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民国喷子大师,把孔祥熙、宋子文都轰下台,无意做一小事暖哭学生

民国喷子大师,把孔祥熙、宋子文都轰下台,无意做一小事暖哭学生

傅斯年有个众所周知的绰号“傅大炮”,把孔祥熙、宋子文先后轰下台,可见他为人耿直、坦率。其实,这个敢作敢当的男子汉也有温情脉脉的一面。

傅斯年与陈寅恪隆情厚谊,让人羡慕。在抗战时期的昆明,跑警报如家常便饭。当时的陈寅恪身体虚弱,患有眼疾,行为极为不便,且有睡早觉和午觉的习惯,傅斯年怕陈寅恪听不到警报或听到警报时因视力不济遭遇危险,所以每次警报一响,当众人争先恐后往防空洞跑时,傅斯年却摇晃着肥胖的身躯,大汗淋漓地往陈寅恪住的三楼奔去。1941年12月,傅斯年知悉日本偷袭珍珠港,战火已在太平洋燃起,不由得为被困于香港的陈寅恪忧心忡忡。他强撑病体,接连发了三封加急电报,委托朋友帮助陈寅恪离港,还为陈寅恪筹集路费。  

民国喷子大师,把孔祥熙、宋子文都轰下台,无意做一小事暖哭学生

傅斯年待梁思永的真诚也是有力的证明。梁思永是梁思成的弟弟,也是中研院史语所的支柱之一。由于常年劳累,梁思永身染重疴,到1941年10月时已性命堪忧。史语所所长傅斯年知道消息后,特意从重庆赶去,详细询问了梁思永的病情。傅斯年认为梁思永的住处缺少阳光,且有些阴冷,对患有肺病的梁思永极其不利,便决定将史语所在山间租住的三间上好的房子给他。傅斯年还请来当地木工,为其新居安上地板、钉上顶棚、打造阳台等,以便梁思永能每日晒到太阳。由于上山需跨越五百多级台阶,为求万无一失,傅斯年亲自组织担架队伍,先由他人躺在担架上,请人抬着在上山的台阶上反复试验,感到切实可行后,才请人把梁思永抬到新居安顿下来。为帮梁思永筹集治病的钱,傅斯年又多方奔走,不遗余力。

对于学生,傅斯年更是关怀备至。1948年夏,他的学生李亦园从老家泉州高中毕业,考入了台湾大学历史系。一年后,他和家乡断了联系,唯一的生活来源是奖学金。可他在历史系上二年级时,对人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而申请转入考古人类学系。当时,考古人类学系刚成立一年,尚未有三年级,转系必须从二年级读起,学校又规定降级生不能再拿奖学金。正在为难之时,有人建议李亦园去找校长傅斯年。见面后,傅斯年问道:“学考古要经常到野外去,这条路很艰难,你下定决心了吗?”李亦园答:“嗯。”傅斯年点点头,批准保留李亦园的奖学金。经过多年努力,李亦园成了著名的人类学家。晚年的李亦园回忆这段经历时感慨:“要不是傅校长的破例帮助,我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

民国喷子大师,把孔祥熙、宋子文都轰下台,无意做一小事暖哭学生

1950年12月,傅斯年去世后不久,卫生署一人来到傅家,送来一副眼镜,说是傅先生托他在香港为一位学生配的。原来,傅斯年为发掘高才生,在台湾大学举行作文比赛,并亲自出题阅卷。一日,他回家兴奋地告诉夫人,自己看到了一篇好文章,与作者面谈之后,发现其果然文才非凡。但这学生家境贫寒,患深度近视却配不起眼镜,便托人为其配镜。可惜,当这名学生拿到眼镜时,傅斯年已不在人世,学生只能含泪长跪在傅斯年墓前。

傅斯年曾经说过,“爱人是步步着实,天天可行的”。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生性耿介掩盖不了他的爱心,他事母至孝的美谈、与妻子不离不弃的婚姻、对朋友和学生的关怀都是最好的证明。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杨海亮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