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電子身份證”會取代實體身份證嗎?

這籹籽sd


未來有可能,目前來說,不會!

2018年4月17日,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可信身份認證平臺(CTID)認證的電子身份證“居民身份證網上功能憑證”(簡稱“網證”)首次亮相支付寶,正式在衢州、杭州、福州三個城市的多個場景試點,電子身份證基於居民身份證,採用活體人臉識別技術進行可信身份認證,是公安部與各地公安機關合作聯合推出的身份證網上應用憑證!


電子身份證實現線上線下身份認證統一,目前可用於線上線下政務服務、旅館登記、物流寄遞以及火車購票等服務!不過由於剛剛推出,要在試點機構使用,具體試點範圍是衢州市行政服務中心自助機、福州客運北站自助售票機、杭州某智慧酒店!


電子身份證容易保管,攜帶方便,多重密碼保障安全,可以大大降低身份證丟失和被冒用的事件發生,電子身份證專門設置了“自動刪除”功能,用戶只需在另一手機登錄微信,原手機微信“電子身份證”自動刪除!

支付寶方面也表示,能夠保證用戶身份的安全,在支付寶使用電子身份證時,需要先通過指紋識別或人臉識別認證進入二維碼界面,打開二維碼時,需要再次進行刷臉認證,安全係數極高!

既然電子證件這麼方便,那麼是不是就不需要實體身份證了呢?當然是不,目前只有部分試點單位才能使用,其他絕大部分單位還是不能夠使用,如火車取票、政務辦理等!並不是所有地區都支持!

未來電子身份證可能會代替實體身份證,但是近兩年可能性不大!

如有不同見解,歡迎補充交流!


暴走的學霸


不會取代,但可以共同存在。

雖然現在的電子信息技術發展很快,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達到那個狀態,中國還是有很多不發達的地方,他們可能沒有手機,沒有其他電子設備。在這種情況下,假如只有電子身份證,完全是行不通的。而且電子身份證也受網絡設備等影響,在偏僻無信號的地方可能就無法展示。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實體身份證。

在網絡信息發達的城市,人人都帶手機等電子設備,完全可以認同電子身份證,應該普及電子身份證和實體身份證具有相同的效力。當然電子身份證不是自己把自己的照片放到支付寶或者儲存介質上,他也有要匹配公安局數據,由公安局發放。

以上就是憑欄且聽雨和拓天速貸的回答,如有其他想法歡迎互動留言。


拓天聊財經


或許實體身份證未來不會消失,但是電子身份證今後一定可以在各種場合普遍應用。現在我們住酒店、乘飛機坐高鐵、辦理政務事物等等都需要核驗實體身份證,可以說外出必帶身份證,基本屬於隨身攜帶,除非你是當地居民可能只在辦理具體事物時才需要帶上身份證。

如果電子身份證普及,那很多場景下我們就沒必要再帶實體身份證了,直接微信和支付寶掃一掃就可以來核驗我們的身份了。辦理事務時,忘帶身份證可以說很常見,但是忘帶手機在現代社會中可以說很少見了。啥都能忘帶,手機基本不會忘。只要手機在手,就相當於身份證隨身攜帶,基本可以走遍天下。

此外,我們還應該明白,電子身份證背後的真正推手不是騰訊和阿里,而是公安部。目前,電子身份證所有相關核心技術都是由公安部研究一所主導研發,屬於國家發改委“互聯網+”重大工程項目之一,這事等於是我們國家在主導推進。

按照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多年的經驗,通常某項政策的實施都是現在某些地區試點,總結經驗完善後再在全國範圍推廣。電子身份證可以說也正遵循著這條道路在實施。現在電子身份證通過入駐微信和支付寶後,全國等於有四個城市在試點電子身份證,廣州(微信電子身份證)、衢州、杭州、福州(支付寶)。相信一旦完成試點,各方面都完善後,那也就是全面普及之時。

既然電子身份證是國家主導,並且藉助國內普遍使用的移動互聯平臺來實施,其便捷性和安全性自然靠譜,未來電子身份證將會得到普遍應用。或許有一天,實體身份證將消失於我們視線中。



Lscssh科技官


當然會,在一些科幻電影裡,未來一些我們的信息就是儲存在智能設備裡,一出生就採集我們的dna信息,每個人都是有獨特的dna信息,長大後在採集指紋和瞳孔信息,這些都是作為識別我們身份的信息,存在處理器中,我們也不用什麼身份證,儲存在處理器中的信息就是我們的電子身份證,甚至我們不用帶什麼設備,只要有機器掃描我們,連接上處理器就知道我們是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