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早期参加红军的革命志士(二十三)——他成为双重叛将

1、方永乐

方永乐,原名方永芦,1916年生于安徽省六安县石板冲,1929年11月参加游击队,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任少共六安县委书记,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先后担任皖西北道区少共书记,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少共书记,鄂东北道委少共书记等职。1934年12月底,他率领独立团五、六百人,至皖西抱儿山一带活动。次年1月间,与高敬亭部汇合,再次组建红二十八军,辖八十二师和手枪团,任八十二师师政委。

早期参加红军的革命志士(二十三)——他成为双重叛将

1936年3月,红二十八军在太湖柴家山召开会议,总结了师政委创造的分散在敌后活动的经验,决定以营为单位分散活动,加强便衣队的建设,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1936年6月,红二十八军在立煌、麻城交界的长岭关地区会合后,向北挺进至商城南马家堰,尔后向麻城转移。6月14日,部队至护儿山雾露塘坳口,遭敌一○三师三团二营的堵击,为摆脱敌人,他率手枪团三分队抢占雾露塘制高点,掩护军政委高敬亭和主力部队向南转移。激战中,他带头英勇杀敌,不幸中弹牺牲。

2、方志纯

方志纯(1905年9月11日~1993年7月31日),江西弋阳人,曾用名方志诚、万里、冠雄、王佑、汪冠英、王民生等,方志敏烈士的堂弟。方志纯1905 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22年投身革命活动,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 年,他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八七会议之后,他又回到家乡及赣东北贯彻会议精神,他先后任农民革命团团长,弋阳县九区团区委、信江团特委、赣东北团省委书记,中共赣江北省委常委、中共信江南岩特委书记,贵余万三县游击司令兼政委、红十军赤色警卫师师长、政委、赣东北省军委代理书记等重要职务,1933 年初,方志纯随红十军至中央苏区,先后任红31师师长、政委、中共闽赣省委常委兼黎川中心县委书记、黎川军分区司令员、政委、闽赣省军区组织部、宣传部和地方工作部部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北上以后,方志纯留在闽赣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和党的地下工作。

早期参加红军的革命志士(二十三)——他成为双重叛将

1938年春,党派他到苏联共产国际党校学习,1941年2月,从苏联学习回国,途径新疆,奉中共中央指示,与同行其他20多人留在新疆,受时任中共驻新疆代表陈潭秋的领导,意在等待合适的方式和时机,加强与新疆军阀盛世才的合作。1942年9月,盛世才由联共改为反共,将中共在新疆的所有人员160余人全部逮捕。在狱中,方志纯同志任中央秘密党支部书记,团结难友,与敌人进行坚决斗争,终于在1946年6月胜利返回延安。

解放战争中,方志纯曾任中共中央社会部二室主任,中央卫戌司令部参谋长,1949 年6月,方志纯南下江西工作,长期担任江西省党、政、军重要领导职务,历任中共华东局委员、江西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政府党组副书记、省委书记、省长、省军区第一政委,其间兼任过省民政厅厅长、省政府秘书长、省政法委员会主任、省血防领导小组组长,江西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等职。"文革"十年动乱中,方志纯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1982年当选为党的十二大代表、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3年7月31日,他因病在南昌逝世,终年88岁。

早期参加红军的革命志士(二十三)——他成为双重叛将

3、方志敏

方志敏(1899—1935),原名远镇,乳名正鹄,号慧生。1899年8月21日(清光绪二十五年七月十六)出生于江西省上饶。1922年春,方志敏参加“非基督教大同盟”。7月从九江赴上海,期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方志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五卅运动时期,方志敏参加“沪案交涉江西后援会”的工作,深入偏远地区,开展宣传鼓动工作。1926年12月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筹备处秘书长。南昌起义后,返回弋阳发动秋收暴动,先后任中共弋阳区委书记、中共横峰区委书记。11月至1928年2月,与黄道等人组织领导了弋横暴动。

1928年4月,方志敏任中共弋阳县委书记,并创建工农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师第十四团一营一连,任弋阳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29年,方志敏任中共信江特委书记兼中共贵溪县委书记、信江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领导建立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1931年3月任红十军政委后当选为赣东北特委常委,1932年9月,再任红十军政委,率部二进闽北,1933年1月,红十军改编为红十一军,兼任政委,并组建新红十军。12月,任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闽浙赣军区司令员。

早期参加红军的革命志士(二十三)——他成为双重叛将

1934年10月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刘畴西任军团长。11月,红十军团与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离开赣东北向皖南进军,时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统一领导闽浙皖赣边党的组织和革命武装。1934年北上抗日先遣队遭到国民党王耀武部队追剿,损失惨重。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同志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时年36岁。

4、方步舟

方步舟(1900~1990年),原名项升平,字充如,又名向光如,湖北省大冶市金湖街道办事处项谷文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大冶县立工业学校校长、大冶县农民协会秘书、国民革命军二十军三师六团班长。大革命失败后,方步舟随国民革命军第20军参加"八·一"南昌武装起义,后随军南下广东,参加潮汕暴动,暴动失败后来到武汉,同年11月与胡朝珠各携驳壳枪1支被中共湖北省委派回阳新、大冶,组建鄂东南地区地方党的组织。1929年春,中共大冶中心县委成立,方步舟任委员,同时期鄂东南地区的红军武装已发展有五百多人,三百多支枪,被编为鄂东南独立师,方步舟兼任师长。1930年中心县委改为鄂东南特委,方步舟任委员。

早期参加红军的革命志士(二十三)——他成为双重叛将

1931年6月,改任中共鄂东南道(地)委书记,1933年8月1日,红十七军在湖北省通山县黄石洞成立,军长张涛,方步舟任政委。1934年11月,鄂东南道委正式宣布恢复红十六师,部队共1200余人,由徐彦刚任师长,方步舟任师政治委员。1936年7月再次复建红 16 师,全师约 700 余人,方步舟任师长。由于敌强我弱,红 16 师受到不少损失,省委决定撤销其红16师师长一职。方步舟不服,与傅秋涛展开争论,因而受到集中批判并被开除党籍。1937年3月21日只身携枪离队,5天后在龙港向国民党军第121师投降。

方步舟投奔国民党后,出任国民党武汉行辕参议。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后,沿江西进,进逼武汉。他再次回到鄂东南重整旧部,组织抗日游击队,称"方部"。后为国民党军队收编,任国民党鄂南第八游击纵队司令、绥靖总队司令等职。武汉保卫战时,被部署在长江北岸,因拒绝调往湖南衡阳整训,辞去司令职务,回家乡抗日。

早期参加红军的革命志士(二十三)——他成为双重叛将

1943年,方步舟因保护其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员,被国民党九战区以"纵匪殃民"罪被捕入狱。1948被保释出狱后在汉口做煤炭生意。1947年冬,方步舟被任命为绥靖总队副总队长兼第六大队大队长。1949年4月23日毅然率800余在浙江宁波望春桥起义,全国解放后,,改名为向光如,任安徽省宣城农场副场长、南京青龙山林场副科长等职。文化大革命"中曾被拘捕入狱。1982年12月改为离休,1990年3月在南京逝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