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战场上,弹尽粮绝时,为何西方大多会投降,东方大多同归于尽?

用户63629189933


有网友问:战场上弹尽粮绝时,为何西方大多会投降,东方大多同归于尽?其实这个说法,首先是不正确的。在西方也有很多打到最后时刻的部队。在东方也有还没有打光弹药,就举手投降的战例。

这就好像英国历史学家艾伯特.西顿所说的那样:大俄罗斯人的明显特点是顽固、狡猾、精力充沛。他们所在地区气候恶劣,土地贫瘠,再加上亚洲人的入侵和鞑靼人的统治,可能还大量混入了芬兰人的血统,所有这些,使这个民族具有自己的特点。大俄罗斯人确实勇敢,不屈不挠,他们通常都很爱国,深深热爱自己的家乡。

所有俄国人都难以揣测,脾气容易产生急剧变化。这种性格反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战方式上。有时部队非常顽强地进行殊死的战斗,有时则自暴自弃,溜之大吉。

大俄罗斯人比其他东欧和西欧的斯拉夫民族(波兰人除外)都更有天赋的军人性格。很难说他们比小亚细亚的土耳其人强,或者比芬兰人、芬兰血统瑞典人和德国人劣。这种估计完全基于单个人的特性,而没有考虑领导、训练和装备的作用。

也没有考虑对苏联军人家庭成员生命的严重威胁,更没有考虑督战队手枪所产生的作用。这些督战队的手枪可以确保士兵从麻木不仁和低沉的情绪中苏醒过来,并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战斗力。

能不能战斗到最后时刻,完全要看,控制力,组织力,信仰,鼓动能力,还有对家人安全的威胁程度,与是西方军队,还是东方军队无关。比如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军在所有战场,基本上都是一触即溃,英军的伤亡基本都在二位数以下。

但是在镇江,英军投入了整个第一次鸦片战争最大兵力,7000人,但是却遭到了整个鸦片战争最顽强的抵抗和最大伤亡损失。1700名八旗军与7000英军血战,并且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唯一敢于与英军白刃战的部队,此战,英国伤亡172人,等于整个鸦片战争其他战场,比如虎门,广州,定海,厦门和吴淞等战斗,英军伤亡的总和。

这是因为,这些八旗军的家人就在城内,他们必须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战斗到最后一刻。在抗战当中的衡阳会战,第10军的4个师,可以战斗到只剩下1.3万重伤员,做到了打到最后一个人。

是因为,第10军的控制力和组织力超强,所有军官都是有战斗经验,并且坚信抗战胜利的黄埔学生,大部分士兵都是有战场经验的老兵。而且军纪非常严酷,这些就是,第10军可以在衡阳大战日军47天,抗战其他很多防御战,守军却快速崩溃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