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杨涟惨死之后 牢头在他枕头下发现了什么秘密

杨涟惨死之后 牢头在他枕头下发现了什么秘密

杨涟惨死之后 牢头在他枕头下发现了什么秘密

杨涟,今湖北广水人,明末著名谏臣,东林党人,“东林六君子”之一,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历任户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累迁至左副都御史。

中国历史上,如杨涟这般光明磊落、不肯奉承权贵的大臣,屈指可数。

为了“国本”,他坚决反对野心勃勃的郑贵妃求封皇太后,坚决反对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即使光宗病重,他也不给他面子,“上疏力陈其过失”,并获光宗召见,“受顾命之任”;

光宗去世后,为了拥立太子朱由校继位,他不惜闯进乾清宫,把欲挟太子把持朝政的李选侍逼出乾清宫,为安定朝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没想到,由杨涟等一些正直的大臣推上龙椅的明熹宗朱由校,却让人大失所望,这个爱木匠活胜过爱江山美人的著名“木匠皇帝”,本着“不想当木匠的皇帝不是好皇帝”的宗旨,整天沉迷于刨子斧头之中。

把“第二职业”木匠活做得精美异常,却置第一职业于不顾,朝政大权逐渐落到奶妈客氏和其“丈夫”、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手中,任由他们胡闹。

这两人狼狈为奸,排除异己,陷害忠良,把朝政搞得惨不忍睹,尤其是魏忠贤,竟然自封“九千岁”,几乎与皇帝平起平坐,甚至于民间许多百姓只知朝廷有魏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又是杨涟挺身而出,上疏弹劾魏忠贤,历数其“迫害先帝旧臣、干预朝政、逼死后宫嫔妃、指使东厂滥施淫威、骄纵不法”等二十四种大罪。

不料,会极门(官员呈递奏本处,外朝官员的奏本,或密奏、急奏,送到此处之后,由门内的当值太监转呈至御书房)当值太监早已投靠魏忠贤,结果,这个本该送呈皇上的上疏,落到了魏忠贤手里。

杨涟的奏本字字如刀,“如雷霆万钧,击中魏忠贤要害”,看得魏忠贤心惊胆战!

事情发展到这里,有关史料出现了两种说法,一说魏忠贤利用皇帝不识字的“有利条件”,到朱由校面前哭诉:皇上啊,小的冤枉啊,小的是什么人,别人不清楚您还不清楚吗?

杨涟惨死之后 牢头在他枕头下发现了什么秘密

于是,不识字的皇帝(朱由校并非一字不识,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接受正规教育,仅粗通文字)便不知道杨涟的弹劾分量有多重。

而且平时不理朝政不管朝臣,也不知道魏忠贤到底干了什么坏事,见他拿着杨涟的奏疏来述说委屈,便认为他一定有不少委屈。

于是,朱由校反而温言抚慰魏忠贤,并“严旨切责”杨涟,魏忠贤便“奉命”去把杨涟骂了个狗血淋头,同年十月又矫旨责杨涟“大不敬”、“无人臣礼”,将其革职为民。

还有一种说法是,魏忠贤看完杨涟弹劾他的奏疏,虽然有点吃惊,但并不害怕,他拿过杨涟的奏疏,对其进行了修改,本来对他不利的奏疏,就变成了对杨涟不利。

无论怎样,杨涟的霉是倒定了。

被革职为民,只是他万劫不复的第一步,对他恨之入骨的魏忠贤不把他整死,是睡不着觉的——万一哪天他得到机会东山再起,再对他来这么一家伙呢?

数月后,魏忠贤指使党羽、大理寺卿弹劾杨涟和另一位东林党重要成员左光斗等人结党营私、收受贿赂;

又指使锦衣卫北镇抚司指挥许显纯,诬陷杨涟曾收受辽东经略熊廷弼二万两白银。

杨涟最终因坚决否认对他的所有指控而惨死狱中——严刑拷打十多天后,迫于魏忠贤的压力,许显纯终于失去耐性,命人将一枚大铁钉钉入奄奄一息的杨涟头部。

天启五年农历七月二十四日,杨涟被害至死,时年54岁。

杨涟惨死之后 牢头在他枕头下发现了什么秘密

魏忠贤虽然除掉了这个眼中钉肉中刺,但故事并未结束,出于毁灭罪证的目的,许显纯命狱卒仔细搜查杨涟的随身物品,当牢头从杨涟枕头下搜出一封血书,顿时高兴得眉开眼笑。

血书是杨涟临刑之前用残破的手掌书写而成,如获至宝的牢头决定拿着它去邀功请赏。

然而,当他一字一句读完血书,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血书流露出来的字字血泪和浩然正气,深深地将他震撼。

牢头决定放弃板上钉钉的厚赏,将血书藏在身上,冒着生命危险带回家中,命妻子藏好。

牢头相信,阉党总有倒台的那一天,杨涟的这封血书,也终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天。

公元1627年,因放任魏忠贤残酷迫害东林党人的明熹宗驾崩,明思宗继位,开始对魏忠贤及其阉党进行清算。

魏忠贤吓得自缢而死,作恶多端的阉党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如牢头所愿,他冒着生命危险珍藏的杨涟血书,终于得以公诸于众,为世人所见。

杨涟惨死之后 牢头在他枕头下发现了什么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