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历史上从商又从政的成功人士有怎样的人生?

中国历史上成功的人太多,令人佩服者比比皆是,而商人在古代的地位一直比较低,但是能从政的商人在那个时代却是很成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和吕不韦就是这样的成功人士。范蠡弃政从商,吕不韦弃商从政,最后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范蠡学富五年,才高八斗,上知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助勾践灭吴,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归隐民间,做起生意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大商人。

历史上从商又从政的成功人士有怎样的人生?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报父仇大胜越国,越王勾践带着残兵败卒逃到会稽山。范蠡就在勾践走投无路之际投奔于他,分析“越必兴、吴必败”的大势,劝勾践暂且称臣纳贡,“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在吴国当人质为奴三年,备尝屈辱,归国后,与文种制定出兴越灭吴的战略。范蠡还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在苎萝山浣纱河找到西施。西施明大义、识大体,假意献身吴王,与越里应外合,灭掉吴国。而范蠡清醒地认识到“福祸相倚”,看透了“权力场”,不敢奢望能与勾践“共享越国”。于是辞去相国,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后来来到齐国,“下海”经商,在海边结庐开荒种地,引海水煮盐,不几年光景,就积累了数十万的家产,成为巨富。齐王慕名把范蠡请进国都临淄,拜为相国。没过多久,范蠡认为,自己一介布衣,官居卿相,长期处在优越的地位,不是什么好事。于是,只干了三年,向齐王归还相印,散尽财产,再次归隐。迁徙到陶后,因经商治产有道,又成巨富,自称“陶朱公”。范蠡被后世尊为商圣,在政界、商界都身手不凡:“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作为古往今来政界急流勇退的典范,商界的圣人,范蠡的人生开挂一般的存在,无可超越。

历史上从商又从政的成功人士有怎样的人生?

战国后期的吕不韦,走的却是相反的一条路。吕不韦原本在赵国经商,然而他向往着权力,向往着政治。吕不韦系阳翟富商,因“贩贱卖贵”而“家累千金”。偏偏这人不安分,总想着涉足政坛,握握权柄。他也真是个天生的政治家,有着常人没有的政治敏感。偶尔和在赵国当人质的秦国贵族子楚结识,就像做买卖一样,一眼就看出了这人质的价值,认为“奇货可居”,开始了政治投机生涯。吕不韦不仅将自己的女人送给子楚,更是出谋出资,费尽心思,比如通过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买通华阳夫人,帮助这个“秦诸庶孽孙”返回秦国,取得王位继承权。果然,子楚继位后,吕不韦当上相国,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谁知好景不长,嬴政继位后,不仅对吕不韦是自己亲生父亲的谣言恨之入骨,而且对吕不韦功高盖主的权势忌惮和不满,于是将其革职发配,举家迁蜀,后来吕不韦自尽而亡。尽管经过苦心经营,他登上了相国的位置,最后还是被革职发配,饮鸩自杀,可悲可叹啊!

历史上从商又从政的成功人士有怎样的人生?

范蠡功成身退,弃政从商,可谓渗透了人生。进退自如,去留无意,自己的一切皆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种智慧与心态,真是“非常人所能及也”。从范蠡弃政从商的故事中,能够明白什么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而吕不韦的弃商从政,真的是“玩火”,一失足成千古恨,给我们更深刻的历史教训。

关注黍离211314999头条号,与我一起探讨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