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为什么有儿有女的老人不愿意在女儿家中长住?

花萝lulu


首先恭喜老人有孝顺的女儿和相对不孝的儿子…

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传统观念影响至深

我们根据你的描述,你外公已经80岁了,一儿四女,也不愿意在女儿家住,说明传统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家中是独生子女还好说,然而不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那就是女儿已经成了“客人”,哪有在客人家常住的道理。这样的观念让老人不愿意去女儿家常住。

二、养儿防老,有儿子就不会去女儿家住

农村老一辈,养儿不仅是传宗接代,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防老。你们家有四个姊妹一个兄弟,不在儿子家住,在女儿家去住这说不通。对你外公来讲,于情于理都是儿子承担起养老人的责任,既然是儿子的责任,那么你外公怎么会把这种责任强加于你们。给你讲一个实际在我身边的事,三姨父的家中有三兄妹,三姨夫是三兄妹中经济条件最差的,累死累活的偿还房贷,起早贪黑的经营自己的小面馆。我知道的是,他的两位姐姐都愿意把三姨夫父亲接到家中住,然而呢,三姨夫的父亲死活也不跟着三姨夫的姐姐。因为他说,我已经有儿子,我为何要去女儿家住,不怕别人笑话吗?看来,情况和你外公差不多,老一辈都是这样想的,无法去劝解。

三、面子问题,怕女儿老公家公婆及亲戚笑话

这个问题,也许是最关键的,如果你外公去这四个女儿家住了。女儿家的公婆可否同意?可否有意见?亲戚们又是怎么看待?也许别人会这样议论“养儿没用,还得靠女儿”,你外公会承受太多舆论压力。他是爱面子的,这样会被别人笑话,即使到了女儿家,也不会把这当做自己家里,做什么都会很拘束。

四、怕给你们增加负担

这个不难理解,他年纪大了,平时不能帮上忙,反而会给你们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增加你们的负担。

作为儿女的,肯定不会嫌弃自己的老人。可是,你外公内心深处的想法总是和我们想孝敬的方式不一样,我们只要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应该做的就好了。

祝您外公健康长寿。

期待和大家共同交流,互动


三农也有美


谈起这个,我是深有感触的。我所说的就是我的姥姥,是一个特别不喜欢住在女儿家的老太太,执拗到让人头痛。就拿今年过年刚刚发生的事情来说吧。

年前27,公司放假之后我替没放假的父亲去姥姥家送年(我们这边都有这么一个习俗,年前送一些柴米油盐之类过年用的东西),我家距离姥姥家60多公里,为了避开当时镇上的大集,我特意早上早起出的门,准备去姥姥家吃早饭。但是7点左右我到了老太太屋里之后我就发现不对了,姥姥斜躺在炕上,屋里一股呛鼻子的味道,坏了,老太太肯定中煤气了,赶紧把舅舅在他家喊过来,给各扇窗户打开通气打120,当时老太太的意识还是清醒的,到了医院输液打针这算是救回一条命。

马上要过年,老太太好受些了之后非要回家过年,但是大夫嘱咐得做高压氧,老太太听,非得要回家过年,于是我们商量着初一再给她做高压氧,正好表哥在家,可以来回拉着她去医院做。我和我爸妈的意思是在我们家住着,离医院也近,做治疗也方便,可是姥姥说啥也不在过年的时候住在我们家,只能让我舅舅和表哥天天的来回跑。初七八表哥上班之后把她接到我们这,做满十天的高压氧后又开始闹着回她自己家,非得说这不是自己家,真的脑袋大!

所以,很多的老人的想法都是女儿家不是自己家,儿子家才是自己家!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样的经历,评论区说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2339061


老人不愿意在女儿家里长住,主要有三种原因造成。第一个就是受到传统思想束缚,认为嫁出去的女儿 泼出去的水。连生拉孩子都要和别人姓,可见女儿家不是自己的家。长期住下去是不合适的,而且最可怕的是流言碎语。一旦传出去自己在女儿家长住拉,邻居们肯定也会笑话的。

第二个原因 由于一直以来在儿子身上付出的就会高于女儿(多数家庭都如此),以后死拉 财产也大多数也都会留给儿子,所以在女儿家长住,心里不踏实。

第三个原因,女儿结婚后总感觉是嫁到别人家拉,怕女儿受欺负 受委屈。如果自己长住可能会给女儿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赡养老人是每个人的义务,不管男女。那怕老人在物质付出上不是完全公平,但是毕竟是细心照料养大我们的,能够给予老人回报是每个当儿女的 应做 愿做的。


小松鼠08


父母年纪大了,需要照顾的时候,必须和儿女住一起,便于照顾,我是女儿,也有哥哥,可是哥哥身体不好,我就把父母接来同住,好在公婆还年轻不用照顾,我丈夫也很通情理,他说你父母年纪大了,哥哥又不能照顾老人,咱也不能把老人弃了不管啊,老人和小孩一样,脾气有点怪,和年轻人也有代沟,真正长时间生活在一起也会有点小磨嚓,不过哄哄也就好了,老人养咱小不易,咱养老人老也是应该的。


坏蛋皮皮熊


为什么有儿有女的老人不愿意在女儿家长住?

这第一个就是古老传统问题吧,中国人的养儿防老已经深邃到骨子里去了,有些地方更加不可理喻,非要生到儿子才肯罢休。认为有儿子自己老了就有依靠了,才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好愚昧的思想,好封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我身边就有一位亲戚,重男轻女太现行了,他儿子在深圳,他儿媳生两个孙女,他没去过。直到他儿媳第三胎生了个孙子,他才说他终于做爷爷了,好辛酸啊,他的孙女长大后会如何想?所以这样的老人是不会在女儿家长住的,在他们眼中,女儿就是外人,儿子才是自家人。即使媳妇再怎么不孝顺,他们也会自欺欺人,自我安慰,也不会去女儿家里。

还有一种老人是怕麻烦女儿,拖累女儿。女儿嫁到别人家里,就会有一大家子人,自己有儿子老是在女儿家住,怕别人说闲话,也怕女儿受婆家的脸色,受委屈,这种老人是怕牵累了女儿。还有的老人就是喜欢一个人独住,自由自在,不受拘束,还落个清闲,儿子女儿家都不去。


有点味555


我属于老了之后不会和儿女一起住的老人之一,我早就有过思考,等我老了,我才不要和儿女们一起住呢?

一、好不容易没人管了,我还非得往跟前儿“凑”?

说实话,当孩子的时候被父母管着,父母说“你得好好学习啊,你不好好学习,将来怎样怎样……”,终于盼到上学了,又多了一个“管儿”,老师说“你得好好学习啊,你不好好学习”,熬啊熬,终于毕业工作了,又多了一个“管儿”,领导说“这个月的业绩咱们没达标,大家要努力啊!”……


好不容易,自己成为老人了,和子女一起住,难道不需要受子女管吗?

二、累了半辈子,晚年还要我“累死”吗?

讲真,上学时,太阳还没出来,学生就起来了,跑完早操,是早自习,然后上课,下课,做作业,累了整个学生时代……

上班后,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累得跟蚂蚁似的天天打转儿,房贷,车贷,各种贷,各种压力压了半辈子……


终于退休了,和孩子一起住,讲笑话呢吗?你们没空看孩子,我不得看啊?小夫妻因为钱吵着离婚,我不得给点啊,麻溜的离我远点,我眼不见,心不烦!

三、我又不能陪他一辈子,在我活着的时候,锻炼一下,我还能帮一帮?


你说我自私也好,自我也罢,总之,我一定要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一位独立、自强的小伙子,我不在他身边、他饿不死,冻不坏就好了,所以我一直看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都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娇娇女”,“妈宝男”,试问你能陪她一辈子吗?


我是喜爱孩子的幸福妈妈,乐意分享和幸福相关的秘密,欢迎关注、留言、点赞及分享转发,谢谢各位!


秘语相传




老人不愿在自己女儿家长住,这和我国的传统关念有关,老话讲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女儿嫁出去后就是外人了,当老人住女儿家,不管女儿和女婿对怎么好,他也会觉得这是外人的家,到这来自己是来做客的,是不会有家感觉,所以不会常住。

还有就是老人多年在自家住习惯了,不管是姑娘家还是儿子家都不自己住着习惯,常言说的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向狗窝。在有就是老人的生活习惯也和儿女们不一样,首先是做息时间不一样,老人喜欢早睡早起,儿女们喜欢晚睡起。在有饮食方面也有相互不习惯的地方。



在有就是老人们怕给儿女们添麻烦,现在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怕分不出精力照顾老人,所以老人大多都不愿意和儿女们一起常住。

中国以进入老龄社会,怎么能上老人们渡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的确值得我们去思考,做为儿女的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父母们高兴和快乐呢!


魔术五哥


有儿有女的老人不愿意在女儿家中常住,这可能和“养儿防老”这一的传统观念有关。


计划生育之前的家庭,哪个不是孩子一大把,如果前面的孩子是女孩,非得生了儿子才甘心,有了儿子就有了接“户口本”的,有了“后”,像电影《甜蜜的事业》里的情节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有宝宝的时候,孩子刚出生,生男孩的喜悦还是大于女孩的,其实这就是现实版的“重男轻女”的开始而已。

分析你外公的情况,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点:

老人在骨子里认为儿子是他们的靠山。尤其在农村,以种地为主,面朝黄土背朝天,而种地又是一个消耗体力的活儿,男孩比女孩更能挑起家庭的重担,帮助家庭解决实际问题。

老人在儿子家觉得“气势”。一个多子女的家庭中,把家庭支出的绝大部分向儿子倾斜,读书以儿子为主,多半女孩辍学打工供男孩上学,全家的积蓄都花在为男孩一步步上学了,甚至供男孩的女朋友上学,结婚更是倾尽所有,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养老。


老人担心生活习惯不适应。你外公自己住了那么多年,已经习惯了独处的生活,如果去女儿家住,生活环境一下子改变,人多吵吵闹闹的,会有很多不方便。

老人的身体状况允许。你外公身体条件应该不错,能自己照顾好自己,一旦身体条件不允许,也就不会这么固执了。

时代在进步,观念需改变。不是男孩只能养父母,岳父岳母一样有义务供养,女孩不是只需养公婆,自己的爹妈也要理直气壮的供养。老人们也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勇敢地、放心的地住进女儿女婿的家里养老,既解决了儿子的后顾之忧,又成全了女儿女婿的孝心。

其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福利制度会更加完善,各种养老配套设施会越来越好,真的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那么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养儿养女就真的一样了。

我是《随心生活就好》,欢迎大家关注,共同探讨人生,分享生活美好瞬间。


随心生活就好


我的外婆也80岁了,她有五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儿媳不太孝顺,女儿们都很孝顺。儿媳妇不愿意和她同住也不赡养她,她就自己在河边搭一个草棚,开荒种地、打网捕鱼辛苦地生活。女儿们心疼老母亲,经常买食物买衣服给零用钱她。但是外婆从来没有去过任何女儿家住过一天,反而把从女儿们处收到财物全部补贴儿子家。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我外婆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中国传统思想里重男轻女观念严重。解放前,绝大多数农村妇女都没文化,她们接受的是旧社会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教育。在农村,没生儿子的家庭会被全村人耻笑,会被素质低下的邻居欺负。在那个年代,最恶毒的咒语莫过于“断子绝孙”。因此,很多农村父母,以有儿子为荣耀,以生儿子为终极目标。据说我的外婆生了儿子后,全家放鞭炮庆祝三天,此后也没有再受到村民们的嘲笑和轻视了。

因此,儿子对她来说就是脸面,就是尊严,就是命根子!

二、老人不想给女儿增加负担。老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嫁到别人家,就算是别人家的人了,应该竭心尽力地为夫家付出,而不应该再被娘家牵绊。女儿嫁到夫家,除了伺候丈夫,照顾孩子,也要赡养公婆,已经非常辛苦了。如果自己去要女儿赡养,那么不仅会增加女儿的负担,也会让女儿在夫家受委屈。同时这样做也会让本来肩负赡养责任儿子受到指责,背上不孝的骂名。这些都是老人不愿意看到的。

三、生活习惯的差异。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人年纪大了,很多习惯都固定了,难以改变了。换一个环境老人就必须重新适应,这对老人来说既困难又痛苦。因此,他宁愿独自生活,至少精神上轻松自在,没有负担。

因此,女儿们如果实在想要尽孝的话,就常常去看看老人吧,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最好的方式。


糖虫妈妈讲故事


1,我国的传统观念影响,自古以来都是养儿防老,没有说让女儿养老的,这是老人不愿在女儿家长住的一个原因。



2,不方便,现在很多老人不仅不愿在女儿家长住,其实也不愿在儿子家长住,因为有太多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总感觉不如在自己家方便。比如老人习惯早睡早起,而现在的大多年轻人恰恰相反。



3,故土情节,在一个地方生活了几十年了,很难愿意离开这个情感深厚的地方,尤其在农村这种情节更重。在农村有句老话叫做‘金窝窝,银窝窝,不如自己的破窝窝’。



4,环境的改变,很多老人已经习惯了周边老伙伴们的陪伴,没事凑在一起聊个家长里短,聊聊曾经过往的人和事,都有共同的语言,一旦去了儿女家,他们很难再有这样能够聊在一起同伴了,因此会觉得孤单寂寞。



当然也有老人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小病不断,不愿意去拖累儿女的。但主要的原因无非也就这些,对于不愿离开家的老人,我们应该尊重老人的想法,做儿女的也只能尽量的常回家看看吧,虽然老人不愿长住儿女家,但不代表老人不愿儿女常回家,赡养老人不仅是做儿女的义务,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