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人才工程 驅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才是第一資源。振興鄉村,必先實現“人才振興”,讓懂農村農業、懂經營、懂市場、懂技術的鄉村人才有施展才華的舞臺、機會和無限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寧海大力推進鄉村振興人才工程,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讓人才如甘霖澆灌在這片田野上,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千人計劃”

民間高手競亮相

王翠妹沒有想到,在街頭賣了16年麥餅的她,竟然成了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認定的“民間人才”;她更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都70歲了,還能從流動攤販升級為老闆,創業開店……“我想想‘人才’都是很厲害的人,哪會想到自己也是人才!”王翠妹告訴記者,得獎後她的想法變了,“以前我只做甜麥餅和鹹麥餅,賺個辛苦錢。現在我要把這塊牌子擦得更亮,得多動動腦筋,推出新口味!”

王翠妹攤前的那塊“四星級”麥餅師牌匾,源自我縣推出的民間人才“千人計劃”。

寧海素有匠人文化,民間手藝人中本就“藏龍臥虎”,可現有人才體系並沒有把他們納入進來。為解決這個問題,我縣於2017年9月專門推出民間人才“千人計劃”,計劃用5年時間,從民間選拔1000名左右在民間有一技之長的優秀人才。

不單是做麥餅可以成才,橋頭胡街道的徐會建,憑藉自己突出的炒茶技藝,拿到了民間人才的最高級別稱號——五星級製茶師。20年前,高中畢業的徐會建進入當地茶廠學習製茶。光殺青這一環節,他就學了3年才出師。

民間人才的評選分為傳統文化藝術、生產生活技能、經營管理服務三個大類。文化藝術大類包括文藝類、體藝類等;生產生活技能大類包括農藝類、手藝類、工藝類等;經營管理服務大類包括經營類、服務類等。根據民間人才的技能水平、影響力和社會知名度等,採取比賽、評審、認證等三種方式,從低到高依次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授予一星級至五星級民間人才稱號。評選產生的民間人才,除了按星級等次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外,相關部門還會頒發統一製作的證書和牌匾,並在其工作崗位所在地掛牌公示。

目前,我縣已評出三星級以上民間人才206名。縣裡還為他們組織開展學習培訓、技術傳授、經驗交流、成果推廣等活動,定期開展民間人才工作室、示範點的評選和表彰。這些原本深藏不露的“民間高手”“草根達人”有了嶄露頭角的舞臺,正在成為鄉村振興的推動者。

“現在,我更有信心把刺繡這一傳統手藝傳承下去了。”縣傳統刺繡藝人繆素青從小就喜歡在布料上繡些花花草草。當學醫藥出身的她決定靠刺繡為生時,家人認為她是“不務正業”。幸運的是,隨著國家對非遺項目越來越重視,隨著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她的刺繡開始逐步打開了市場。眼下,她作為民間人才,正在申報縣“四星級”評選,“政府部門的認可,對我來說是極大的鼓舞。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刺繡,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會更好地得到弘揚、傳承。”

人才工程 驅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

麥餅嫂各展絕技,爭奪星級麥餅師稱號。

農民培訓

紮根沃土接地氣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說到底,關鍵在人。

日前,躍龍成人學校剛舉辦了一期小水果種植技術培訓班,培養農業經營管理人才,休閒觀光農業、鄉村振興復合型人才已成了該校近年來的重點工作。2015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在我縣試點開展,主旨是按照“科教興農、人才強農、新型職業農民固農”的戰略要求,對在農村有代表性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和農民合作社骨幹進行農業農村理論知識培訓和實踐技能提升,從而以點帶面,促進農民素質提升。由胡陳成校、大佳何成校、桑洲成校、躍龍成校、一市成校、橋頭胡成校等6所學校承擔。今年7月初,長街成校就在月蘭村舉辦了水產養殖技術培訓。長街成校結合鎮水產養殖現狀和養殖規模、養殖品種等,開展了一系列針對性強的人員培訓、技術指導,培養了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漁民,促使漁業增效、漁民增收,推動了全鎮漁業快速發展。

讓農產品搭上互聯網的“順風車”,銷往全國各地,也是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重中之重。今年,“寧海白”枇杷上市季節,一市的“村小二”們將白枇杷放在網上熱銷。而在茶院鄉,“村小二”陳海建也在網上銷售番薯面、番薯燒等產品,為家鄉的農副特產打開了網絡銷路。

“村貨”上行,“村小二”是基礎。這就需要發揮像陳海建這樣在“互聯網+農村”大潮下湧現出的農村電商創業者的優勢和才幹。據悉,為培育村淘人才,縣級農村淘寶綜合服務中心大力開展各類培訓,並設立創業孵化工作室,引導和支持村級服務站優秀村小二組成團隊嘗試代運營業務,開展“傳統企業+互聯網”服務,幫助想做電商的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為培養造就新型農民隊伍,縣總工會還聯合鄉鎮成人學校打造農村自主創業培訓基地,已覆蓋所有鄉鎮。據統計,目前我縣村淘共有村級服務站100家,覆蓋全縣鄉鎮(街道),實現銷售總額6000餘萬元,按照電商購物帶給村民10%的購物優惠來算,共為村民減少支出600餘萬元。

圍繞農業農村、就業創業、品質品牌、績效成效,以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為突破口,健全工作體系、創新工作思路,我縣農民培訓工作近年來取得了明顯成效。三年來,全縣累計培訓農村勞動力3.9萬人次,其中農村實用人才培訓8100人,雙證制培訓完成2942人。2016年和2017年,我縣連續兩年被評為省“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優秀縣。

在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下,我縣還不斷探索創新,形成了一系列獨具寧海特色的培訓模式。如“培訓基地+企業”模式,通過培訓基地與企業合作辦班,由企業提供設備,融入創業理念教育,引導青年自主創業;“培訓基地+加工點”模式,積極引導農村“4050”留守人員參加來料加工培訓,鼓勵企業到農村設立加工點,促進留守人員在家門口就業;“培訓基地+特色產業”模式,圍繞當地主導產業,通過“內引外聘”專家學者,不斷提升產業工人的技術水平,有效推動了寧海模具製造、數控雕刻、小五金等特色產業的培育壯大。

針對我縣欠發達地區範圍廣、農民增收難的實際,我縣還創造性地提出了發展農村來料加工業的思路,制定出臺農村來料加工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通過成立農村來料加工業經紀人協會、實施“百名經紀人培育”等工程,順利實現農村來料加工點300個、年加工費發放近億元的目標,全縣農村來料加工點從業人員達到7000人。

聚焦鄉村振興戰略,我縣還大力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522”計劃(即每年培訓50名高級農村實用人才,200名中級農村實用人才,2000名初級農村實用人才),到2020年,新增高級農村實用人才150名,中級農村實用人才600名,初級農村實用人才6000名,為打造五個文明協同並進的現代化美麗鄉村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人才工程 驅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

躍龍成校舉辦小水果栽培技術培訓班,帶動農民致富。

“借智”鄉賢

奏響發展“協奏曲”

“我建議村裡採取‘網上+網下’管理模式,搭建流動黨員定期學習交流平臺。”“外出的黨員鄉賢創業成功了,更要想著為村裡發展乾點事,為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出力。但也需要村裡搭建合適的歸鄉‘創業’平臺。”今年初,胡陳鄉28位鄉賢齊聚一堂,針對村莊發展、村黨支部建設、黨員發展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開展討論。

近年來,我縣著力挖掘和用好鄉賢資源,發揮鄉賢在推動當地建設、招商引資、招才借智的作用,從而助力鄉村發展。由鄉鎮(街道)主要領導帶頭,在春節期間以外出鄉賢專題座談會、新春流動黨員專題黨課等形式,對當地如何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助力家鄉發展進行會診。

“一年時間,村莊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變化,實在是想不到……”在長街鎮青珠鄉賢議事會第二屆鄉賢新春茶話會上,鄉賢代表驚豔於村莊的美麗蝶變。作為我縣首個成立的村級鄉賢議事會,青珠鄉賢議事會吸引了70多名大學教授、文化名人和企業家前來參加,去年議事會上確定的文化禮堂建設、中心村建設和村口節點工程改造等近10個工程,今年已初見成效。今年初,深甽鎮一封家書喚百餘名海內外鄉賢回家,召開首屆鄉賢大會,共話鄉音、共敘鄉情、共謀發展,讓鄉音、鄉情源源不斷地傳遞下去、傳播開來。

據瞭解,今年春節期間我縣開展座談會、專題黨課20餘次,500餘名鄉賢提出意見、建議3000餘條。“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生根離不開鄉賢、黨員幹部的參與推動。今後,將繼續實施‘能人返鄉創業工程’,引導鄉賢回鄉參與村莊建設,服務農村發展,激發他們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熱情。”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同時,我縣還整合鄉村內外多元優質人才結構,形成人力資源的合力,他們與返鄉離退休幹部、鄉村知識分子等構成了“新鄉賢”,寧海女婿丁一牧就是其中的一位。

“這個老房子能不能變成一個獨具風情的洋酒吧?”他腦海裡冒出一個想法:最大可能保留老屋的建築外觀,室內則按照五星標準打造,以後,這座酒吧既可以作為外商的聚會點,還能為村裡吸引客流。這位盡心竭力做著規劃的法國大叔就是小村請進來的“洋助理”,中文名叫丁一牧,寧海女婿。

河洪村曾是寧海的落後村,因為村裡缺乏懂經營的人才,守著好資源卻不會運作,街道和村幹部們確實著急。偶然的機會,小村遇上了丁一牧,他見多識廣,列舉了國際上很多保護村莊的經驗,聽得村幹部很興奮。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小村鄭重向丁一牧發出了邀請函,請他擔當“村主任助理”。

如何把外出的鄉賢呼喚回家、紮根家鄉?我縣還深入實施“能人返鄉”工程,去年村(社)換屆共引來40%的返鄉“能人”。胡陳鄉岙裡王村王愛青放棄天津紅火的傢俱生意,回到家鄉任職。在她的發動下,村裡流轉來200畝山地,還將村民的獼猴桃林集中起來,建起獼猴桃園,成立彩雲果蔬專業合作社,動員村民入股,統一管理、銷售。去年,村裡獼猴桃豐收了,她又利用人脈資源,解決了5萬斤果品的銷路,為村裡增收40餘萬元。

築巢引鳳棲,花香蝶自來。寧海為人才發展營造的良好環境,激盪著更多的鄉村人才撲下身子、擼起袖子奮鬥在鄉村發展的第一線。大賴村外出創業能人組團投資1800萬元籌建文化禮堂,豐富村民文化生活;“鄉賢議事會”、“鄉村智囊團”……為村民發展出謀劃策、出錢出力。據不完全統計,在寧海,已有200餘名在外鄉賢返哺桑梓,不當老闆當村官,能人變親人,成為鄉村振興的“活水”。

人才工程 驅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

2月20日,在寧海海外鄉賢招才引智工作座談會上,縣領導向吳昌永、唐武斌、王定軍等9位寧海籍海外鄉賢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