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是時候安排一波“可呼吸”的古風字體設計了!

漢字,既是書寫工具又充滿美感和智慧,

是我們中國人最驕傲的東西,

就連周邊國家也深受影響。

在日本,有上萬種關於字體的設計,

而中國身為漢字的發源地,

卻只有幾千種字型,大街上的招牌千篇一律…

走上街頭,

我們見到的大部分是這種場景:

是時候安排一波“可呼吸”的古風字體設計了!

沒什麼不對,可是卻一點也不吸引人。滿大街店鋪的招牌都是宋體、楷體、黑體寫成的,看多了就審美疲勞了。

其實呀,招牌可以是這樣的:

是時候安排一波“可呼吸”的古風字體設計了!

這樣的:

是時候安排一波“可呼吸”的古風字體設計了!

怎麼樣,是不是一股濃濃的中國風味撲面而來?是不是雅緻好看又不廉價?

是時候安排一波“可呼吸”的古風字體設計了!

大家看上面三張圖中的招牌用的字體,好像不是我們平時用的常見的字體呢!

是的,這是一種新型字體,叫喜鵲招牌體。設計者為90後北京字體設計師葉天宇。他介紹,他是從明嘉靖年間的魁字五經古籍中找到具體化的方向,遵循古字形半復刻半創新地設計了招牌體。

其實我們向上細數古人在字形上的創造,不同時代的不同文人都各有其風骨,除了流傳至今的風格已經比較通俗的楷體,我們比較熟悉的有東晉時期的“書聖”王羲之的行書,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唐朝“草聖”張旭狂草,其字奔放豪逸,筆畫連綿不斷,有飛簷走壁之險;北宋徽宗瘦金體,風姿綽約,別有韻味。

是時候安排一波“可呼吸”的古風字體設計了!

可是這些字體的文人氣都比較足,雖然好看也很能體現漢字的氣韻,然而我們平時根本用不上,先不說現在大家手寫的情況很少,就是手寫,會有人去寫瘦金體嗎?大家在電腦上打印出來都是楷體、宋體、黑體。更不必說用在商用招牌上了。古人的字呀,太雅了;而我們現在過於氾濫的幾種單調字體,卻又俗了。我們舉頭所見的就那麼幾種字體,沒有新意沒有感覺,對於“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漢字,我們無感了。

受過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老師教過我們,漢字是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等一步步演變而來的,但甲骨文當初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又是怎麼一步步演變成金文…這些東西,除非專業研究這方面的人,普通大眾是不瞭解的,也不會有什麼機會去了解。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其實並不真正懂得漢字的底蘊與歷史,我們只是會寫罷了,其中魅力我們可以用很多形容詞來形容,可是我們真正能夠透過這些美好的形容詞看到什麼?我們那些輕飄飄的詞語並沒有實感。

現代社會,大家都是視覺動物,我們喜歡新奇的顏值高的東西。在此種環境下,招牌體的出現可以算是對文化經典的傳承創新的實例了,對漢字字體的新奇創造既挖掘了漢字本身的內涵美感,又增添了當代精氣神。招牌體形似粗的楷體,有其獨特性,親民又有力。

除了招牌體,葉天宇還參照民國時期、新中國時期典型的老美術字設計了另一種標題字體——樂敦體

是時候安排一波“可呼吸”的古風字體設計了!

是時候安排一波“可呼吸”的古風字體設計了!

是時候安排一波“可呼吸”的古風字體設計了!

怎麼樣,是不是像一個有表情的胖墩墩小胖孩?

漢字的維度包含音、形、義,每個角度都有他們各自的藝術,而葉天宇將這些角度結合碰撞就創造出了這些新的動態字體。

除了葉天宇,現在還有許多90後設計師設計的新字體也都兼具內涵和趣味:

90後臺灣設計師何庭安(Ting-An Ho)以及其名為“Motion Type Project”的動態字體項目

是時候安排一波“可呼吸”的古風字體設計了!

是時候安排一波“可呼吸”的古風字體設計了!

是時候安排一波“可呼吸”的古風字體設計了!

還是學生的二十歲上海姑娘竺仁岑,獨創了用文字做成圖形的藝術形式:

是時候安排一波“可呼吸”的古風字體設計了!

是時候安排一波“可呼吸”的古風字體設計了!

是時候安排一波“可呼吸”的古風字體設計了!

透過新字體,能看到活泛的漢字。新字體不僅僅是美觀,還有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獨特生機。

文化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形式會隨著時代變遷而有所不同,但血脈是相連的。新的字體,讓我們離我們的漢字更近一些,去真正體會漢字文化裡的深層血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