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利益联结,盐津县牛寨乡一招做大水果产业

利益联结,盐津县牛寨乡一招做大水果产业

"GOOD

盐津县牛寨乡属于偏远山区,一直以来没有找到合适的产业,规模化发展。为了精准扶贫,牛寨乡引进龙业龙头企业、组建村集体公司,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将龙头公司、村集体公司和村民通过利益联结捆绑在一起,一招做大了水果产业。

利益联结,盐津县牛寨乡一招做大水果产业

1

深入调研 因地制宜 找准方向

牛寨乡总面积157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4863人,共计8220户,其中农业人口7538户,共33331人,贫困人口合计303户,共1163人。常年耕地面积31875亩,其中水田6435亩,旱地25440亩。

种植传统农作物养活了数代人,却没有致富过一代人。

脱贫攻坚贵在产业支撑。究竟发展什么产业才能让农村群众整体脱贫致富奔小康呢?乡党委政府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因境内生态环境良好,平均海拔900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 949.95 毫米,年平均日照960个小时,土壤PH值6--6.5,其土壤富硒含量较高,非常适应猕猴桃、柿子等水果种植。为此乡党委政府下决心在全乡大面积推广猕猴桃、柿子种植,并配套发展乡村旅游,延伸产业链条。

利益联结,盐津县牛寨乡一招做大水果产业

2

引进龙头 打通市场 规模发展

农业产业难点不在种植,而在市场,没有稳定的销路,就会走上“种树——滞销——砍树”的恶性循环之路,资金浪费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为解决这一难题,牛寨乡党委政府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引进龙头企业入驻牛寨乡,打通市场销售“最后一厘米”,让农民不再因卖难而犯愁。

经过考察、筛选,牛寨乡最终以群众投票表决的方式,选中了云南邦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乡水果产业发展的合作伙伴。

利益联结,盐津县牛寨乡一招做大水果产业
利益联结,盐津县牛寨乡一招做大水果产业

3

利益联结 三方联动 捆绑发展

龙头公司有实力,有营销渠道,但对当地的情况不熟,管人管事都比较困难。牛寨乡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既能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引领作用,同时又能发挥村集体公司管理的优势和群众有土地、劳力的资源优势。这个办法就是把龙头公司、村集体公司和农民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利益共沾。

牛寨乡村集体公司、农民与云南邦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主要依托两种模式。

其一,“1:3:6”猕猴桃种植合作模式。即:村集体公司占股10%,负责协调安排、组织管理、调解纠纷、时时监督,让农户按照公司标准统一运作;邦兴公司占股30%,投入基地建设所有资金,包括苗木、水泥柱、拉绳、农药、化肥、技术、基地管理、品牌打造、产品认证、市场营销、产品回收等;种植户占股60%,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按照公司统一标准生产。基地投产后按当年四川苍溪县、浦江县水果批发市场定价,邦兴公司以当年市场价回收,市场价低于邦兴公司保护价时,按邦兴公司保护价回收(猕猴桃4元/公斤)。

其二,“90:7:3”柿子种植合作模式。种植户占股90%,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按照公司统一标准生产;邦兴公司占股7%,投入苗木、技术、管理,负责品牌打造、产品认证、市场营销、产品回收;村集体公司占股3%,协调安排、组织管理、调解纠纷、时时监督、让农户按照公司标准统一运作。基地投产后按当年昆明、成都水果批发市场定价,公司以当年市场价回收,市场价低于公司保护价时按公司保底价1.6元/公斤回收。

这样的合作模式让三方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农户的优势是有土地和劳动力,但没有资金、技术、市场;邦兴公司的优势是有技术,有市场,但基地面积大,管理成本投入过大;村集体公司优势是擅长与农户接触,每个片区有自己的社长、片支书,充分体现了管理的优势。

在利益杠杆的撬动下,牛寨乡猕猴桃、柿子等水果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共种植柿子、猕猴桃、李子、葡萄、蓝莓15000余亩,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同时覆盖了全乡80%以上的农户,柿子、猕猴桃种植正逐步成为当地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新兴脱贫致富产业。

邦兴公司非常重视名、优果品商标注册、有机产品标识管理、特色产品培育和名优品牌打造,目前邦兴公司旗下水果商标“邦兴牌”“云栀果牌”、“绿色食品认证”、柿子 “有机认证”全部通过。

利益联结,盐津县牛寨乡一招做大水果产业
利益联结,盐津县牛寨乡一招做大水果产业利益联结,盐津县牛寨乡一招做大水果产业
利益联结,盐津县牛寨乡一招做大水果产业利益联结,盐津县牛寨乡一招做大水果产业

4

捐献股份 扶助脱贫 回报乡梓

为实现产业扶贫的梦想,让贫困户在最短时间内摘掉贫困帽,贫困户所种植的猕猴桃和柿子,邦兴公司和村集体公司主动将自己与贫困户入股的股份30%短期捐赠给贫困户,贫困户短期内将拥有90%的股份,其收益全部归贫困户所有。按贫困户每家种植一亩猕猴桃和一亩柿子计算,投产后90%的股份每年最低收益也将达到12880元。当贫困户脱贫后,村集体公司、邦兴公司和贫困户遂恢复“1:3:6”股份模式。

邦兴公司,积极在每个片区召集所有贫困户进行柿子、猕猴产业的技术、技能培训。15000亩产业基地,按每人管理200亩计算,所需75人,在加上公司核心示范园区平均每天所需劳动力20人,合计95人,公司通过对所有贫困户进行培训后,从中选拔出95人作为公司基地管理人员,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邦兴公司还于2016年12月成立了“邦兴产业扶贫基金”,公司按每年纯利润的10%注入该基金,用来对产业基地所覆盖的贫困户,比如无钱看病、无钱读书等,根据实际情况用“邦兴产业扶贫基金”进行适当资助。

利益联结,盐津县牛寨乡一招做大水果产业

作 者:朱德华

编 辑:刘 芳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峡 谷 岩 城

水 墨 盐 津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