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老朱”的脫貧路

客家新聞網 張聲

“我們村‘老朱’家情況比較糟糕,但幹得是真不錯,年底他保證脫貧......”7月24日,在興國縣高興鎮龍山村,筆者提及建檔立卡低保戶“老朱”,興國縣水利局駐該村第一書記謝申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老朱”名叫朱良林,今年70歲。之所以說他家情況比較糟糕,是因為他在1996年一次事故後截肢成了二級殘疾,再加上和妻子王菊蘭兩個人都患有高血壓和胃病,只能靠種點田和農作物為生。家庭貧困,沒有能力蓋新房子,在外務工的兒子也還沒找到媳婦。

“最艱難的時候,沒米下鍋,全靠賣點柴才能度日。”老朱回想起當時的難處,不禁紅了眼眶。

“老朱”的脱贫路

圖為龍山村“第一書記”謝申正在給老朱夫婦宣傳精準扶貧政策。

群眾所需,幹部所想。2014年,村書記邱欣葆看老朱還和兄弟居住在土坯房中,向其解釋危房改造相關政策,動員其要建新房,老朱可是犯難了,說自己一沒錢、二無地皮。邱欣葆做通了哥哥嫂嫂的思想工作,他嫂子當場表態:“你村書記外人都幫他建房,我們自己人難道就不能幫他騰換出地皮?”邱欣葆又幫助協調施工隊,年底時老朱家從土坯房搬進了100平方米的新房中,之後還添置了傢俱和彩電。

2015年2月,老朱根據自己實情向村委會提交貧困戶申請,通過“精準識別七步法”評審環節,納入建檔立卡低保貧困戶。從此,他家的生活迎來了陽光。

“謝申書記第一次來我家走訪,就開始幫我分析貧困的原因,並制定出了幫扶措施。他熱情鼓勵我,自力更生搞創業,讓我種植、養殖兩手抓。”老朱說,“我去年入股了村裡的脆棗種植合作社,分紅了1000元。還養了牛和雞,去年賣了1萬多塊,加上低保、產業直補和其他政策性補助,去年收入近3萬元,今年肯定能脫貧。”

脫貧路上,老朱並沒有“等靠要”。雖然身有殘疾,但他牢記“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就業願望強烈。今年,村委會在原有12個護林員、保潔員、治安巡邏員等公益性崗位的基礎上,利用光伏發電產生的村集體經濟收益,開發了30個公益性崗位。老朱主動申報所在村小組保潔員崗位,大家都被他的自立自強感動。經過競聘,老朱於3月28日成功上崗,成為了“上班一族”,工資2000元/年。每隔十天,老朱就會拄著柺杖,來到他的“新領地”——1公里長的責任路段打掃衛生。在村民眼中,也多了一個手拿掃帚、走路一瘸一拐的保潔員身影。

老朱的責任路段裡有一座漫水橋,前些天因為漲水,橋面滯留很多垃圾,待水位退下後,老朱馬上把橋面掃得乾乾淨淨,他說這樣方便人車通行。村民們看在眼裡,都為他這種敬業奉獻的精神點贊。老朱笑呵呵地回答:“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乾的好不是自己說好,而是大家都說我好,工作才算到位,對得起政府發的工資和自己的良心。”被老朱所感染,村民們都很自覺地保持好環境衛生。

走訪老朱時,他正在路上掃著落葉和積塵,整條馬路看起來乾淨整潔。見到筆者,老朱激動地說:“現在黨的政策真好,像我這樣70歲的人了,腿腳不便,出去打工根本沒人要,現在家門口能找到事做,這日子就有奔頭了!”保潔員的工資雖然不高,但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對老朱來說,已經十分知足。

“老朱”的脱贫路

圖為老朱和妻子正在給柚子苗澆水。

現在的老朱每天都是樂呵呵的:“有了政府精準扶貧的政策,有了工作隊的幫扶,村裡的路好走了,產業發展起來了,我們龍山有希望,我們老百姓也有希望,我生活越來越有勁兒,今年我打算再養些雞和牛來增加收入。要是兒子能早日討個媳婦回來,就十全十美了。”

在房前,老朱種上了50株柚子苗。這些柚子是村“兩委”和創業能人合作開發的扶貧產業,採取“基地+貧困戶+農戶”的模式,規劃種植了50畝蜜柚基地,覆蓋了精準扶貧對象30戶、農戶60戶。老朱免費領取柚子苗後,基地統一進行種植技術指導,成熟後實行保護價統一收購,解決了他的後顧之憂。

目前,老朱的柚子枝繁葉茂,長勢旺盛,三年後就會掛果。到時候,老朱和其他村民種植的柚子將會一片片、一簇簇,結出金黃的果實,成為田野裡一道美麗的風景。老朱輕輕地撫摸著柚子葉,憧憬著未來幸福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