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南安柳城6村不辦“佛生日” 生活過出“健康味”

柳城6村10年不辦“佛生日” 群眾生活過出“健康味”

南安柳城6村不办“佛生日” 生活过出“健康味”

下都社區將移風易俗省下的資金,投入到群眾各類文體活動。

東南網6月21日訊(海絲商報記者 賴香珠 李想 文/圖)“每逢佛生日都大操大辦,村裡拱門林立、綵球高掛,家家戶戶門客滿座,鄉間小道被圍得水洩不通。不過這是早些年的事情了,現在不辦佛生日,省事,日子多了一分清閒。”南安市柳城街道下都社區居民陳阿伯感慨道。

沒有鞭炮聲、沒有激烈的斗酒、沒有高掛的彩旗和氣球……這已是柳城街道6個村(社區)相約不辦“佛生日”的第10個年頭了。柳城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開展移風易俗活動以來,大夥兒漸漸將日子過出“健康味”。

六村代表齊聚一屋 約定“只敬佛不請客”

“不辦佛生日當然好了,以前置辦菜品、碗筷洗刷,都要親力親為,勞累萬分。如今不辦了,不僅省錢還不折騰。”近日,聊起佛生日“只敬佛不請客”帶來的改變,下都社區居民鄭忠金深有體會。

“以往家家戶戶或礙於面子,或攀比心理作祟,都要大肆宴請,少的五六桌,多的十來桌,少說要花上一兩萬元。”鄭忠金告訴記者,每年佛生日,狹窄的村道上擠滿車輛,停車位置不夠,有時甚至引發糾紛。“請客免不了喝酒,酒後就容易滋生事端,酒駕、鬥毆時有發生。”

這盛行已久的陋習,讓不少村民深惡痛絕。“但不請客,不就是不守規矩嗎?”鄭忠金說,雖然不少人反對,但沒有人願意先站出來說“不”。

那麼,風氣是如何扭轉過來的?這就得從10年前說起。

當時,下都社區決定扭轉這種不良風氣,時任榕橋經濟促進會執行會長、下都社區黨支部書記吳友清約了其他盛行辦佛生日的村落,協商解決辦法。“下都社區、三堡村、杏蓮村、祥堂村、上都村、施坪村等6個村(社區)的村兩委、老人協會、村民代表坐了一屋子,一輪討論下來,許多人都贊成廢除辦佛生日建議。”吳友清說。

“那就這樣說定了,接下來咱們都不大操大辦佛生日了,樹立文明新風。”六村約定“只敬佛不請客”,並開始著手落實。

分發宣傳倡議書、進村入戶動員、發動老人做工作……六村的移風易俗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剛開始,反對的聲音當然有,第一年有許多不知情的鄉賢回來‘擺桌’,但都被勸了回去,後來大家就慢慢接受了。”吳友清說。

省下的錢,有了更好的用途。許多鄉賢紛紛將省下的錢捐給村裡做公益,一盞盞明亮的路燈、一條條蜿蜒的公路,成為移風易俗的見證。各村陸續設立了公益基金會,目前柳城街道有讓德基金會、李氏基金會、鄭氏基金會、黃氏輝碧理事會,累計捐資近500萬元。

打牌喝酒少了 唱歌跳舞多了

每逢夜幕降臨的時候,如果你走進下都社區安置房廣場,就會發現嘹亮的歌聲縈繞上空,不少居民或聲情並茂地K歌,或激情澎湃地跳舞,或彈唱南音,這裡成了群眾“歡樂鬥陣”的舞臺。

“週一、週二、週四廣場舞,週五、週六全民K歌,週三和週日南音表演,檔期滿滿,每天都有好節目上演。”居民張仰圓興奮地說。

這些文化活動的開展,不僅讓群眾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還轉變了民風。“比起以前打牌喝酒的消遣生活,現在的休閒活動真是有趣多了。”居民吳先生告訴記者,隨著移風易俗活動深入開展,群眾將文化活動過出了新氣象、新花樣。

下都社區居委會主任黃青海告訴記者,居民們在這個“鄉村大舞臺”歡聚,不僅享受更多生活樂趣,也讓村風民風更加和諧融洽。

“近期榕橋片區將成立南音社,我們將集結一批老一輩南音愛好者,讓南音得到更好的傳承。”柳城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表示,以後社區群眾的夜生活會越來越豐富。

“提升鄉風文明,開展移風易俗,是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柳城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將發揮典型示範帶動作用,不斷擴大移風易俗成果,讓群眾當好主角,唱響文明新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