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看完这篇文章,所有的《我不是药神》的影评都不用看了!

看完这篇文章,所有的《我不是药神》的影评都不用看了!

最近,你有没有被各种《我不是药神》的文章刷屏?

有消息说,《我不是药神》票房三天破10亿,对北京文化股价影响超出《战狼2》。

那对于自媒体界,有什么影响呢?

根据数据显示:跟“我不是药神”相关的条目有两万多条,十万+文章有200+。

可见,这部电影有多火。

看完这篇文章,所有的《我不是药神》的影评都不用看了!

sir电影为这部影片写了5部影评,乌鸦电影为这部影片写了2部影评,如果是我,我会为这部影片写上10篇影评。哈哈。

当你还在为你应该如何写影评头痛的时候,自媒体的文章类型已经突破百余种。一个电影究竟能写出多少篇影评呢?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

类型一:介绍类

乌鸦电影为《我不是药神》写的介绍型影评是《不知怎么过得审!这部国产电影值得全民自来水!霸屏朋友圈!》

这篇主要讲了一下梗概,没有全部剧透,剩下的就是对这部电影的介绍以及一个简要的说明,还有自己的基本感受。

这是影评的正确打开方式,克制但又有悬念的吸引读者去影片买票看电影,干得很不错!

看完这篇文章,所有的《我不是药神》的影评都不用看了!

类型二:挖掘背后故事型

大家都知道这部电影是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程勇这个人设的原型是陆勇,当年轰动全国的一个案子。

HOGO就从背后的事件出发,写了这篇《挖掘背后的故事:爆了,背后的真实事件当年震惊全国》。

Hisense海信微电视推送了一篇《他不是药神,他是药侠!原型比电影更传奇》,也讲述的是陆勇的故事。

类型三:普及知识类

《我不是药神》中对医药代表有一点丑化,为了避免激起大家的愤怒,网络上也推出了一系列普及知识类的文章,比如民生周刊的这篇《我不是药神》刷屏,然而这些你未必都知道和青春北京这篇《我不是药神》:艺术的温床,往往是现实的悖论。

他们向读者阐述了为什么正版格列宁卖这么贵的原因。我们不能因为盗版便宜,就拥护盗版,致使正版药无法回本,这样的话,谁还去研发正版药呢?

看完这篇文章,所有的《我不是药神》的影评都不用看了!

类型四:解读人物类

伊姐看电影推出了:《我不是药神》:女主火了,原来她25岁就是戛纳影后候选人啊!主要介绍的是电影中刘思慧的扮演者谭卓。

还有很多号推出了王传君的介绍。

还有徐峥的介绍……

还有陶虹的介绍……

类型五:探索活着的意义

灼见推送的《我不是药神》改编自真实事件:活着的境界分5层,你在哪层?

雾满拦江推送的《我不是药神:世上只有一种病》

这些都是在探讨活着的意义。生命和金钱,哪个更重要?或许,正如程勇说的:命就是钱。

类型六:广告类

《我不是药神》的热播已催生出一种“我不是”体,比如:

我不是药神,没事多健身瑜伽跑步,有空多赚钱

我不是药神,我是医生

我不是药神,我卖保健品

我不是药神,我只想做你身边的艾炙家

我不是药神,但我是白血病的防线

我不是药神,我是保险达人

我不是药神,我是药基

我不是药神,我是HR

……

看完上面的,肯定有人说,为啥我没写sir电影的呢?我想把它放在最后来说。因为毒sir写了5篇,每一篇都有它的特色,但是我最喜欢的是《是谁在给打一星?》它把给《药神》打一星的人分类,并分析了原因,解说得合情合理。

最主要的是,它这个切入的角度实在是太新颖了。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影评到底可以从哪几个方向去写?

第一、介绍型。介绍型影评,就是你要按照你的思路去重新整合电影剧情。这样的影评一定要把握好度,既不要过多剧透,也要想办法勾起读者的兴趣。

第二、解读型。这样的剧评一般都会从电影中引申到生活中,解读隐藏在电影背后的重大意义。

第三、人物型。电视剧或者电影热播,很多观众会对演员感兴趣,所以,深挖演员或者导演,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第四、脑洞型。现在自媒体都是脑洞的天下,谁的脑洞开得大,谁的内容就受欢迎,我相信,以后影评切入的角度会越来越新颖。

我是温蒂小姐(windy天意晚晴),全网络最会写剧评的剧评大V,2部《琅琊榜》,写出80多篇剧评,两季《欢乐颂》写出60篇剧评,欢迎你的关注!

看完后记得分享到朋友圈 你的分享 是对我最好的支持和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