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济宁名塔汶上之太子灵踪塔:出土佛牙和舍利

汶上宝相寺始建北魏,被称为“北朝最初名胜,东土第一道场”。唐朝名为昭空寺,宋真宗御敕昭空寺为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就在此寺内,它建于熙宁六年至政和二年,由皇帝赐紫高僧知柔大师亲建造的一座典型的“佛牙舍利塔”。佛塔为8角13层楼阁式砖塔,高41.5米,顶置黄琉璃圆葫芦塔刹,故有“黄金塔”的美称。

济宁名塔汶上之太子灵踪塔:出土佛牙和舍利​1938年,日本侵略者炮轰宝相寺、塔刹相轮遭劫。1947年,塔身受到炮弹重创。文革初期,塔基台栏楯被盗挖破坏;七十年代初,塔基得到保护。1994年3月,意外发现了塔基底部的地宫入口,发现了金棺、银椁、佛牙、舍利、跪拜式捧真身菩萨等141件佛教圣物。2013年5月,太子灵踪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济宁名塔汶上之太子灵踪塔:出土佛牙和舍利​共出土936颗佛舍利,中国佛教协会认定为“数量最大的佛舍利发掘”;出土佛牙1颗(长约五厘米,直径约二厘米,具三只牙根); 出土的石匣上刻有铭文171字:郓州中都县郭内赵世昌,先于熙宁六年二月二十三日躬诣京师,于嘉王宫亲事官孙政处,求得佛牙一肢、舍利数百颗。今以自备及有施主将到者,以金为棺,以银为椁,以石为匣,非不勤意也。是以葬于当县宝相寺太子灵踪之塔。
济宁名塔汶上之太子灵踪塔:出土佛牙和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