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vivo NEX手机在使用QQ浏览器时前置摄像头自动升起,这算侵犯用户隐私吗?

魑魅涅磐


最近VIVO NEX大火,并不是因为其独特的全面屏设计,而是因为其一不小心成了“流氓APP鉴定器”。VIVO NEX为了去除手机屏幕之上的额头部分,因而采用了机械式升降前置摄像头。于是当需要使用前置摄像头时,其会缓慢升起,然后开始工作。那么问题来了,一个用户反映,其在开心的用QQ浏览器刷网页时,并不需要前置摄像头工作,而前置摄像头却突然升起了,然后又缩了回去。如此一来,细思极恐!

摄像头自启,意味着什么?

上面的事件,网友通过很喜庆的方式在讲述。然而当我读完以后,细细一想,后背突然凉透了。此事爆出之前的手机前置摄像头基本上都在额头处,可以拍照也可录像。如果其自行使用时不调用闪光灯,用户根本不知其在工作。那么,如果你穿着很少的衣服躺着床上玩手机,摄像头却偷偷对你拍照或者录像,并在后台发送出去,你可以想象后果。同时,还有手机听筒,我们更加不知道其什么时候会工作。如此一来,手机却成了最好的监控工具。然而这些我们不知道,即使知道也抓不到证据。如今,VIVO NEX由于前置摄像头不按常理设计,一下子将QQ浏览器私自启用前置摄像头功能放到了明面上。而且QQ浏览器不是唯一这么做的软件,前不久还有其他软件爆出,只是没有QQ浏览器名声这么大罢了。腾讯公关第一时间出来解释,然而这段官方的解释,与事实引起人们对于隐私的担忧相比,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流氓软件横行,是谁在助纣为虐?

其实关于安卓手机软件权限问题,大家都反映无数次了。经常有网友反映,一个相册软件却要自己的手机通讯录读取权限;一个浏览器要用前置摄像头权限;一个天气预报需要你的手机通讯录、电话、短信、摄像头等等权限。这种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可是又有谁管过。如今发展到,很多软件其所需的无理权限倘若不给,就直接闪退。直到你交出全部权限后,才能继续使用。这其中不乏那些大软件供应商。此次QQ浏览器被送到了明面上,其不是唯一的,其后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流氓软件。官方声明总是声称我们不侵犯用户隐私,不收集用户数据,然而其背后的小动作数不盛数。大数据时代,用户数据隐私是宝贵的财富,然而在如今的环境下,我们的隐私是那么廉价。随意收集,随意买卖。思之可悲,却又无能为力。所有手机软件产商为了利益,他们可以不顾一切,因而造成了如今局面。用户对于自己隐私的不重视和麻木,也会变相的支持他们。

此次事件,我不希望就此平息。我并非对腾讯有意见,抓着其不放。只是希望此次事件能成为一个导火索,让更多的人注重自己的隐私。为自身的隐私安全,勇敢的抗争起来。

想知道更多有意思的互联网信息,快来关注忆梦科技!欢迎大家评论点赞。以上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删除,谢谢。


忆梦科技


看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我赶紧把前置摄像头用胶带贴住了。


开个玩笑娱乐一下,不过这也反映出当下互联网在用户隐私保密制度上有着非常多的问题和缺口。

监管自由的互联网,个人权利和公共安全,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严峻问题。生活中注册某个软件所允许的权限,这个权限包括允许拍照、录音、定位、看短信、通信录等等,都是间接的将我们的个人信息公开了,那如何保证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呢,这个就需要我们自己和企业共同维护保障了。但是从经常接到陌生的电话搞推销还是其他的,都是在说明我们的信息已经被泄露了,所以不管是程序自己偷窥用户的隐私还是默认第三方软件偷窥其实都是存在的。


就拿这次的VIVO NEX手机用户的摄像头自动弹出这件事来说,就已经说明了我们的生活在被窥探,已经没有了隐私而言。官方发表了申明说是并没有拍照,那没拍照干嘛要调用摄像头,浏览器好像用不到摄像头吧?除了拍照识图和扫描二维码要用到外,刚打开浏览器就弹出怎么可能只是弹出不拍照呢?难道说某些app还新增加了为NEX这款手机检测摄像头伸降机构是否正常工作的功能吗?只不过遇到这款手机暴露了,所以不是在偷拍,已经是在正大光明的拍了,官方说是测试摄像头是否正常?但大家都知道的正常不正常拍张照才能知道,调用升降机构检验不了啊。就是在间接承认会拍照,还说什么虚惊一场,笑话。


通过这件事也反应了当下互联网的糜烂和混乱,我们要用某个app的时候就必须要同意这个app可以调用我们的短信、定位、摄像头、通信录等,否则就不能用。但是有些时候我们并用不到啊,就是聊个天看看新闻什么的,短信,通信录、摄像头并用不到啊,那为什么非要我们同意才能用啊?说到底就是在窥探侵犯我们的隐私,有的网友曾说过这种话,说是你害怕隐私被泄露可以不用啊。可能这位网友没有明白一件事,我们使用某款软件并不代表我们就一定要被窥探隐私,个人的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这个宪法中是有的。


忽然想起原来看过的美国的FB的CEO的个人电脑的摄像头被贴住的画面,身为一家互联网巨头的老板为什么要将自己的摄像头贴住?答案只有一条就是害怕摄像头私自被拍照将自己的隐私泄露出去,而他自己显然是知道互联网应用会窃取用户隐私的,所以会将自己的笔记本摄像头堵住。
今晚刚好重温了一遍杰森伯恩,五里面的情节就很说明这种事已经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了,CIA的局长口中的大数据说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 很好奇这几年互联网巨头一直都在说的大数据的信息来源是怎么来的? 想一想我们当代人活的真是悲哀,不光个人信息要被窃取,现在连生活习惯都被时刻窥探。


魑魅涅磐


这两年是市面上号称“全面屏”的手机不少,但大多数为了照顾到前置摄像头和内置天线还是保留了“刘海”和“下巴”。而最近vivo推出的一款号称真·全面屏的手机,将前置摄像头隐藏在机身内,当用户需要自拍时再缓缓推出。原本许多网友还质疑这种升降式前置摄像头的设计有点鸡肋,但没想到的是,这种隐藏在机身内部的前置摄像头竟然在另一件事情上发挥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悄悄升起的摄像头,暴露了谁的小九九?】

近日有拿到vivo nex手机的网友爆料称,在使用手机时,即便没有自拍,“摄像头还是会升起来看你一眼,然后再默默的缩回去”。但这可不是手机的故障,据相关网友称,是因为“某些有相机权限的App,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不定时的偷拍周围的环境。普通手机一般人根本无法发现摄像头的偷偷瞬间启动与关闭,而nex就成了流氓App的鉴定器”。

如果真如这名网友所说,一直存在有拿到相机权限的App偷偷启动摄像头的事情,那仔细想想还真是挺可怕的——当你躺在床上忘情地玩着手机,突然App就通过摄像头来看你一眼,那感觉还真的挺微妙的。

目前国外的社交聊天软件Telegram,以及国内的QQ浏览器,均被确认会在启动时引发nex摄像头的升降,但是双方对此的解释是,镜头的升降并不是进行拍摄和采集行为,而是在获取摄像头参数时造成的,所以在进入这些App的时候,nex的升降式镜头并不是完全弹出——这就相当于App只是去摄像头家门口敲了敲门(告知或将使用)就跑了(并没有真正使用),但nex的摄像头反应太快刚听到敲门第一声就把门锁给拧开了(摄像头升起),在反应过之后又把门给关上了(摄像头降回),所以并没有实际上地侵犯到用户的隐私。

这样的解释听上去也挺合情合理的,但不管这些App如何解释,nex升降摄像头的事件都再次唤醒了人们对App“管的太宽”的不满。

【一款App要70项权限,安全隐患谁负责?】

然而用户不满归不满,有些常用的App到头来还是得用。当然,市面上大多数App运营商们索要的用户权限还是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比如外卖App们需要读取用户的位置信息,这样是为了更好地为用户罗列出周边饭馆,以及确保骑手能准确送到用户手上;视频网站获取用户的通话状态权限,则是考虑到用户在播放视频时可能会接到电话,这时App可以自动暂停视频播放以避免影响通话效果;至于浏览器、社交App获取摄像头的权限,则主要是为了方便应对后续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需要扫码等情况。

但是不可否认,行业中也确实存在超范围攫取用户隐私的行为。在今年4月,新华社就曾报道一些手机App过度获取用户权限的的行为,报道中对“电信营业厅”这款App进行调查,发现用户一旦选择“禁止”授予任何权限,都将可能造成相关App无法正常使用,而除了初次安装使用该App时仅有4项权限提示,通过网络安全专家的检测发现,该App还向用户主张了70项子权限,其中包括修改通讯录、修改通话记录、录音以及下载文件并不显示通知等。

上海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专委会副主任张威将这种现象归因为:App运营商获取的消费者信息越多,能绘制的消费者画像越精准,进而也就越容易达成流量变现的目的。但是业内专家也纷纷指出,企业通过索权在取得消费者信息后,数据保存和利用也存在安全隐患。一些企业的数据库缺乏有力的安全防护,在遭遇网络攻击时容易造成用户数据的泄露。

【权限乱象难道没人管吗?……恐怕还真没】

那难道就没有相关的条例对这种超范围攫取用户权限的行为进行管理吗?事实上,目前无论从行业内自发规范还是法律制定上,都没有相关的条例可以对这种乱象进行规范。纵使是号称“史上最严”的欧盟GDPR,也是更多地要求互联网平台们“管理好”用户的资料,并给与用户两项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权——“删除权”和“数据可移植权”。

其中,“删除权”是被遗忘权的加强版,意味着用户能够要求数据控制者采取所有合理的方式删除个人信息的同时,也进一步要求数据控制者通知涉及到所有关于你的个人信息的其他第三方。而“数据可移植权”则是方便用户能更随心所欲地管理个人信息,将一个平台上的个人数据打包到另一个平台上而无需额外支付费用——很显然,GDPR更多的是强调用户有权利控制自己的数据,而没有限制App攫取用户权限的意愿。

毕竟现在的App功能和服务越做越全,原本只是个聊天软件,可渐渐的又具备支付、点外卖,甚至可以连通到其他平台服务中,它每个索取的权限都说的出理由来,又如何能判断它所获得的权限是真的超范围,还是自身发展所需呢?所以用户面对“强制索取权限”“过多攫取权限”等行为,目前最有效的应对方法,也只有“用脚投票”了。


三易生活


Vivo的NEX旗舰机使用了升降式前置摄像头,这个设计好不好另说,但它最近解锁了一项意外功能——升降式镜头成为一个检查APP是否偷偷开启摄像头的利器,之前爆出Telegram会偷偷开启前置摄像头,这两天腾讯的QQ浏览器也被爆出类似问题,打开网页就会弹出摄像头,官方确认问题存在,但否认偷拍、记录。

安装国内一些厂商的APP,大家可能会注意到他们的权限申请,一个浏览器也会申请一大堆权限,QQ浏览器爆出的这个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有购买了Vivo NEX的消费者在使用QQ浏览器时会发现手机打开某些网页时,手机前置摄像头会有升降动作,这件事被网友认为是QQ浏览器在偷拍用户隐私。这个问题在以往的前置摄像头中是注意不到的,因为大家看不出来前置镜头是否启动了,而升降式摄像头就不一样了。

对于这个问题,腾讯QQ浏览器昨晚回应称,确认了某些情况是会调起摄像头,但是官方强调这个过程不会开启摄像头,更不会拍摄或者记录。


超能网


这个问题,VIVO来回答会更合理些。

因为VIVO的手机,在什么情况下会调用手机的摄相头,在调用时,摄 相头升起意味着什么,QQ浏览器的升起,会收集到什么,VIVO很容易回答。

是技术BUG,还是无意中暴露了QQ浏览器的收集我们的数据,VIVO和腾讯一样清楚。现在腾讯回答了,就看VIVO了。

据此,可以告诉大家一个结果 ,如果真的像腾讯说的,VIVO也会出面回答。如果VIVO不出面,腾讯也可以要求VIVO回答;

如果VIVO一直不回答,说明腾讯在骗人。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这个事,本来就是VIVO的一种炒作,通过碰瓷腾讯,推广自己的手机,时机成熟 了,出来解释一下。

所在大家不要太在意。看看VIVO后怎么做了,答案就清楚了。另外,这个事,最终得利的谁呢?VIVO。

事了了:Matt

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互联网服务,帮助您利用互联网高效获得客户。

服务内容包括:软件开发服务,APP,微信平台,小程序,网站,管理系统等;互联网高级人才推介服务;创业,互联网转型辅导;短期用工服务。


事了了


何谓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的隐私是否向他人公开以及公开的人群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隐私权是一种基本人格权利。

我国现行法律关于隐私权的规范

尽管我国宪法中对隐私权的部分进行了规定,比如说住宅自由、通信自由不受侵犯的权利等等。但是明确提出隐私权这一权利还是去年颁布实施的《民法总则》。《民法总则》第110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我国侵权责任法中尽管有关于人格权侵权方面的规定,但是也没有将隐私权单独进行规定。

QQ浏览器此举是否侵犯用户隐私

vivo NEX手机在使用QQ浏览器时前置摄像头自动升起,这肯定是侵犯隐私的行为。因为摄像头自动升起,很有可能对使用者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了拍摄,公关所说的没有开启运作很难让人相信(你的手机摄像头在自动进行调整,但是你要相信它并没有对你的周围环境和你进行拍摄或影像收集,这实在算不上一套好的说辞)。

结论

但是,即便是我们认定了他侵犯隐私,但是却维权不易,因为被侵犯被拍的是用户,用户很难通过自己的力量去证明QQ浏览器确实进行了拍摄行为。


刘辉律师


不用理解复杂的技术术语,光从常识的角度来判断,隐私是一种个体和周围环境「独处」的体验,而QQ浏览器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升升起,会给人一种处于可能被监视状况下的不安全感,涉嫌了侵犯用户隐私。


从一个工程师的角度,的确,QQ浏览器只是升了一下摄像头,并没有获取用户数据。但是在这个极其讲求“用户体验”的时代,这样的情况难道没有对用户造成一定程度上「私密感」的破坏甚至是不必要的惊吓么?换位思考,如果有匿名人士在腾讯公司的角角落落里安装了摄像头,但是可以从技术上正面并没有打开和监控,作为腾讯员工是否想要这样的“摄像头”呢?


在信息安全领域,对于隐私的保护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需要知道”原则(need-to-know basis),也就是说没有必要得到的信息就不要去获得。从这件事情的角度,我们也可以认为,没有必要的摄像头自动升起不应该被写入代码,哪怕是为了兼容性的考虑。如果实在是出于技术上的限制,至少要给用户一个提示或确认的机会,让用户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以及可以选择不执行该代码的权利。


用过安卓手机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许多APP功能很简单,但在安装的时候都要求一大堆的权限,这些权限中哪些真的是需要有,而哪些只是为了收集用户数据或者其它商业目的而“建议”用户打开的?普通人根本不得而知。


所以在隐私保护的问题上,对于商业机构要求苛刻一点是不过分的,这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作为腾讯这样的商业巨头而言也应该更谨慎地对待这样的事件,以免成为第二个Facebook。


高挺观点


vivo NEX手机在使用QQ浏览器时前置摄像头自动升起,这肯定是侵犯隐私,无论是故意为之还是出自其他原因。问题不是已经侵犯了隐私,而是侵犯了又如何。因为IT和互联网时代,多年前已经被称为“隐私不保的时代”。

40年前乃至30年前,中国人的隐私观念要么全然不存在,要么非常淡薄。好不容易在最近20多年里,以受过教育的城市年轻人群为主,迅速发展出一种隐私意识,而且不同于中国从传统的是,隐私不再是所谓见不得人的阴私,而是不方便或不愿意公开的个人私密。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欧美国家普遍认为最大的隐私侵犯者是新闻媒体,并且形成了对狗仔队的声讨浪潮。但是时过境迁,互联网来了,探头和人脸识别无处不在,一切都在变化。如今传统媒体雪崩式衰垮,取而代之的隐私侵犯者主要是掌握了新技术的商家和公权力。

好在各国都纷纷对隐私和个人信息实行法律保护。30年前中国只有《民法通则》,其中还没有隐私权规定。去年实施的《民法总则》才使全民的隐私保护成为一种制度。它的第110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但是在以上诸项权利的维护中,诉诸法律的案件中隐私权官司在数量上是很少的。这是因为一来隐私权尚未写深入人心。二来侵犯隐私和个人信息的行为司空见惯,而维权成本太高。手机用户每天都会收到骚扰电话,对方哪来的号码?三来打隐私权官司可能导致隐私的再次泄露。所以多数人宁愿息事宁人。

怎么办?有了法律用不用?说起来可能让人比较泄气,世界各国似乎都比较无奈。但是作为公民,总要有人站出来起诉。以vivo NEX手机为例,可以采取集体诉讼的形式。其次是社会舆论的持续谴责,而不是犬儒主义的态度。

2010年12月,美国加州洛杉矶县居民乔纳森·拉洛一纸诉状将苹果及多家iOS应用程序高上法庭,称苹果iPhone和iPad内置了ID识别码,使得广告商可以追踪用户下载了哪些应用程序,以及使用应用的频率和时长。不仅如此,部分应用程序还向广告商出售用户隐私——包括所在位置、年龄、性别、收入、种族、性取向和政治观点等。

原告认为,苹果及Pandora、PaperToss、Weather Channel等应用程序的上述行为违反了计算机反欺诈法和隐私法。同时,该诉讼希望代表iPhone或iPad应用的用户向苹果及上述应用程序开发商提起集体诉讼。

《民法总则》没有定义什么是隐私权,以及其保护范围有多大。但是根据为数不多的法院判决,中国法院可能将下列行为列为侵犯隐私权:披露他人婚姻恋爱家庭情况。如披露他人多次失恋、子女收养、婚外恋、婚外性行为、未婚先孕、人工流产等情况。


展江


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QQ浏览器使用前置摄像头侵犯用户隐私。由于QQ浏览器是提供了一个“扫描二维码”功能的,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会用代码遍历一下硬件参数,看看摄像头是否正常,这其中也涉及到了前置摄像头。而QQ浏览器使用的代码正好会让摄像头在瞬间启动一次,表现在vivo NEX上就是摄像头弹出。但这段代码只会启动摄像头但不会拍照或者拍摄,所以vivo NEX的摄像头很快就缩回去了。

其实不仅腾讯的QQ浏览器,很多第三方APP都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比如国外一款很火的社交软件telegram,它的情况和QQ浏览器一样,都是在没有使用拍照功能的时候摄像头自动弹出,这就比较恐怖了,因为telegram是一款主打安全的社交软件,最大的卖点就是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好在telegram本身是开源的,很快就有开发者在代码中找到了vivo NEX自动开启摄像头的原因,它和QQ浏览器一样,都是在使用软件的时候有遍历摄像头的操作,但不会自动拍摄照片和视频。

虽然QQ浏览器和telegram都证明是虚惊一场,但这个事情也给智能手机用户敲响了警钟,让大家知道了只要应用开发者愿意,他们可以随时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偷偷开启摄像头,而且不让用户知晓。难怪电影里一些黑客们的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总是贴着黑胶布,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面前的摄像头会不会被偷偷打开。

尤其是现在大多数常用APP都要求各种权限,联系人、定位、摄像头等一应俱全,甚至你不给它这个权限它就拒绝为你提供服务。搞得用户在使用这些APP的时候战战兢兢,一不小心就容易泄露隐私。实际上因为摄像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启动而导致隐私被泄露的用户不在少数。


其实作为手机操作系统的提供者,比如谷歌和各大手机厂商,非常有义务来使用各种限制来保护用户隐私。在日本,所有的手机在拍照时都会强制发出快门声,这个声音是用户无论如何也无法关闭的,于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偷拍的问题。国内的手机厂商完全可以效仿类似的设计,比如在系统底层规定:当手机摄像头被启动的时候,系统强制弹出警告提示,或者干脆利用拍照快门声来提醒用户摄像头正在运作。这样一来各种利用摄像头来窃取用户隐私的流氓软件就都无所遁形了。


猫眼看数码


VIVO NEX手机因为有着特殊的前置相机机械结构,所以才会让用户有机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在使用QQ浏览器打开网页时,手机的前置摄像头会自动升降,导致用户怀疑是不是QQ浏览器在背后控制手机偷偷进行拍摄。

事情被曝光当晚,QQ浏览器团队便发表回应,称调动手机摄像头是事实,但摄像头升降的问题原因是接口设置,这并不会开启摄像头,更不会进行拍摄,并称QQ浏览器绝对不会采集用户任何隐私。

由于在使用摄像头时必须证据证明QQ浏览器在调动NEX手机前置摄像头的时候控制其进行了拍摄,所以我们也无法把两者强行联系起来。腾讯虽然在不少用户口中风评不佳,但这个公司也没必要做这种自毁招牌的事情。

有网友用NEX手机对开源软件telegram进行了摄像头测试,发觉telegram同样有前置摄像头升降的问题,在这位网友对其代码进行分析后,发觉telegram有一段代码是用来获取摄像头信息并检测摄像头是否可用的,但当这段代码运行的时候,telegram并不会提示用户,好在telegram在这之后并没有拍照或是摄像的行为,令人多少放心了点。因此QQ浏览器团队的说法有可信度,然而由于其团队只是做了解释,并没有公布相关代码,可信度还是不够高。

普通用户面对互联网公司天生便处于弱势地位,很难进行维权,不少用户对互联网公司抱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感,这也导致了猜疑一旦建立便很难消除,经此一事后,QQ浏览器团队如果想要获取用户的信任,则必定需要表现出更加真诚的态度和举动,光是一纸回应恐怕还远远不够。

百度李彦宏曾经说过一段关于用户隐私的言论,说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意识到了隐私问题的重要性,但他们面对隐私问题依旧很开放,因为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

很多用户在使用手机软件时,都会在安装权限一栏看到不少软件要求获取个人信息,可如果不是本次事件中摄像头升起这一动作过于直观,他们中很多人可能还意识不到自己已经将某些个人数据交换了出去。其实我国目前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已经越来越重视,也有相关法律能够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如果我们自己能更加重视这类问题,在面对隐私未经同意被泄露的问题时选择勇敢维权,那么相信今后各大互联网公司也一定会做出某些好的改变,毕竟沉默会纵容罪恶,而罪恶在沉默中滋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