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辛亥革命后以人品著称的汪精卫为何走上汉奸的道路?

汪精卫,本名汪兆铭,“精卫”是他给自己取的笔名,意为用精卫填海的精神来自勉。然而就是这位“自勉”的人,追随了孙中山先生20余年,曾任国民党副总裁的人,却在抗日战争中成为中国近代最大的叛徒、汉奸。然而这位原本以人品好著称的人为何会走向被后人唾骂的道路呢?

汪精卫出生于1883年5月出生于广东三水,父母早亡,自幼跟随兄长长大。1904年,21岁的汪精卫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广东省公派赴日本留学的机会,并在次年遇到了孙中山。从此,他便一直追随在孙中山的身边,长达20余年。

辛亥革命后以人品著称的汪精卫为何走上汉奸的道路?

早年的汪精卫应当说称得上一位传奇人物,他曾说:“革命不成功,绝不娶妻,以免连累妻子。”而他也真的实践了他的诺言。直到辛亥革命成功后,他才与陈璧君结婚,而他们之间的革命婚姻在当时也被传为佳话,汪精卫的道德人品在当时的革命家中无人可比。

实际上在辛亥革命前,汪精卫便做出了一件令人刮目相看的事。辛亥革命前夕,同盟会处于艰难的时期,悲观的汪精卫走向极端,想要通过暗杀来解决问题。于是他在1909年组织起一个暗杀团体,并于1910年前往北京刺杀当时的摄政王载沣。结果失败被捕,并判处终身监禁。在狱中汪精卫还做了一首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国;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迫于压力释放汪精卫等人。出狱后的汪精卫立马成了民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辛亥革命后以人品著称的汪精卫为何走上汉奸的道路?

1931年,汪精卫开始和蒋介石合作,而此时,他的人生轨迹开始出现不同。1932年,上海爆发了“一•二八”事件,十九路军奋起反抗,全国人民也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然而当年刺杀清摄政王的大英雄,此时的汪精卫,一开始就被恐日情绪包围,再加上中国军队战事频频受挫,他越来越觉得前途暗淡。随着后来战事的深入,汪精卫终于不再提及抵抗,认定只有妥协才能谋求和平了。

从1937年到1938年,上海、南京、武汉相继沦陷,中国进入到抗战最为艰苦的时期。此时的日本多次发表声明,公开对国民政府进行诱降。而汪精卫也借助外国媒体采访的机会,也多次暗示国名政府没有关闭调停之门,愿意议和。

辛亥革命后以人品著称的汪精卫为何走上汉奸的道路?

1938年秋,汪精卫、周佛海等人终于迈出了实际步伐,在上海和日本人秘密会见,并密谋策划丧权辱国的条约。1938年12月7日,蒋介石提前回到重庆,并召开高层会议。原定于12月8日出逃的汪精卫,担心计划泄露,怀着忐忑的心情参加了会议。汪精卫推迟了出逃计划,并在12月16日请汪精卫进行了会谈,或许是他想做一次努力,让蒋当那个带头人,而最终汪精卫失败了。他于1938年12月18日,乘飞机逃亡越南,到越南河内后,公然发表了反叛艳电,表示抗战就是为了图存,而投降就能达到目的,还能减少伤亡,何乐而不为?至此,汪精卫彻底走向了卖国贼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