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立春如何“生”健康

立春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而且還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又稱“打春”,“立”是“開始”的意思。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在天文意義上它標誌著春季的開始。

立春如何“生”健康

立春時節氣候變化劇烈,早晚溫差幅度很大,人們在走親訪友,歡慶新年之餘也要多關心下身體健康,做好防病保健工作。中醫認為,立春時節之所以氣候變化劇烈,是因為在此期間陽氣漸生而陰寒未盡,所以自然界的陰陽之氣正處於陰退陽長、寒去熱來的轉折期。在這一由寒向暖過渡的時候,人體的抗病能力和氣候適應能力也往往相對較弱,流行性傳染病又多發,所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感染,年老體弱者和少年兒童是“重災區”。因此,防寒保暖、防病御邪是此季養生的重點,其中尤以護肝養肝最為關鍵。

立春後再捂15

立春代表春天的來臨,但冬季的低溫並不會立刻回升,需要至少10 天-15天的過渡時間。春天陽氣生髮,人體體表腠理開始打開,抵抗寒氣的能力減弱,而初春天氣變化較大,乍暖還寒,所以,立春天氣開始變暖時不應當馬上脫去棉衣,尤其是老年人和身體虛弱的人群更應該謹慎。為了保證不得病,一般情況下,立春後最短要“捂”10 天-15 天。

當然,“捂”根據各人體質而有所不同,老人、小孩或體質偏寒者可多捂幾天,而體熱的人則可以少捂幾天。具體標準可以綜合考慮氣溫和個人感覺兩方面。晝夜溫差也是判斷“捂”不“捂”的標準之一。早春時節,應該多多關注天氣預報,提前一兩天瞭解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物。年輕人穿衣也要下厚上薄,注意對頸、膝、足等部位的保暖。

多吃清淡可口食物

據《千金要方》講: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中醫認為,立春節氣後,是肝氣旺的時候,這個時候要注意養肝。肝氣旺則會影響到脾,所以春季很多人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病症,也是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潰瘍多發的季節。

為了防病,建議市民在飲食上要宜甜少酸,因為多吃酸味食物,會使肝氣更加亢奮,選擇清淡可口、不油膩、不生冷刺激的食物,對身體最有好處,如山藥、春筍、韭菜、紅棗、蜂蜜、牛奶、豆漿等甘甜之品能加強脾的功能,以抵禦肝氣的侵犯;同時,小白菜、青椒、西紅柿、胡蘿蔔、芹菜、捲心菜等新鮮蔬菜,柑橘、檸檬等水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可以常吃。而羊肉、狗肉等食物,從這個時候開始就要少吃了,以免陽氣生髮太過。

按揉肺經,戶外運動

冬去春來,氣溫也漸漸回升。市民們應逐漸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以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但由於立春後天氣尚有反覆,因此推薦選擇一些節奏和緩的運動,如春遊、放風箏、散步、慢跑以及打太極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立春時節運動不宜過度劇烈,不宜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否則可能耗傷陽氣,對養生不利。由於立春後氣候仍然乾燥,運動時補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立春如何“生”健康

而為了防控春季呼吸系統的高發病,建議在晨起後或飯後散步時,可以同時做一些揉肺運動。肺經在我們手臂的內側,它經過肩窩後開始向下延伸到大拇指,所以取它上下兩端的穴位來按摩就會有很好的效果,而且這兩個穴位比較好找,一個是在肩窩位置的中府,另一個是大拇指的少商穴,用手半握拳各敲打或按揉一百遍即可。

立春如何“生”健康

廣東省家庭醫生協會營養分會常委

中南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碩士

立春如何“生”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