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利溼、化溼、滲溼、燥溼的區別是什麼?

袁思怡


現在人,吃肉吃得太多,所食油膩太多,運動量少,身體陰盛陽虛,溼邪內鬱,這樣在咱們治療疾病時就會使用各種各樣的祛除溼氣的藥物,如利溼、化溼、滲溼、燥溼,下面咱們講講他們之間的區別。

1.利溼主要是使咱們體內的溼氣下行,利溼藥藥性下行,能通暢小便,增加尿量,促進體內水溼之邪的排洩,故有利水滲溼的作用。利溼藥有的藥物性寒涼,又有清熱利溼、利尿排石等作用。部分藥物兼有健脾止瀉等作用。利溼藥均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尿量、增加尿酸等的排洩。部分藥有抑菌、消炎、鎮靜降血壓、利膽等作用。

2、化溼主要是指通過藥物的芳香作用,導致脾運化功能增強。化溼藥,大多氣味芳香,使用化溼藥後,可以使溼化除,從而解除溼困脾胃的症狀, 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喜燥而惡溼,愛暖而悅芳香,易為溼邪所困,化溼藥醒悅脾胃而使脾運復健。化溼藥主要適用於身體倦怠、胃部脹悶、大便溏、舌苔白膩等症。主要藥:霍香、佩蘭、蒼朮、厚朴、砂仁。

3.滲溼利水主要是增加小便的排洩量來祛除溼氣,凡功能通利水道,滲除水溼的藥物稱為利水滲溼藥,可以解除由水溼停蓄引起的各種病症,特別適合本身具有前列腺炎或者前列腺增生的患者伴有溼氣內生,藥物有車前子、澤瀉、豬苓等藥物。

4.燥溼主要是指藥物溫燥比較明顯,而且兼有健脾的功能,燥溼藥適用於溼邪蘊結於中下二焦者。多見飲食少,胃部脹滿,噁心或大便溏,小便黃,舌苔厚膩等症。厚朴、陳皮、草果、蒼朮等。



男科醫生談健康


溼是指“風、寒、暑、溼、燥、火”中的溼邪。溼性重著黏膩,易阻滯氣機。溼邪來源由內外之分,外溼者,多久處溼地或冒雨作業,溼邪由皮毛經絡入侵。內溼者,多愛食生冷,飲酒過度,傷及脾胃。水溼為病與肺、脾、腎三髒關係密切,因主水在腎,制水在脾,調水在肺。

溼邪為患在機體表現為上焦頭昏頭重、精神不濟、胸悶痰多,中焦胃部脹滿不適、噯氣吞酸、食少體倦,下焦小便不利、大便粘膩,舌胖,苔膩,邊有齒痕。

祛溼的方法有利溼、化溼、滲溼、燥溼等。

利溼指通利水道,用於下焦溼熱病證,如小便淋瀝澀痛、尿赤、或腹瀉、口渴不多飲、帶下等。前人認為“治溼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利溼藥多苦寒,常用藥有車前子、滑石、金錢草、石韋、海金沙等。

化溼指健脾和胃,運化氣機,主要針對中焦脾胃病變,其次是上焦病變,如胸脘痞悶、噁心嘔吐、食少體倦、口甘多涎等。故有芳香醒脾,化溼和中的說法。芳香化溼之品如蒼朮,藿香,陳皮,白豆蔻等。

滲溼指甘淡滲溼,主要作用於下焦,是選用甘淡藥以滲出水溼者。用於水溼內盛如水腫,淋濁,癃閉,此類藥物作用平和,某些藥物還具有滋養性,尤宜於體虛或溼邪不甚者,如茯苓、薏苡仁、赤小豆等。

燥溼指苦寒燥溼或苦溫燥溼。主要針對中焦脾胃,選用苦味藥,苦味主降,脾喜燥惡溼。苦溫燥溼因中焦為寒溼所阻,胸悶嘔吐、噁心、腹脹、大便清稀 、苔白膩,用半夏、厚朴等。苦寒燥溼因中焦為溼熱所阻,腹痛腹脹,大便稀薄而熱臭,舌苔黃膩,用黃連、黃芩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