓起更”“張殼浪、張金定兩邊分上。張金定手執燈,走摸黑,雙搜門”等等,舞臺提示和要求都是很具體的。

到了近代,易俗社劇作家們的劇本,舞臺提示則在前者基礎上有進一步的發展,特別是在“時裝戲”和外國題材的劇目,以及表現鴉片戰爭,三元里平英團與英國海軍輪船上水兵作戰等方面的舞臺提示,更有發展。至於當代的秦腔劇本,由於現代生活題材的不斷擴大,舞臺上聲、光、電、激光等高新科技的運用,對劇本中舞臺提示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秦腔鬚生


這個題目較大,好像不是所有正式印行的秦腔劇本都印了舞臺提示吧?個人理解,導演和演員手執的劇本有舞臺提示很一般,是為了明確舞臺調度、把戲排好。而正式印發的劇本,若有舞臺提示,這可能是編著者為了對該戲進一步強調作品的意旨,同時便於民間普及排演所作的輔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