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日本花费百万苦寻14年,却没找到一丁点,最后在原地被中国人发现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19世纪中叶,日本在经历“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富国强兵的快速的道路,其野心也随之日益膨胀,军国主义势力崛起并占据了领导地位。在军方鹰派势力上台后,日本开始积极对外扩张——毕竟日本只是一个人多地小、资源无法自给的岛国,必须通过这一方式来加自身实力。

日本花费百万苦寻14年,却没找到一丁点,最后在原地被中国人发现

▲明治天皇“王政复古”

自古以来,日本就是一个崇拜强者的国家,他们只向强者学习,对弱于他们的人就以武力征服。一千多年前,日本人看到大唐盛世的繁华强大后,果断学汉礼、讲汉语、用汉字,全面向中国学习;四百多年前,日本人看到大明日薄西山,就果断侵略明朝藩属朝鲜,在那时,一些日本学者就提出了如何一步一步蚕食中华的计划。作为“明治三杰”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以及伊藤博文等维新派,在日本国力显著提升后,就秘密地计划了如何侵略他国、抢掠资源的计划。

日本花费百万苦寻14年,却没找到一丁点,最后在原地被中国人发现

▲“中日甲午战争”剧照

在这些侵略计划中,物产丰饶的中国当然是倭寇的首要目标。自“明治维新”不久,日本人就先后侵占琉球王国、李氏朝鲜等大清附属国,并屡次侵扰我台湾地区,并在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掀起了“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日本人成功拿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台湾岛和巨额白银(这些白银中的绝大多数被用来发展日本军队),清朝老百姓的血汗钱就这样为日本人将来进一步地侵略中国做出了“贡献”。

日本花费百万苦寻14年,却没找到一丁点,最后在原地被中国人发现

▲长春关东军司令部旧址

公元1931年九月十八日,关东军在由军国主义分子控制的军部指挥下,大举进攻东北,白山黑水之地很快就全面沦陷。在东三省的殖民统治,使得日本人残暴的本性展现在世人面前。侵占期间,日本人从东北大地攫取了无数煤铁资源,但是他们仍不满足,还想从东北找到日本极度稀缺的“工业血液”——石油。早在“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就派遣了许多留洋归来的地质专家前往东北地区勘探、寻找石油。侵占东三省后,更是明目张胆地在东北平原上钻井勘探,可是直到裕仁天皇宣布投降,他们都没能从中国挖到一滴石油,白白浪费了数百万资金和大量人力物力。

日本花费百万苦寻14年,却没找到一丁点,最后在原地被中国人发现

▲东三省日军开拓团旧照

离开中国的他们,只能无奈接受美国人的说法,中国是一个贫油国。然而就在日本人走后的十年,中国地质学家们就在大庆地区发现了面积广阔的油田,一举摘下了贫油国的帽子。当这一消息传遍国际之时,日本人才愕然发现其中一些油田的开采位置就在他们以前的钻井五百米之下,这无疑是对日本人的莫大讽刺。

日本花费百万苦寻14年,却没找到一丁点,最后在原地被中国人发现

▲珍贵的铀矿

更过分的是,日本人除了想在中国得到石油,还妄图发现铀矿以研制原子弹。当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在海城找到了一小块铀矿,不过囿于技术的落后以及对铀矿的认识不足,日本人的阴谋没有得逞。现在想来,如果当年日本人在东北找到了大型油田和丰富铀矿,那么二战结局如何将不得而知,好在这只是我们的假设,而历史是没有如果的。后怕之余,也当庆幸。

参考文献:

《满洲开拓史》

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