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從“泛娛樂”到“新文創”,只是騰訊求生欲的表現?

這週一開始,關於“騰訊有沒有夢想”的話題就引爆了國內的互聯網圈,許多業內人士和媒體都加入到了這場討論中來。不過筆者認為,討論一家企業的“夢想”其實是很虛幻的,因為“夢想”這個詞本來就很虛,它和企業願景、戰略都有關係。

從“泛娛樂”到“新文創”,只是騰訊求生欲的表現?

不過,從前不久騰訊的UP2018大會上,我們倒是可以一窺騰訊這家公司的願景和戰略到底是怎樣的。

騰訊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從筆者個人的角度上來講,我一直認為一家公司要怎樣分類其實取決於這家公司到底靠什麼賺錢。比如說,BAT裡的百度和阿里都靠廣告收入賺錢,那麼在我眼裡他們就是兩家廣告公司。

最近同樣引發大家討論的小米上市,雷軍說小米不是一家硬件公司也同樣是因為小米現在以及未來都不打算依靠硬件來賺錢。那麼具體到本文的主題,騰訊到底是一家怎樣的企業呢?

說到底騰訊其實就是一家遊戲公司,不信可以去翻一翻騰訊歷年來的財報,你會發現,遊戲業收入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佔到了騰訊總營收的一半。

但是在騰訊自己的心目中,並不能這麼簡單的將他們打入遊戲公司的行列。畢竟手握QQ和微信,騰訊的社交基因也不容忽視。最近幾年,圍繞著遊戲、網絡文學、影視、動漫和音樂等數字文化內容,騰訊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投資佈局。這讓騰訊不止在遊戲行業,在整個娛樂領域都有了很強的話語權。

從“泛娛樂”到“新文創”,只是騰訊求生欲的表現?

曾經有國外媒體表示,騰訊在娛樂行業的成績出色得讓好萊塢嫉妒,《華爾街日報》用“Facebook+YouTube+Netflix”這樣的組合來形容這家中國的科技巨頭。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騰訊自己並不滿足於做一家“娛樂+社交”公司,“科技+文化”成為了他們的最新願景。

其實都是求生欲作祟

今年4月22日,一年一度的騰訊UP大會在北京舉辦。然而,坐擁遊戲、動漫、文學、影視、電競五大泛娛樂矩陣業務的騰訊,今年卻將其整個互娛年度發佈會改名換姓成了“騰訊新文創生態大會”。

看上去只是改了個口號,畢竟和“娛樂、社交”這兩個詞比起來,“文化、科技”這兩個新詞怎麼看逼格都要高多了。然而這背後實際上卻能看出騰訊的焦慮和未來願景。

第一個層面是戰略方面的需求。2012年,當時IP這個概念都還非常新鮮,可是騰訊在北京舉辦的第一屆UP大會上,提出了“泛娛樂”的概念。無疑這個戰略名詞是近幾年來騰訊乃至中國互聯網圈最成功的一個。幾年的時間裡,騰訊通過投資佈局形成了前文中提到的五大泛娛樂矩陣。

從“泛娛樂”到“新文創”,只是騰訊求生欲的表現?

然而如今,泛娛樂隨著騰訊的普及已經成為了常識,人人都在談論IP。但是文娛行業卻發展到了新的階段,“大IP+小鮮肉”的爆款秘笈已經失去了魔力;口碑取代流量成為了衡量電影的更重要標準;直播、短視頻等效率更高的娛樂方式出現。

更深層的問題是國內外的社會大背景都產生了變化,關於科技的價值觀引發了越來越多討論和質疑。不管是國外的Facebook,還是國內的短視頻平臺,都面臨著來自監管層和消費者的質疑。科技行業的發展正在因為缺乏文化價值而走入困境。

關於“新文創”的內容網絡上有很多解讀,這些解讀大多看得讓人云裡霧裡,但看看騰訊最近的動作,比如高調宣佈佈局功能遊戲、請吳京來代言《刺激戰場》、《QQ飛車》發佈會上宣佈長城保護計劃……

這些行為的背後,都讓筆者嗅到了濃濃的求生欲。畢竟,騰訊接下來面臨的挑戰絕不僅僅來自其他的互聯網公司,也來自整個社會,而社會上的很多問題,是不能只靠商業解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