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中國曆代君王作證:葡萄酒不是舶來品

中國曆代君王作證:葡萄酒不是舶來品

葡萄酒常常被說成是外來品,因而它長期被列入“洋酒”之列。實際葡萄酒並非舶來品,我國是世界人類和葡萄的起源中心之一,說葡萄酒在中國古而有之,最佳見證者便是古代的君王了。

品酒師——魏文帝

中國曆代君王作證:葡萄酒不是舶來品

提到喜歡葡萄酒的帝王,這不得不提魏文帝曹丕。按現在的說法,曹丕是個稱職的“品酒師”。他不僅自己喜歡葡萄酒,還把自己對葡萄和葡萄酒的喜愛和見解寫進詔書,告之於群臣。曹丕在《詔群醫》中寫道:“三世長者知被服,五世長者知飲食。此言被服飲食,非長者不別也……中國珍果甚多,且復為說蒲萄(即葡萄)。當其朱夏涉秋,尚有餘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飴,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又釀以為酒,甘於鞠櫱,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嚥唾,況親食之邪。他方之果,寧有匹之者”。

作為帝王,在給群醫的詔書中,大談自己對葡萄和葡萄酒的喜愛,這恐怕是空前絕後的,也把葡萄酒提至一個更高的高度,不愧“酒評家”這一稱號。

釀酒師——唐太宗

中國曆代君王作證:葡萄酒不是舶來品

葡萄酒在中國歷史上,當算盛唐時期最為興盛。王翰的《涼州詞》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為後人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邊塞將士不惜醉臥沙場,也要一嘗葡萄美酒的心情。而李白、劉禹錫、王維、杜甫、白居易等詩人,也都留下葡萄和葡萄酒的吟詠佳句,都體現當年葡萄和葡萄酒的珍貴。據史料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個葡萄酒愛好者。他在征討高昌(今吐魯番)並獲得勝利後,嚐到了一個新品種葡萄,即馬奶子葡萄,也喝到了這種葡萄釀製的酒,感覺風味不同一般,便下令索取新品種,以帶回中原推廣。他還親自動手,試著用馬奶子葡萄釀酒。《太平御覽》稱:唐太宗釀的酒“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醍盎”。

李世民喝葡萄酒講究氛圍,也注重禮儀和細節,不管是獨飲、宴請群臣,還是與後宮皇妃、李氏家族團聚,都要斟上珍藏的葡萄酒。他甚至還規定和尚也可以喝酒。

盛唐時期社會穩定,人民富庶。由於帝王、大臣喜好葡萄酒,民間釀造和飲用葡萄酒也十分普遍,葡萄酒被稱為養生酒。據《新修本草》載,葡萄葡萄酒具有“暖腰腎、駐顏色、耐寒”的功效。

葡萄酒粉絲——康熙

中國曆代君王作證:葡萄酒不是舶來品

葡萄酒生產在中國雖有悠久的歷史,也曾有過輝煌的鼎盛時期,但由於朝代更迭,戰火不斷,最終並沒有連續地發展與壯大起來。到了清代,葡萄酒就成了純粹的“西洋酒”了。 不過,大清王朝的康熙帝卻是一位熱衷於飲用葡萄酒的皇帝。一次他得了重病瘧疾,幾名西洋傳教士便向皇帝建議,為了恢復健康,最好每天喝一杯紅葡萄酒。也許是試後,確有效果,於是康熙將葡萄酒稱為“滋補上品”,甚至把“上品葡萄酒”比作“人乳”,並保持喝紅葡萄酒的習慣一直到去世。

另有記載,1714年,在發生著名的“禮儀之爭”之後,除了耶穌會以外,其他的傳教士都被趕出中國,造成葡萄酒短缺,康熙特頒發聖旨命人在全國四處尋找葡萄酒。根據上海學者李天綱研究考證,最早向康熙敬獻葡萄酒的是法國耶穌會的傳教士們,其中LOUIS LE COMTE(中文名字李明)就是來自著名的葡萄酒產地波爾多地區,因此可以推斷向皇帝敬獻的葡萄酒中有波爾多葡萄酒。

自從康熙將葡萄酒奉為“滋補上品”之後,後來清朝的歷代帝王們也都將西洋葡萄酒專門儲備在御藥房做滋補之用。

在我國,很多人沒有喝到葡萄酒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瑟琶馬上催”的詩句已經非常熟悉了,也由此可見,葡萄酒是舶來品,真的是“謬傳”。

中國曆代君王作證:葡萄酒不是舶來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