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三國謀士大亂鬥,誰輸誰贏?

排名第一的當屬司馬懿,為什麼這麼排呢,看這一段,司馬懿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司馬懿不光自己善謀,而且為子孫後代打下奪權稱帝的基礎。光這一點,其他謀士都在他之後了。

三國謀士大亂鬥,誰輸誰贏?

司馬懿

排名第二是諸葛亮,字孔明,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散文家、發明家。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諸葛亮為出茅廬天下三分,單論智慧當之三國第一人。其輔佐劉備,隨劉備轉戰四方,建立蜀漢政權,官封丞相。223年劉備死後,劉禪繼位為蜀漢皇帝,諸葛亮受封爵位武鄉侯,成為蜀漢政治、軍事上最重要的實際領導者。可惜的是,出身未捷,蜀國終滅,所以將其排在第二位。

三國謀士大亂鬥,誰輸誰贏?

諸葛亮

第三位,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謀士,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後於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他先在實力較強的袁紹軍中出謀劃策,後來發現袁紹難成大業,遂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不過,郭嘉早死,要不然司馬懿也沒有出頭機會了。

三國謀士大亂鬥,誰輸誰贏?

郭嘉

第四位,荀彧(163-212)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曹操首席謀臣。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去世。死後被追諡為敬侯,後又被追贈太尉。

三國謀士大亂鬥,誰輸誰贏?

荀彧

第五位,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賈詡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曹丕稱帝后,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黃初四年(223年),賈詡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諡曰肅侯。

三國謀士大亂鬥,誰輸誰贏?

賈詡

第六位,周瑜(175-210),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人。洛陽令周異之子,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建安五年(200)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208),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病逝,年僅36歲。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范成大譽之為“江左風流美丈夫”。周瑜年輕便成就大功,加上本人謙虛寬容,相貌堂堂,精熟音律,還深得主上孫策、孫權的禮遇器重。這一位也是英年早逝,不過其智計謀略相當不凡。

三國謀士大亂鬥,誰輸誰贏?

周瑜

第七位,魯肅(172-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戰略家、外交家。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他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當時,周瑜為居巢長,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從此,二人結為好友,共謀大事。後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三國謀士大亂鬥,誰輸誰贏?

魯肅

第八位,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這一位,與諸葛亮齊名,不過死的早,沒怎麼發揮,所以排在了第六位。

三國謀士大亂鬥,誰輸誰贏?

龐統

第九位,陸遜,字伯言,漢族,吳郡吳縣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孫吳四英傑”之一,世代都是江東有名的大族。同時,也是孫權之兄孫策的女婿。公元222年,劉備兵討東吳。陸遜則誘敵深入,採用火攻,大破劉備,一戰成名,夷陵之戰也成為戰爭史上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最有名的“攻心戰”。此後陸遜在東吳出將入相,之後,捲入立嗣之爭,力保太子孫和而累受孫權責罰,憂憤而死,葬於蘇州,至今蘇州有地名陸墓。

三國謀士大亂鬥,誰輸誰贏?

陸遜

第十位, 呂蒙(179-220),東漢末年名將,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呂家崗)人。由於曾為虎威將軍,故亦稱呂虎威。歷任別部司馬、平北都尉(廣德長)、橫野中郎將、偏將軍、尋陽令、廬江太守、漢昌太守、南郡太守等職,封孱陵侯。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劉備麾下名將關羽,使東吳割據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公元220年,呂蒙病逝,享年四十二歲。

三國謀士大亂鬥,誰輸誰贏?

呂蒙

三國時候,謀士很多,這個排名其實做不得準,而且有很多厲害人物都沒上榜,只是因為選了十個。像陳宮、法正、黃皓、荀攸 、張昭 、劉譁、徐庶等等,真個論排名,有些是很難分的清楚了。之所以將魏國這些謀士放在靠前,那是因為這些人最起碼說都是站對了隊伍的人,運氣和眼力相比較可能是高明一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