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历代禅位帝王的结局——说好的待遇呢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我们对有骨气君主的期许。但历史从来不被期许,能够壮烈死去的帝王屈指可数,选择窝囊生存的君主大有人在。那些选择“不殉社稷而偷生”的帝王们,又以各种姿态展现给后人:被迫退位、国破投降、被迫禅位、自愿禅位等等……,其中又以禅位最有说头,形式上,禅位是在位君主活着的时候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那么禅位之后的君主应该待遇很好吧,都是资深老干部啊,但实际上他们待遇如何呢?大部分跟我们想的不一样:

主动禅位却被饿死:赵主父

说赵主父可能大家有点蒙,实际上他就是声名赫赫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大朝信宫,把战国时候的赵国推到了实力足以与秦、楚抗衡的大国、强国地位。然而就在他走向人生巅峰的时候忽然异想天开,认为自己应该主要方向放到对外战略而不是对内治理上,所以禅位给儿子赵惠文王,给自己封了个新的爵位:主父,实际就是太上皇。赵主父当时还很年轻,精力旺盛,对外战争有限,没事就坐到朝堂上听儿子处理政务,看着看着就出了问题。因为惠文王是本来是小儿子,主父因为喜爱其母亲才选他为继承人,可是等惠文王都当了王几年后,主父发现自己的大儿子公子章在弟弟面前卑躬屈膝,着实可怜,就父爱泛滥,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让兄弟俩平分了。他是想的好,可是惠文王已经受到了大臣们的拥戴,并且国家怎么是说分就分的呢?于是在他还没有实施方案之前,大臣们就发动政变,杀了公子章,并且一不做二不休,把主父所在的沙丘宫殿也围了起来,撤走所有的下人。主父在宫里没人管,断了水粮,靠吃草根、树皮甚至是爬到树上捉小鸟等坚强的活了三个月,最后还是被活活饿死了。

历代禅位帝王的结局——说好的待遇呢

赵武灵王

被迫禅位颐养天年:汉献帝

汉献帝刘协被曹氏父子挟持号令天下诸侯,等诸侯都听话了之后,他也结束了使命,于延康元年被迫禅位给曹丕。当时盛传刘协被害,刘备还趁此机会自立为帝。实际上曹丕对刘协真是很不错了,封刘协为山阳公,可以在自己的地盘里按照汉朝的习俗祭祀祖先,穿汉朝款式的衣服,如果来朝拜皇帝也不用下跪。据说刘协在山阳境内还学习医术,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救治了不少百姓。刘协禅位后活了整整十四年,五十四岁才去世,比刘备、曹丕还多活了好几年。而且去世后被用天子的礼仪葬于禅陵,上谥号汉献帝,子孙后代继承爵位一直到晋朝永嘉之乱为止,也可以说是福祚绵长了。

历代禅位帝王的结局——说好的待遇呢

汉献帝

被迫禅位享尽荣华:魏元帝

魏元帝是曹魏最后一位皇帝曹奂,他做了五年的傀儡皇帝,二十岁被迫禅位给司马炎。司马炎给他的封号是陈留王,他跟汉献帝刘协(称帝之前封号为陈留王)有着一样的封号一样的命运,可以说是难兄难弟了。不过刘协享受的是万户侯的待遇,他则更好一些,是一个番国的国王,也是可以在自己地盘里延续曹魏的各种习俗,一直活到了五十八岁,做了三十多年的国王,熬死了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给他的谥号为元皇帝。他是正史记载里被迫禅位后活的最滋润的人了。

历代禅位帝王的结局——说好的待遇呢

魏元帝

自愿禅位难逃一死:晋恭帝

魏吞汉室晋吞曹,天运循环不可逃,

之后刘宋篡金晋,依照葫芦来画瓢。

三国曹魏开始禅让成风,到了刘裕要取代晋朝,也按照老样子,不做“逆臣贼子”,做顺时应势的取得天下,这时候晋朝的皇帝司马德文,连傀儡都算不得了,就是木偶一枚,当他知道刘裕有称帝的打算时候,马上高兴的把“皇位”这块烫手的山芋给交出去了。刘裕则按照曹奂的待遇来对待司马德文,封其为零陵王。可惜司马德文没有那么好命,遇到的刘裕心胸没有那么宽广,表面上待遇优厚,实际容不下他,总是想把他给暗杀掉。司马德文退居二线发现刘裕还是不肯放他一马,也是无可奈何,保小命要紧,连平时吃饭都是夫妻两个在卧室烹饪,怕别人有机会下毒。刘裕后来还是找机会引开了王妃,派几个人到卧室中用被子把司马德文给捂死了之。得到消息的刘裕心里无限欢畅,但为了掩人耳目,还为司马德文停朝三日,上谥号恭皇帝。

历代禅位帝王的结局——说好的待遇呢

晋恭帝

诸如此类的帝王还有很多很多,限于篇幅,剩下的代表我们下期再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