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文史宴:史上最能打的“高考状元”打出几千里江山,收复中亚

今天依然是高考出分日,我们继续谈高考。在历代高考状元之中,有一个人特别能打,靠一己之力为一个大帝国续命,时隔三百多年,收复了中唐以后华夏政权失去的中亚地区。此人虽非汉人,但也是华夏文化的捍卫者和传播者,他就是西辽的开国皇帝耶律大石。

文史宴:史上最能打的“高考状元”打出几千里江山,收复中亚

唐朝的后继者之一

1

自从唐朝灭亡以后,中原政权天可汗的荣光不再,周边各族经过汉、唐带来的两轮进化,其实力已远非匈奴那样单纯的游牧民族可比,其民族认同得到极大强化,自信心也不输于华夏政权,一些少民政权甚至从仰慕汉化转变为拒绝汉化。

在唐朝,从王玄策攻打天竺,灵山立碑以后,汉地僧人自信心大增,唐朝成为印度之外新的佛教中心,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汉传佛教是比儒家更能代表华夏文化的宗教,各族也往往通过皈依汉传佛教来学习华夏文化。

但到唐朝后期,像雪域高原的吐蕃国,赞普赤松德赞有意排斥汉传佛教,在印度僧人莲花生与汉地僧人的摩诃衍辩论中拉偏手,驱逐汉传佛教人员,向印度文化而非华夏文化靠拢;一度占据蒙古高原、西域和楚河盆地的回纥汗国也大力引进摩尼教,削弱汉传佛教的影响,以摩尼教为国教,向内亚靠拢,与华夏文化保持距离。

这种情况下,唐朝以往类似于君合国的统治体系开始崩溃。唐朝是承南北朝而来的政权,统治上兼有草原文明与华夏文明的影响,在中原内地,唐朝皇帝在汉地是汉人的天子,在内亚草原则是各族的天可汗,在佛教徒那里则是佛教理想的世俗君主转轮王,以不同的身份和方法统治不同的族群,因此能够成就史诗般的世界帝国。

文史宴:史上最能打的“高考状元”打出几千里江山,收复中亚

既是天子也是天可汗的李世民

但到唐朝后期,因为力量衰退,唐朝自己放弃了世界帝国的身份,其标志性事件就是“会昌法难”。

唐武宗会昌年间,笃信道教的唐武宗与力图改善财政的宰相李德裕合作,取缔和迫害佛教,同时把景教(基督教聂斯托利派)、祆教(波斯拜火教)、摩尼教(后世的明教)等三夷教一同取缔,虽然唐宣宗即位后中止了这一过程,但唐王朝东亚共主的地位受到巨大打击,与内亚、印度乃至朝鲜、日本的链接都大幅削弱,这种趋势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宋朝政治路径的选择,使得华夏文化走向保守和内向。

宋朝虽然继承了唐朝的主要部分,但未能恢复其世界帝国的势力范围(势力范围不等于占领区),在昔日唐朝影响所及之处,出现了唐王朝另一位后继者,那就是契丹人建立的辽国。

契丹人是匈奴宇文部的后裔。宇文部原为匈奴东部大人,匈奴灭亡后冒称鲜卑,称为宇文鲜卑,后被慕容鲜卑消灭,留居故地的残部即位契丹族。契丹的实力从北朝开始发展,到唐朝一度壮大,使得唐朝必须依赖安禄山整合东北三镇精兵来对付。五代时期,契丹在耶律阿保机手中大大的强化了中央集权,屡次试图入侵中原,最终石敬瑭为了自己做皇帝,以割让幽云十六州为条件,得到契丹帮助,消灭后唐,建立后晋。

得到幽云十六州大片农耕区以后的契丹,不再是单纯的草原帝国。他们通过当地的汉民学习唐朝制度和文化,像今天的辽式建筑就比宋式建筑更接近唐代风格,他们还仿效唐朝的统治方式实行双轨制,用北面官行契丹制度,治契丹人,南面官行汉制,治汉人,其中自然包括了汉制中选拔人才的经典方式——科举制。

文史宴:史上最能打的“高考状元”打出几千里江山,收复中亚

南京博物院主厅

辽式建筑,与唐式建筑高度相似

契丹人的高考状元

2

契丹的科举制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辽太宗耶律德光得到幽云十六州后,即在当地实行科举制度,选拔汉族经营加入契丹政权,在契丹人里面则依然使用世选制度,从若干贵族中选拔杰出人才担任对应的官职。

辽圣宗耶律隆绪即位后,在强悍的老娘萧太后的主持下,契丹内部日益稳定,有必要扩大统治基础,于是辽圣宗统和六年(公元988年),辽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科举(此时辽已改国号为契丹,但为了行文方便,统一以辽国称之),并且增加录取人数,不但汉人,以往文化高度发达的渤海人也可以参加科举,汉人和渤海人有了较宽大的晋身之路,对契丹政权的向心力大大增加。

文史宴:史上最能打的“高考状元”打出几千里江山,收复中亚

渤海国是东北地区文化最发达的国家

但是,契丹为了维持本族的尚武精神和超然地位,不许契丹人参加科举,不过随着契丹人文化水平的提高,终于有人打破了先例。辽兴宗时,宗室子弟耶律蒲鲁雅好经籍,参加科举,考中了进士,因为违背了禁令,不但没有获得嘉奖,辽兴宗反而下令抽他爸爸两百下以示惩罚,不过当耶律蒲鲁表现出不俗的骑射水准后,终于获得辽兴宗的青眼,仕途通畅起来。

随着世选制的腐败和科举制的相对公正,以及契丹人文化水平的提高,参加科举的契丹人日益增多,在辽朝末年,终于考出了一个搬动乾坤的英雄人物——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文武双全,擅长骑射,同时也精通汉文、契丹文,辽天祚帝天庆五年(公元1115年)考取了进士,入翰林院担任翰林承旨。根据翰林院一向选取考试名次靠前的人的传统来看,耶律大石应该就是前几名,甚至有可能是状元。

耶律大石中进士时,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已经起兵反辽,辽国陷入风雨飘摇之局。契丹人承平日久,部队战斗力本就不及金军,何况在辽天祚帝的昏乱之政下,契丹各部贵族对皇帝离心,内斗、投降也比比皆是,金军很快席卷了辽国的东京、上京、中京等重镇,而辽天祚帝却闻风丧胆,躲到夹山(今大青山),每天以打猎为乐,将辽国主动放弃。

这种情况下,辽国南京析津府(今北京)的贵族、官员纷纷推举耶律淳为帝,主持大局,史称北辽。在耶律淳及其德妃萧普贤女的主持下,辽国局面有所改善,不料宋朝却背弃百年盟好,开始了收复燕云的行动。

宋朝早在辽金战争之初就与金国签订了“海上之盟”,只不过因为爆发方腊起义,准备的大军先去南方镇压方腊,耽误了两年,这时终于趁着辽国风雨飘摇,高调北上。

宋军的主力是在宋夏战争中磨砺出来的西军,战斗力颇强,主帅则是在西北屡立战功的童贯童公公。童贯作为历史上最阳刚的宦官,肌肉虬结,须髯如铁,可能是没阉干净,因为在西北战事中的功劳居然当上了楚国公,后来还当上了广阳郡王,简直是宦官界的奇迹。

不过这时的童贯早已不是出道初期,在西线战场谨小慎微、尊重将帅的那个小宦官了,而是骄横无比,对军政大事随意指手画脚的“媪相”。在西夏战场上,他就瞎指挥,逼迫西军名将刘法进攻统安城,结果全军覆没,在幽州战场上,他继续瞎指挥的风格,给宋军造成巨大灾难。

文史宴:史上最能打的“高考状元”打出几千里江山,收复中亚

最不像宦官的宦官——童贯

此时的辽国上下对于宋朝背盟,激愤无比,辽国将士无不欲与宋军决一高下,而童贯却下令宋军要以招降为主,不得随意杀伤辽军。当时宋军分东西两路对进,西路兵强将勇,有名将种师道与猛将杨可世坐镇,结果受童贯命令的束缚,陷入被动挨打,耶律大石率军大破杨可世,接下来的阵地战中又遇到下冰雹,战斗意志不够强大的宋军全线溃退,相对较弱的东路军也被辽将萧干击退。

接下来,宋军在辽国降将郭药师的指引下,奇袭燕京,并且成功杀进城中,但是童贯放着名将种师道不用,用猥琐男刘延庆(猥琐男刘光世之父)为宋军主帅,结果等到辽将萧干回援,刘光世的援军不知踪影,宋军被逐出燕京。辽军继续追击,刘延庆弃军逃走,宋军再度大败。

耶律大石和北辽将帅虽然能战胜宋军,但依然不是金军的对手,耶律大石还一度被俘,逃脱后与北辽的残余势力一道投靠辽天祚帝。耶律大石因为反对辽天祚帝的一系列脑残战略,不受信任,不久眼看辽国大势已去,耶律大石杀掉监视他的眼线,率200亲兵向西域逃亡,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创业史。

文史宴:史上最能打的“高考状元”打出几千里江山,收复中亚

耶律大石西征

华夏文明收复中亚

3

此时的西域、中亚,与唐时情况已经大不相同。安史之乱后,唐朝将安西、北庭(天山南北路)的军马大量调入中原平乱,吐蕃、回纥趁机把手深入安西、北庭,安西、北庭的汉人移民和仅存的边兵苦苦支撑数十年,最终全部被吐蕃攻陷。

但随着吐蕃赞普朗达玛灭佛带来的内乱,曾经夺取唐朝陇右、河西、安西、北庭、剑南大片领土的吐蕃也陷入衰退。而唐武宗会昌年间,宰相李德裕与回鹘(回纥改名)属国黠戛斯联手击灭回纥汗国,并对回纥人实施种族灭绝,大量回鹘人逃到西部,接盘了吐蕃的占领区,建立了回鹘人参与程度不同的甘州回鹘、高昌回鹘、喀喇汗国(又称黑汗)等政权。

辽朝末年,甘州回鹘已经被西夏消灭,高昌回鹘一向是辽的属国,而喀喇汗国则发生了巨变。唐朝灭亡前后,喀喇汗国的一位王子萨图克受到波斯萨曼王朝的影响,皈依了伊斯兰教,后来夺取了喀喇汗国的汗位,其子穆萨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喀喇汗国全面伊斯兰化,并且攻灭了佛教大国于阗,在西域实行宗教迫害,毁灭佛教遗迹。

文史宴:史上最能打的“高考状元”打出几千里江山,收复中亚

两宋之际内亚形势

喀喇汗国盛时,向西消灭了波斯萨曼王朝,夺取了河中地区(大致相当于今中亚五国),向东试图政府高昌回鹘,不过高昌回鹘在辽国的支持下,与喀喇汗国打了个旗鼓相当。北宋中后期,喀喇汗国分裂,西喀喇汗国统治河中地区,东喀喇汗国统治新疆西部,并且逐渐沦为新兴的塞尔柱突厥帝国的附庸。塞尔柱帝国同样信奉伊斯兰教,有志于伊斯兰教的东扩。

当耶律大石达到辽国西部重镇可敦城(位于蒙古高原西部,原回鹘王庭)时,碰到的就是西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耶律大石用慷慨激昂的演讲得到了可敦城两万驻军及周围部落的效忠,越过阿尔泰山以后,又得到传统猛攻高昌回鹘的支援,驻军准噶尔盆地的叶密立,依仗辽朝的声威收服了周围的游牧民族,并且称帝建国,自称“天志皇帝”,同时按突厥人的习俗成“菊儿汗”即“汗中之汗”,建立西辽。

1134年,东喀喇汗国内乱,向耶律大石求援,耶律大石趁机占领其都城八剌沙衮(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使东喀喇汗国成为西辽的附庸国,势力深入楚河盆地。

当耶律大石试图东征金国,夺回故地,却因路途太远而失败后,他决定专心致志向西扩张。1137年,耶律大石大破河中的西喀喇汗国,夺取费尔干纳盆地,西喀喇汗国向宗主塞尔柱帝国求援,塞尔柱苏丹桑贾尔决定发动圣战,教训西辽的异教徒。

塞尔柱帝国信奉伊斯兰教,原是中亚加兹尼王朝的藩属,带有雇佣军性质,后来趁王朝衰微起事,在时间段相当于北宋中后期的阿尔斯兰和马利克·沙两位雄主的统治下扩张成大帝国,架空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又在曼齐刻尔特之战中击败东罗马皇帝罗曼努斯四世,夺取了小亚细亚,并使小亚细亚永久伊斯兰化,鼎盛时期统治范围包括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和中亚的一部分。

文史宴:史上最能打的“高考状元”打出几千里江山,收复中亚

塞尔柱帝国最盛时疆域

但是马利克·沙死后,塞尔柱诸王子争位,帝国陷入分裂。不过其中的一位王子桑贾尔颇有才略,他巩固了在波斯的统治,打服了两喀喇汗国以及统治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的古尔王朝。面对西喀喇汗国的求援,桑贾尔以圣战为名,将各地赶来的穆斯林战士编组为十万大军,拒绝耶律大石的示好,向西辽进攻。

1141年,双方在撒马尔罕以北的卡特万草原决战,桑贾尔拥兵十万,西辽军远少于塞尔柱军队,但耶律大石将塞尔柱人诱入山谷,予以分割包围,大破塞尔柱联军,桑贾尔折兵数万,塞尔柱帝国丢失了锡尔河流域,不久就陷入分崩离析。1153年,桑贾尔被乌古斯人囚禁,1157年去世,大塞尔柱王朝灭亡。

耶律大石乘胜追击,在花剌子模(今阿姆河下游)境内烧杀抢掠,折服花剌子模。此后直到60年后的西辽末期才出现新的伊斯兰强国,花剌子模在摩诃末的带领下打下大片国土,但尚未来得及东侵就被成吉思汗消灭。可以说,伊斯兰教没有乘华夏文化收缩的两宋时期肆意东扩,耶律大石居功至伟,他甚至成为欧洲传说中的“祭司王约翰”(一说是埃塞俄比亚皇帝),欧洲人一直谋求与祭司王东西夹击伊斯兰势力,这是欧洲开启大航海时代的重要原因。

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统治了从蒙古高原到中亚的大片领地,面对宗教信仰不同的麾下诸国,耶律大石采取了宗教宽容的自由政策,信奉伊斯兰教的喀喇汗国、信奉犹太教的河中地区、信奉佛教的高昌回鹘,以及回鹘传统的摩尼教、内亚舶来的景教(基督教聂斯托利派)都能和谐共存,这与喀喇汗国治下的宗教迫害形成鲜明的对比。不过,西辽松散的统治体系,也使其极易陷入分崩离析,60年后就在花剌子模的压力下国势衰亡。

文史宴:史上最能打的“高考状元”打出几千里江山,收复中亚

西辽疆域

而耶律大石作为华夏文化的代表之一,收复了唐朝后期失去的西域和新疆,使华夏文化的影响再度扩张,不愧是华夏文明的英雄人物。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