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湖北巴东“尖刀班”有个女班长:她“驻”在村民心里

今年3月,听说组织派了一个女同志来村担任“尖刀班”班长,各种质疑、猜测成了村里最热门的话题。

湖北巴东“尖刀班”有个女班长:她“驻”在村民心里

4个多月过去了,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竹园淌村渐显变化:生产生活用水难缓解,道路整修到产业基地,脱贫产业快速发展……“尖刀班”班长陈永久,在村民中的口中依然热度不减。

3月12日,竹园淌村村支“两委”部分成员与班长见面,看见这个皮肤白皙,带着近视眼镜、文文弱弱的女同志来驻村,并担任“尖刀班”班长,心里滴沽:这个女同志能把我们村工作干好吗?怎就不派个有农村工作经验的男同志来呢?

而作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派驻村“尖刀班”班长,陈永久当时也有些忐忑。竹园淌村位于恩施东大门,与宜昌市的长阳、秭归两县毗邻,素有鄂西门户之称,平均海拨1400米,山大人稀,农户居住分散,全村21个村民小组,402户1502人,村级组织软弱,基础设施短板较多,增收产业短缺,群众有怨言,全村仅贫困户就有190户614人,属重点贫困村之一。

怎样才能为贫困村民趟出一条脱贫致富路?进村首次村、组干部会,陈永久从几个村、组干部发言中,觉察到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现象较为突出,这样的情景令她始料不及。

“扶贫攻坚战役胜败与否关键看村级党组织。”陈永久说。进驻村后,她就和扶贫工作队将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带领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党员民主评议,不定期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等方式,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增强村支“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干部作风有了较大转变,村里的一些矛盾纠纷干部也会主动上门化解。在此基础上,她和扶贫工作队结合竹园村实际,指导村民委员会制定了村财务管理、矛盾纠纷调处等多项规章制度。

“陈班长坚持5+1工作模式,为村脱贫攻坚工作奔波劳累,我们更应该努力跟着干。”村党支部书记李罗平眼里充满敬佩。扶贫工作如何打开局面?作为“尖刀班”班长要做的是带领扶贫工作队和“尖刀班”成员首要的任务就是摸清家底、熟知现状等。一个月时间,阵永久带领扶贫工作队和”尖刀班”成员走遍了竹园淌村山山水水,走访了全村建档立卡户贫困户。在她的工作日记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村里那家贫困户贫困到什么程度?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村里那条道路需要维修、加宽、硬化?那户房子需要维修、加固?……都密密麻麻记录在案,并注有哪个应先解决、哪个可缓解决,哪个可后解决的醒目标记。

湖北巴东“尖刀班”有个女班长:她“驻”在村民心里

全村190户建档立卡家贫困户的情况,陈永久都熟透于心。她与驻村扶贫工作队设计了竹园淌村脱贫攻坚作战图,与驻村扶贫工作队加班加点完善档案资料、理出了以基础设建设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发展的脱贫攻坚思路。

在走访7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世兴时,陈永久询问得知,今年55岁的张世兴,家有6口人,张世兴和妻子都属重度残疾,陈永久帮其争取纳入了低保,儿子读高二,因学杂费、生活费有困难,面临失学,陈永久多方奔走,联络好心人士给予资助,并多次到家看望慰问,一起聊家常,谈生产,鼓励张世兴夫妇克服暂时困难,好好生活。“陈书记是个好班长、也是我们家的恩人,若没有她的帮扶,我的孩子就会失学。”张世兴逢人便说。

湖北巴东“尖刀班”有个女班长:她“驻”在村民心里

在入户走访调研中,陈永久发现群众迫切盼望解决出行难、运输难、饮水难问题,她和驻村扶贫干部崔恩一起跑项目,多方争取资金,现场协调、督战。4个多月时间,整修了1组至14组产业区间道12公里,解决了80多户农户农资难运进、农产品难运出的问题。在7组新修涵洞一座,解决了一遇雨水期就通不了车的困难。在2组、4组、5组、7组、11组、12组各新建饮水池1口,破决了6个村民小组村民饮水困境。

目前,村委会周边的排水沟正在开挖、浆砌。宋家沟至香龙山7.5公里道路硬化,村文化广场扩建、农网改造升级、全村水利管网、表井建设、三座公路涵洞修筑等也正在全面推进。“要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必须以产业为支撑。”陈永久说,“我既然是来扶贫,不能只给村民留下一些硬件设施就走人,我不但要为这里‘输血’,更要让这里能‘造血’。”通过走访,陈永久深深感受到群众对脱贫致富的渴望,她与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商定,支持巴东县黄连坪农业开发公司在村租赁农户土地,建设标准蔬菜大棚548个,种植番茄350亩、辣椒150亩,吸纳65户贫困户在基地务工增收。同时,带动竹园淌村60户贫困户种植番茄、辣椒480亩;引导贫困户种植贝母、黄连等中药材和水果;扶持贫困户发展畜牧养殖业。如今竹园淌村已形成了脱贫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这些扶贫产业项目的背后无不倾注着陈永久的心血和汗水。

湖北巴东“尖刀班”有个女班长:她“驻”在村民心里

“天地间有秆秤,那称砣就是老百姓”,正是陈永久这种心里时刻想着群众的实干精神,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赞誉。谈起这个班长,村文书朱志贤深有感触地说:“陈班长刚来村里时,乡亲们总是用怀疑观望的眼光看着她。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用行动打消了乡亲们的顾虑,让乡亲们知道她是真心来为村里做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