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終於揭開銀行不給小微企業貸款的真相

終於揭開銀行不給小微企業貸款的真相

既要看銀行是怎麼說的,也要看他們是怎麼做的

| 真話財經(ID:zhenhuacaijing)原創

這是本週第二次分析小微企業貸款問題了,研究越深入,問題越嚴重,這篇主要從銀行角度分析。

事先聲明,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幫銀行“甩鍋”,只是想告訴大家,小微企業貸款難是世界性難題,而中國的特殊性讓這個問題變得更復雜。

比如,小微企業融資本應屬於商業行為,但國內行政、公益色彩嚴重,給小微企業貸款成為很多商業銀行的公益項目,甚至有銀行為了完成監管任務,弄虛作假。

又比如,在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方面,監管層的“運動式”政策多於常規政策,導致很容易出現“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局面。

01

從上週開始,監管層“拯救小微企業”的行動又開始了。

6月24日,央行宣佈定向降準,釋放小微信貸資金約2000億。

6月25日下午4點,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以下是我整理的核心內容。

1、增加支小支農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共1500億元,下調支小再貸款利率0.5個百分點。

通俗說就是央行通過再貸款和再貼現給商業銀行提供1500億流動性,可以理解為央行對商業銀行的“定向貸款”,這些錢必須借給小微企業。

2、支持銀行發行小微企業貸款資產支持證券,盤活信貸資源1000億元以上。

這個有點難理解,據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給出的定義,是指銀行作為發起機構,將非循環資產類型的微小企業貸款信託給受託機構,由受託機構以資產支持證券的形式向投資人發行證券。

通俗講,小微企業貸款資產支持證券是一種證券化融資工具,銀行把小微企業貸款資產證券化,通過信託機構賣給投資者獲得資金,然後再貸給小微企業,可增加銀行的信貸額度。

3、將單戶授信5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納入中期借貸便利(MLF)的合格抵押品範圍。

中期借貸便利(MLF)估計很多人聽說過,俗稱“麻辣粉”,是指商業銀行把一部分資產質押給央行,然後獲得資金。

以前,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高等級信用債等優質債券可以作為合格質押品,現在小微企業貸款也可以了。

總結一下,以上三條都是央行想方設法增加商業銀行的可貸款額度,和定向降準相比,這三條更精準,商業銀行給小微企業貸款之後才能獲得資金。

除了把更多的錢投給商業銀行,財政在稅收方面也對商業銀行有一些支持。

4、從今年9月1日至2020年底,將貸款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單戶授信額度上限由100萬提高到500萬。

舉個例子,某銀行2017年給A企業放貸100萬,年利率10%,一年的利息就是10萬,但由於銀行是在支持小微企業,所以10萬元免受增值稅。

按照新的規定,銀行給A企業最多可以放貸500萬,如果年利率10%,一年的利息就是50萬,這50萬都不用繳納增值稅。

5、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支持的融資擔保公司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擔保金額佔比不低於80%,其中單戶授信500萬元及以下貸款的擔保金額佔比不低於50%。

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是今年3月份由中央財政及有意願的金融機構發起設立的,採取股權投資的形式支持各省區市開展融資擔保業務。

如果用大白話說,這個基金在全國各省參股了很多擔保公司,可以把這些擔保公司理解為“國家隊”,現在小微企業有難,擔保公司就應該發揮作用了。

除了央媽和財政支持,監管也要跟上,目的就是銀行的資金必須給小微企業。

6、銀行要努力實現1000萬及以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於各項貸款增速,貸款餘額戶數高於上年同期水平。

7、清理不必要的“通道”和“過橋”環節,禁止向小微企業貸款收取承諾費、資金管理費,嚴格限制收取財務顧問費、諮詢費。

關於這一點,我在之前的文章《小微企業從銀行貸不到款,怨誰?》已經有提及,這裡不再贅述。

除了以上7點,還有一些非硬性要求,比如大型銀行要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推進民營銀行常態化設立(據我觀察,小微企業貸款問題嚴重了,民營金融機構就會被重視)。

02

說實話,上面的支持力度不可謂不大,鼓勵措施和監管措施也很細緻,但為什麼小微企業融資難一直無法解決。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說過,10年前,我做財經記者時,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就是個大問題,現在已經喊成順口溜了,但問題依然嚴重。

這兩天,我又花了一些時間,仔細尋找原因,終於在銀行財報和國家統計局2014年發佈的《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下稱《公報》)中找到了答案。

《公報》披露,截止2013年末,全國共有小微企業法人單位785萬個,佔全部企業法人單位95.6%。

分行業看,工業234.2萬個,佔全部企業法人單位28.5%;批發業169.8萬個,佔20.7%;零售業103.1萬個,佔12.6%。

終於揭開銀行不給小微企業貸款的真相

按行業分組的小微企業法人單位結構(來自國家統計局)

簡單加總一下三個行業的小微企業佔比:28.5%+20.7%+12.6%=61.8%,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小微企業集中在這三個行業。

巧合的是,銀行不良貸款率較高的行業就集中在製造、批發和零售行業。以下是工商銀行2017年財報中披露的數據。

終於揭開銀行不給小微企業貸款的真相

從上圖可以看出,2017年工商銀行製造業貸款不良率為4.80%,批發和零售貸款不良率為9.75%,高居所有行業前兩位。

反觀這幾年被熱炒的房地產行業,2017年貸款不良率為2.72%,遠遠低於製造業和批零業,不良率最低的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只有0.15%。

貸款不良率在1%以下的行業還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0.5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0.16%)、科教文衛(0.67%)以及租賃和商務服務(0.69%)。

以上這些行業有兩個特點:

1、很多是政府壟斷性行業,比如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郵政等。

2、這些行業裡大企業居多,小微企業很難進入。上圖(按行業分組的小微企業法人單位結構)就可以證明,比如倉儲和郵政業小微企業佔比加起來才0.5%。

所以,通過對比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小微企業法人單位結構”和工商銀行不良貸款率行業結構,可以發現:

1、小微企業集中的行業,銀行貸款不良率普遍較高。

2、小微企業無法進入的行業,銀行貸款不良率普遍較低。

以下是近4年工商銀行製造業和批零業貸款壞賬率,每年都在上漲。

終於揭開銀行不給小微企業貸款的真相

這就形成一個悖論,對商業銀行來說,按照風險和盈利原則,貸款應該更多的流入不良率較低的行業,但現在監管則鼓勵(要求)銀行把貸款放給不良率高的小微企業。

不過,銀行在實際業務操作中還是會以風險和盈利為主。下圖是工商銀行近4年製造業和批零業貸款餘額。

終於揭開銀行不給小微企業貸款的真相

從上圖可以看出,工商銀行2014年製造業和批零業貸款餘額分別是15329.47億和7725.36億,到2017年,這兩個指標分別降到了14092.06億和5680.11億。

簡單算一下,三年時間,工商銀行製造業和批零業貸款餘額分別減少了8.07%和26.47%,

這在貨幣政策寬鬆、國家鼓勵給小微企業貸款的背景下是很難想象的。

下圖是工商銀行近4年製造業和批零業貸款佔比,每年都是在下降的,無一例外。

終於揭開銀行不給小微企業貸款的真相

如果你認為只用一個工商銀行來代表整個銀行業不客觀,我們再來看看號稱小微企業貸款做的比較好的民生銀行。

民生銀行在2017年財報中說:“截至 2017 年末,為 60.34 萬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餘額為3591.47億元,併為 592.42 萬戶小微企業提供了多種形式的金融服務。”

這個數字對民生銀行來說確實足夠亮眼,但掩蓋不了小微企業貸款佔比年年下降的現實。

下圖是近3年民生銀行貸款結構分佈,小微企業貸款佔比2015年是51.95%,2016年下降至37.19%,2017年只有33.75%了。

終於揭開銀行不給小微企業貸款的真相

反觀住房貸款佔比,2015年是15.70%,2016年是32.84%,2017年略有下降,為31.74%(和房地產調控有關)。

再來看看民生銀行近2年不良貸款行業集中度,和工商銀行一樣,最高的兩個行業依然是製造業和批零業,2017年兩個行業加起來佔比高達40.57%。

終於揭開銀行不給小微企業貸款的真相

所以,並不是銀行不願意給小微企業貸款,而是這個行業貸款的風險太高,為什麼風險高,原因就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