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赵亮解读资产新规:市场将受最大变量冲击 投资者提升自我

崇融资产总裁 赵亮

五一前夕,被称为“资管新规”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终揭面纱,监管“新时代”正式开启。总体来看,文件层面的“靴子”已经落地,执行层面的影响才刚刚开始——金融机构的业务调整和数十万亿的资产“腾挪”也将成为金融市场最大的变量之一。

崇融资产总裁赵亮分析认为,正式稿与征求意见稿保持了总体稳定,但部分条款有所放松,好于市场预期。在具体操作中,此次资管新规包含了打破刚性兑付、提高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门槛、消除多层嵌套套利空间、打击通道业务等内容。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来讲,银行、证券、信托行业受冲击较大,公募、保险行业影响较小。

银行理财业务彻底变革

银行理财是资管行业的绝对“大户”,资管新规对其影响也是最大的。“资管新规”的核心是打破刚性兑付和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而银行理财产品中,刚性兑付的现象非常普遍;此外表外业务为规避监管,大量借助通道,多层嵌套的产品更是常见。

赵亮认为,此次资管新规的出台,银行理财告别影子银行“利差”盈利模式,管理费与业绩报酬成为新的盈利模式,未来银行理财产品转向净值型将面临很大的压力。当银行理财开始净值化和去刚兑,恐丧失部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进而对银行业绩造成负面影响。大势之下,银行理财必将迎来大变革——短期内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发展和收入增长带来一定的挑战;长期来看,资管新规有助于促进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发展,降低金融风险,未来银行理财业务转型之后,也将会形成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

私募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业内人士预估,资管新规对私募股权领域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其一,资金端方面,向上穿透了合格投资者;其二,产品端方面,很多嵌套交易结构将面临调整,产品设计更规范;其三,资金池运作可能被禁止;其四,将其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

在赵亮看来,因私募股权基金是对企业的直接股权投资,符合新规服务实体经济、去杠杆的要求,且从管理模式上原本即为净值化管理,区别于新规重点规范的刚兑型资管产品。因此,资管新规的发布有利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良性健康发展,引导资管行业直接、长期价值投资,回归行业本源。具备较强的股权投资能力,将是私募机构未来发展中胜出的关键,而具有规模优势和明确发展思路的私募机构,将更容易脱颖而出。但小私募发展也并非全无机会,正所谓“卓越的业绩往往来自于正确的非共识的预测”,“船小好掉头”的小私募显然更容易捕捉这种机会。另外,随着对冲工具的完善,也为敢于创新的私募留足了空间。大私募获利好,小私募承压,资管新规落地后私募行业必将进一步两极分化。

投资者将获多重利好

业界普遍认为,资管新规对资管业务进行统一监管,有助于消除监管套利空间,减少市场中的不规范行为。对于投资人来讲,打破刚兑之后,银行理财不再稳赚不赔,投资者不能再“闭着眼睛”买产品,这将倒逼投资人增强理财知识,改善投资习惯;而消除多层嵌套、打击通道业务等内容,将让投资者了解资金去向,明晰投资风险,从而更加理智地进行投资判断。

在提高合格投资者门槛这方面,《资管新规》将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者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公募产品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据了解,保本银行理财产品界定为公募资管产品,净值化管理需要资产管理能力。理财产品给投资者超过存款利率、货币基金的收益预期,收益风险比感官上要高。高预期收益里需要投资非标资产及期限错配等形式获得,存在诸多不当。新规下,通过理财产品流向非标的这部分资金,理应直接通过私募类资管产品流入实体经济。

私募产品面向合格投资者通过非公开方式发行,合格投资人门槛的提高,或将使得合格投资者的数量会有所缩减,但大浪淘沙之后所留下的将是能够更好的应对市场风险的投资者。

赵亮分析认为,此次“资管新规”的出台,对资管业务规范要求更高,风控要求更严,在净化市场环境的同时,资管新规虽然打破了刚性兑付,但对通道、夹层等方面的清理,使行业出清,风险点降低,投资者获得较高的安全边际,投资风险相对降低。同时,也逐步加强了对投资人理财和专业知识的培育,将有效促进资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总的来看,不管政策如何调整,其核心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投资者,降低投资者风险,对投资人无疑是利好的。因此,作为业内领军企业,崇融资产始终致力于为广大客户带来稳定优质的金融产品,也将适时展开针对投资者相关培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