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的启示

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的启示

曾国藩打仗,喜欢“结硬寨,打呆仗”。具体而言,就是不论和谁打仗,去了城池外先勘察地形,选好扎营地,挖壕沟、扎花篱,把自己与敌方隔离开来。

勘察地形一般找背山靠水之地,既可以防止偷袭,也可以保障饮水供给,当然也得给自己留下退路。壕沟一般深一尺,是用来防止对方步兵的,挖壕沟的土也要搬到较远的地方,避免敌人用挖出来的土回填壕沟。花篱,不仅要高,而且有两三层之多,是用来防止对方骑兵攻击的。

如此,曾国藩的硬寨就结成了。这样的寨子一旦结成,在冷兵器+火枪+少量红衣大炮的时代,既可以防止偷袭,也可以防止骑兵冲锋,注定要把敌方给困死的。

显然没有傻到坐以待毙的敌人。敌人一定会骚扰、进攻,避免这个包围圈形成的。此时,曾国藩“结硬寨”的战略定力显现出来了。他手下的湘军,根本不和你恋战。敌人来袭,一排子火枪就打退了。只要敌人一退,湘军就开始挖壕沟。如此循环一段时日,壕沟挖好后,湘军干脆直接窝到寨子里不出来了。

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湘军因为有了“硬寨”,进可攻、退可守,已立于不败之地。处在不败之地,又不急于求成和进攻,重在防守,手下湘军每次打仗死亡率就会很低,打胜仗的士气就会很高。而敌方因为被围困,无法得到外部物资补给,每天都在消耗粮食、弹药和士兵,是无法打赢持久战的。

依托挖沟扎篱“结硬寨”,不进攻,只守着,把敌方围困至弹尽粮绝,就是所谓的“打呆仗”。清末骁勇善战的太平天国军队遇到这种打法,也没辙。而且,一旦被曾国藩的湘军围困住,最终的结果都是弹尽粮绝、人心涣散、乖乖投降,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看似愚笨的“结硬寨,打呆仗”,显现出巨大威力。这给予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第一,追求美好生活,就得下点笨功夫。你不下苦功记单词,外语水平上不去;你不认真工作,成果上不去;你不定期健身流汗,体能上不去,椭圆形体无法改善。提高外语水平,增加工作成果,好体能好形体,这些你觉得美好的东西,又有哪个是可以轻松得到的呢?下笨功夫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第二,毕其功于一役固然好,但保持微小优势,并注重积累,也能笑到最后。谁都想付出最少、收获最多,谁都喜欢暴富、坐地官升三级。有固然好,但没有也不必气馁。大多数人还是需要通过持久的努力,通过每次努力积累下的微小优势,获取经验、技巧和能量,才能让能力晋级、让财富增加、让权力得到巩固和提升的。打持久战,不急于求成,保持好心态,慢慢积累微小优势,也会大有收获的。

第三,保持身体健康、心态平和,守住自己的权益,再考虑其他。技术破壁效应让社会发展节奏越来越快,也导致竞争日益激烈。不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你得到什么都会清零;不守护好自己的利益,却去争夺其他外在的利益;等等都是得不偿失的。失去了“1”,后面有多少个零,都是空;失去了自己的基本权益,获得再多也可能成为无本之木、有去无回。

用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微小的进步和微小的优势,为自己人生“结硬寨”;用下笨功夫的耐心和毅力,为自己的发展“打呆仗”。人生就会步入一个进可攻退可守、始终向前、稳步推进的发展道路,把遇到的各种困难、危险和障碍都慢慢消磨掉,在微小进步与微小优势不断积累中实现量变到质变的提升,收获成功与美好生活。

要做到这点,关键是先得“结硬寨”,通过规律、自律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把自己的健康管理好、心态打磨调整好、进步和优势保持积累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不退缩,能耐下性子、扑下身子“打呆仗”,勇敢面对和解决。

(完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