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土地流轉的目的是什麼?

XLR四塊


農村土地流轉是形勢所需,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首先,你要理解,什麼是土地流轉。

土地流轉是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中的經營權流轉給其他個人或者組織。也就是土地承包經營權分開,承包權依舊在村民手中,而經營權(也叫使用權)讓給別人,從中獲利的一種行為。

那麼,為什麼要土地流轉呢?



一、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的結果

現在,國內的農村,大部分的勞動力都外出務工了,只留下老弱病殘。由於沒有勞動力,農村的土地就出現了丟荒嚴重的問題。我老家便是如此,80後以上的勞動力幾乎全部外出,除了過年過節那段時間,其他時間你根本找不出一個年輕人。遠一點的田地,都丟荒了,不種玉米了,而是種幾棵果樹佔地完事;近一點的土地 要麼留給老人種一點吃,要麼拿給親戚種了。



二、土地流轉可以有效利用土地

荒地無人耕種,留著太可惜,通過流轉的方式,把丟荒的土地有效利用起來,創造更多的農產品,滿足人們的生活所需,促進農村經濟的平穩發展。



三、土地流轉有利於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

土地分散,這裡一塊,那裡一塊,種一畝地都要翻過好幾個山頭,走上幾公里山路,花上幾天時間才種完。效率不高,效果不令人滿意。如果通過流轉的方式,把土地集中在一個人或者組織的手裡,那麼就可以實現連片種植,進行規模化運轉和機械化操作,效率提高不說。由於,統一專業化管理,生產成本降低,產量增高,收益肯定獲得提高。這也是發展家庭農場的需要。


有點意思的事兒




西門觀點:減少種地人數,降低人力成本,集中連片,實現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耕作,提高土地收益,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

美國有3億人口,22億畝耕地,但只有200多萬種地農民,人均耕種1100畝土地,而我國有14億人口,18億畝耕地,卻有九億農民,人均耕種二畝土地,人力成本是美國的五百倍。

美國機械化耕作已經達到百分之百,耕作和管理也是世界一流,而我國一是土地碎片化,機械化耕作程度很低,平原地區還差不多,偏遠山區基本上還停留在牛耕時代,機械化耕作和管理技術也很低。



所以,儘管中國的糧價高於國際價格兩倍,但農民種地依然收入很低。如何改變這種狀態,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儘量減少種地人數,將土地集中連片,實現規模化機械化耕作,加大國家投入,扶植家庭小農戶耕種,能夠儘量實現機械化耕作。

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實行土地集中流轉,集中連片耕作,加大農業補貼,降低種糧成本,提高土地收益,提高農民收入。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土地流轉有真目的和假目的,以國家的真目的來講是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解放農業勞動力保障國家糧食生產安全,適當增加農民的收入。應該說土地流轉對農民和國家都有益處。但如果土地流轉這本經被交l給了歪嘴和尚,那麼就出現了損害國家利益坑害農民的假目的了,首先體現的是利用國家優惠政策騙取補貼,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打著土地流轉的幌子用來套取國家補貼,一旦資金到手立刻拿錢走人,而那些騙人的高大上項目成了爛尾工程。一部分人用比較高的價格流轉了農民的土地,上了項目拿了錢,但不僅拖欠農民給他們務工的工資甚至於連土地流轉金都不給,這種情況比比皆是。作為一個農業科普工作者,我幾乎跑遍了全中國,個人瞭解的情況是,土地流轉騙國家騙農民的居多數,真正能流轉土地合理發展的少之又少。當然這只是個人觀點,不當之處還望指正。知秋農業,願以一葉之力為農民朋友答疑解惑。


知秋農業


土地流轉目的是什麼?也就是為什麼要搞土地流轉?

眾所周知,中國的農業在解放以前的2000多年時間裡,以小農經濟為主,沒有什麼土地流轉,即使是大地主,土地上千畝、上萬畝的也極少。因此,小農經濟下的農業極不發達,百姓溫飽始終沒有解決。當然,這裡面還有萬惡的封建制度下,地主階級的殘酷盤剝、壓榨,使百姓民不聊生,餓殍遍野!

解放後,一段時間內,實行的是大農業,以公社、大隊集體經濟為主,土地集中種植管理,比較適合農業規模化發展,但受制於當時農業技術相對不夠發達,包括種植技術、育種技術、化肥生產技術、收割技術等都不夠先進,土地產出率也不是很高,集約化的水平還沒有充分實現。

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到了今天,以家庭承包責任制為主的農業發展方式,一家一戶,個體經營,當時談不上集約化。特別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實現鄉村振興,建設美麗鄉村,提高農民收入,必須向農業高集約化、規模化、高機械化、產業化、專業化、精細化、智能化、高質量、高產量發展,這必須打破小農經營、小規模經營、一家一戶經營。因此土地流轉、集中經營,已成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美國農業之所以成功,除了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優勢外,關鍵與其農業規模化的組織結構、生產方式、經營機制有直接關係,與美國政府對農業大量補貼支持有很大關係。比如,美國接近4億人口,農業人員500萬人左右,有300萬個左右的農場,每個農場面積2000畝以上。美國糧食產量每年4.3億噸左右,人均佔有1000公斤左右。美國一個農民可以耕作上萬畝土地,飛機撒農藥,這都是美國大農場種植的縮影。特別是現在,美國的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創意農業發展,形成了可持續農業發展新模式。

應該承認,美國、日本、以色列現代農業的發展,雖有地域的鮮明特點,但是規模化、集約化下的發展模式,應該是我國農業未來的發展道路。特別是以經營500、600畝地左右、年銷售50——100萬元左右的家庭農場的模式,容易實現專業化、精準化、集約化的生產,應該是將來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同時,必須考慮土地流轉後,沒有土地的農民收入怎樣增加,比如流轉土地,是股份作價與勞動力帶工流轉,還是長期租賃流轉,土地價格與產出的變化要統一,不能降低了流轉土地農民的收入。

————————————————


大視野看三農


土地流轉的目的是便於農業機械化,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現代化農業。目的是這樣的,但有幾個在流轉過程中和流轉後必然遇到的問題:

一、土地流轉給誰?或者說誰來流轉農民土地?有人說讓有資金有能力的人來流轉土地,說的對,沒有資金,沒有能力,怎麼能做好農業?可他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要盈利。

二、 機械化:購置是一筆巨大開支,就算你有資金,這也要算入生產開支,要在以後的生產利潤中拿回來。

三、 農戶生產人工成本高,農場機械化節約了人工成本,但是農場要付出土地租金,租金是一項主要支出,就是說機械化高效率產生的利潤,夠不夠支付土地租金,如果這兩項持平,那麼機械化只是少用了人工,利潤並不大。還有前期投入的資金成本,其他管理成本,在付出這些支出後,還有多少收入?還能盈利嗎?

四、因為種地收益低,農民都不顧意種地了,農場主效益低了或者沒效益了,他還會幹下去嗎?他還會支付農民土地租金嗎?現在就有過流轉土地後,因虧損不付農民租金的情況。

以上幾點,只是個人的一些愚淺見識,目的是拋磚引玉,希望各位都來發表高見,來評論,來討論!


華月一牛


土地流轉是不改變土地所有權的前提下,農戶仍享有土地承包權,流轉的是土地的經營權和使用權。我認為土地流轉有以下重要意義:

一、可以有效的利用土地資源

農村土地的承包採取的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家庭承包經營規模較小,雖然可以滿足溫飽,但是難以致富,一些農戶為了發家致富,就會放棄土地耕種,選擇從事其它行業,這樣就會導致農村土地的拋荒,如果將這些拋荒的土地流轉出去讓有需要的人來耕種,就可以有效的利用土地資源。

二、可以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

規模化經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前提,但是規模化經營需要大面積的土地,而土地又被農戶分散承包著,要想實現規模化經營就必須將分散的土地進行整合,那麼土地流轉就是一條整合土地的有效途徑。

三、可以保障糧食產量穩步增長

將農民拋荒的土地流轉過來進行規模化經營,原本不長糧食的土地長出糧食了,難道不是實現糧食產量的增長嗎?規模化經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前提,規模化經營有利於科學技術和中大型機械在農業中的運用,可以加大農業生產中的科技含量,這些對於現代化農業發展都有積極作用,而農業現代化不僅可以提高糧食的產量和質量,還可以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

四、可以帶動美麗鄉村的建設發展

土地荒蕪著沒有被利用,談和發展?如果把土地流轉出去,使荒蕪著的土地能夠產生效益,這才能說明在發展,才能帶動美麗鄉村的建設發展。

五、可以增加農民收入

土地自己不種,荒蕪著產生不了效益,流轉出去不管是收取租金,還是入股分紅,還是在當地務工,都可以獲取收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農村一山貨


任何事物哪怕不流轉都得有流轉的權利,只有流轉才會產生價值,就像房產一樣,如果規定買下後不能賣給其他人,房地產瞬間崩塌。流轉是土地進入市場的前提,只有流轉才能盤活土地市場給土地擁有方帶來收益。

一、流轉只流轉使用權,承包權和所有權不能流轉

目前農村集體土地流轉的是土地的使用權,也就是租賃權,在一定期限內以一定的收益租給他人使用,從中獲得額外的收益,到期之後可收回重新轉租其他人使用。

二、流轉土地有助於給農民帶來雙重收益

目前人均土地面積小,在農村很多人均8 9畝地,實際種植產生收益低,倒不如流轉出去一年收益8 9000,其他時間則去工廠工作,這樣則帶來雙重收益,不然土地撂荒每年損失大量的收益。

三、有助於土地規模化耕作

在美國人均耕種面積500畝,我國農民人均耕種不足3畝,唯一的區別就是美國實現流轉,把細碎化的土地整合成大面積地塊進行機械化規模化耕種,這種不管是對農民、大農場主、政府國家都是有益的事情。


最終總結為,只有流轉土地才可以給土地產生價值。


土地資源網


現代農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高度的規模化、集約化生產,這樣一來,有利於降低生產成本和機械化管理,結合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單位農民手裡的土地是有限的,因此,國家鼓勵農民土地流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不過這個所謂的流轉,是建立在農民自願基礎之上的。

進行土地流轉的前提條件是轉移更多的農村就業,如果沒有更多的就業崗位,農民將面臨的是失業又失地,不過就目前情況看,因為種地不掙錢,許多農村年輕勞動力都已經外出務工,而農村面臨的老齡化現象更加嚴重,從而直接導致了土地丟荒的嚴重,對於這些丟荒的土地,是可以鼓勵整合利用的。

但現實情況並非如此,真正外來的資本願意流轉整合的肯定是具備一定區位條件的土地,而偏遠地區和深山老林是很少有人願意去流轉的,目前城市郊區和交通條件優越的農村地區土地許多都被流轉,而條件較差的山區丘陵地區沒人耕種的土地卻是一直荒廢著。因此,土地流轉的是具有一定偏向性的,剩餘地區想要發展現代農業並達到高度集約、規模化,還得通過其他方式整合,比如專合社,在整合土地的同時,又創造了就業機會。


Power泡兒


民以食為天,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土地千百年來是農民賴於生存之本。但存方寸地,留於子孫耕,離開土地的農民何其“悲壯”。

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

現實中僅靠那點責任田已經不能維持一家人基本的生活,扣除人力、化肥、農藥等支出,甚至還出現虧本現象。一年的辛苦,三季的辛勞只是換來自給自足的糧食,還要用養家禽、家畜的錢去換化肥、農藥,會基本加減運算的農民都會知道種糧食划不來。所以他們會選擇拋荒,會選擇外出務工,會選擇把田租給種田大戶。



勞力少且地形不好

  1. 由於政策原因,農村一般也就兩個小孩子,現在的孩子也都上大學了,畢業後就在城裡參加工作了,一般也不會回來種田了。留下幾個老農民在家,勞力有限,體力不足,也就只能在房子附近的種些糧食自給自足。
  2. 南方的農村很多是梯田,沒有機耕路,沒辦法通過大型機械開展翻地、收割。
  3. 所以,這些梯田只能通過流轉給種糧大戶,他們一般有請幫工,還有政府補助,效益較高。



流轉是最佳選擇

  1. 即使實行土地流轉,農民個人依然擁有該田地的使用權、承包權,還有國家種糧補助。
  2. 實行土地流轉,農民每年還有一些租金收入。
  3. 實行土地流轉,土地可以有人管理,不至於拋荒長草、長樹。
  4. 實行土地流轉,能促進基礎設施建設,比如有些地方會興修水利、建設機耕道等。
  5. 實行土地流轉能夠擴大種糧效益。

所以,實行土地流轉不僅有利於農民個人,也有利於種養大戶,還有利於村級公共事業,能營造“三贏”的局面。

濯日漫談


面對當前土地流轉在一些地方已經形成了一種趨勢,有的地方經過適度的土地流轉,它的效益已經顯現了出來,我們知道是國家對農業調整的重大方針政策,它打破了多年來小戶經營的模式,這是在保護農戶承包權益的基礎上,賦予新型經營主體更多的土地經營權,土地流轉更加有利於促進土地經營權在更大範圍內優化配置,以此來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可以說它是及時地適應了農業發展的新路子。

我們知道,一戶一田的土地經營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要想提高農業發展,增加土地的產出效益,以當前的農業來看必須走土地流轉的新路,首先讓一部分種植大戶把土地合理的流轉,高規模化,集約化的種植模式,這樣就能提高土地的產出率。也讓一部分種田大戶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還應該看到目前由於農業發展不平衡,一些地方農村經濟薄弱,還是依靠傳統的農業種植耕作模式,收入已經不能解決農民在經濟是需求,他們很多都開始外出打工,這樣一來在農村就出現了大量的耕地閒置,甚至出現拋荒的現象,土地的流轉能夠將這些閒置的土地得以充分的利用,可以發展適合當地的規模化種植。

當然目前不排除一些承包者搞土地流轉是為了套取國家的農業補貼,還有的打著土地流轉發展特色農業的幌子,進行圈地,將土地的性質進行變更,改為商用,如果這樣下去土地流轉就影響了農業的發展,也觸碰了國家保護耕地的紅線,必將等到應有的處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