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萊西市馬連莊的“擁軍小道”是怎麼回事?

渙然兵釋


謝邀。
青島菜西市的馬連莊鎮,東靠萊陽市,北倚招遠市,境內以緩崗丘陵為主,是有名的瓜果之鄉。戰爭年代,這裡是整個膠東的革命中心之一,1930年10月,中共萊(陽)招(遠)平(度)掖(縣)邊區臨時委員會在馬連莊村成立。1940年5月14日,萊陽縣抗日民主政府在馬連莊北山口村成立。
1948年,最早的抗日根據地銀行—北海銀行,由掖縣,也就是現在的萊州市)遷駐馬連莊下窪子村。從這裡所發行的北海幣,在膠東和山東解放區整整流通了15年,直到1953年全國統一金融時才被人民幣取代。在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萊西軍民與日偽頑發生了10次較大規模的戰鬥,中有兩次就在馬連莊區內。解放戰爭時期,渡江偵查英雄的原型之一就來自馬連莊的顧家村。
清朝康熙年間,萊陽城“急遞總鋪”(相當於現在郵政部門)經過今萊西境內的郵路有3條,其中的第一條經褚家疃、白藤口,小裡莊、馬連莊、道子泊、上柳連莊、下店(招遠縣)、芝下、上店至掖縣(現在的萊州)。抗日戰爭時期,在這條路上出現了著名的“擁軍小道”,小道在古郵路的馬連莊、道子泊、上柳連莊等村莊一線兩側的樹林中,各村婦女白天料理家務,晚上就點著煤油燈,為子弟兵作軍鞋、納鞋墊、縫煙荷包。婦救會每家發一個擁軍袋,定期收斂,再集中送往大沽河南岸的的擁軍小道上。
擁軍小道,只是在夜間開放。婦救會提前通過情報得知八路軍要經過,就會把擁軍袋掛在八路軍必經之路兩側的樹杈上,八路軍戰士路過時,順手取下樹權上的擁軍袋,馬不停蹄,繼續行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