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读西游:长生不老有深意(二)

读西游:长生不老有深意(二)

许多人都在讲《西游记》中的长生不老,有的在讲蟠桃,有的讲人生果,有的讲唐僧肉,但依我看,他们都没有跳出情节,所以,只能当作是戏言耳!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西游记》这本书,看似不是什么圣人云云之类的书籍,却也在以故事传道。

所以,这贯穿全本的长生不老如果没有讲出任何的经义,那就只是根据情节的胡乱猜测,也不是《西游记》给我们揭示的“道”。

今天,我就带大家来扒一扒长生不老真正的深意。

读西游:长生不老有深意(二)

所谓长生不老,一般是指青春永驻,永不老死。迄今为止,估计也没有哪位人真正做到。因此,《西游记》在长生不老的问题上,尽管穷尽极巧之能事,但终究也是不可多得。就比如,各路妖魔求之不得,人间君王求之不得,平民百姓更是难以想象。但至少有一位他做到了,那就是孙悟空。

大家一听到这,肯定会不屑地说一句:“切!谁不知道,还用你说,孙悟空那么多蟠桃,金丹吃了,不长生才怪!”

但今儿个,还就得我来说道说道,因为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西游记》的开篇诗讲道:“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造化即福报;会元即时间单位,1会=10800年,1元=129600年,其实就是长久的意思;功即法门;释厄即脱离困境。

这句就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书中讲的不是什么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长久法门

由此来看,我们有必要对长生不老作一下解读。

表面上,它是指人们狭义上所说人的寿命。但本质上,它指的却是广义上所说的万物长久。照此说来,宇宙天长地久就是长生不老,功业永垂不朽也是长生不老,香火代代相传也是长生不老……

总之,看《西游记》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长生不老看似是一门玄之又玄法术,实则是人、事、物三者的长久之道。法术不过是表象,道才是本质。

再回到孙悟空,凭什么说他就长生不老了?因为孙悟空不仅寿与天齐,更重要的是心地通彻。

关于孙悟空,我们可以把他的长生不老之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跟随菩提祖师那段日子。那时候,孙悟空“术”“道”兼修,但因为修心不够,得“术”而遗“道”,得“形”而忘“意”。

  • 第二阶段是离开祖师到被压五行山的那段时日。那时候,孙悟空更痴迷“法术”,以至于离道甚远,被困囹圄。

  • 第三阶段是五行山脱困到取得真经的那段日子。那时候,孙悟空又重拾本心,修身养性,终得长久。

看看,像孙悟空这样灵敏尚不能顿悟长生不老的玄机,那一路上的愚痴的妖魔和众生,又怎么能明白?他们到死,头脑中也还是“吃一块唐僧肉就可长生不老”的执念。可悲!可叹!

读西游:长生不老有深意(二)

所以,孙悟空是幸运的,但它也是普通的。全书用了一百回讲了一只猴子的成长记,不就是在告诉我们,只要懂得修心养性,凡人一样能得到真正的长久法门。

《道德经》有句话叫“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就是说,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才算真正的长寿。

且看,那追逐长生的始皇帝早已离我们去,但他留下的一代伟业,却时常被人提起。那七十三岁的孔夫子早已溘然长逝,但他留下的一家学问,却被世代效仿?

所以,真正的长生是生生不息,真正的不老是永垂不朽。人生总有限,功业总无涯,这才是《西游记》是要教我们的长久之道,也是长生不老的真正涵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