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人才爭奪戰”硝煙瀰漫,盲目搶人背後到底隱藏了哪些深度危機?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葛優在影片《天下無賊》中的臺詞一語道破瞭如今人才的價值。也正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都信奉“得人心者得天下”,近年來,“新一線”、二三線城市的“搶人大戰”也愈演愈烈。

在經濟發展、區位拼不過“北上廣深”的前提下,那些加入“人才爭奪戰”的城市又是怎麼做的?

“人才爭奪戰”硝煙瀰漫,盲目搶人背後到底隱藏了哪些深度危機?

顯而易見——燒錢。這個被互聯網企業用爛了的老梗,如今卻在“人才爭奪戰”中被頻頻啟用:百萬人才補貼”、“千萬購房優惠”、“租房即可落戶等等層次不窮吸引人才的方法越來越多。

“人才爭奪戰”硝煙瀰漫,盲目搶人背後到底隱藏了哪些深度危機?

舉兩個案例:

案例一:為了吸引高新人才,2018年1月9日,天津市公安局對外發布了服務民生服務企業“雙十條”措施。其中,最重磅的一條就是:實行引進人才“租房落戶”政策!

大致意思是天津成為全國首個“租房即可落戶的直轄市”。這個政策可能讓隔壁的“北漂族”們心動了三秒鐘。

“人才爭奪戰”硝煙瀰漫,盲目搶人背後到底隱藏了哪些深度危機?

案例二:長沙、南昌、瀋陽、呼和浩特等城市均提出“中專以上學歷零門檻落戶”政策,只要在當地工作、具有專科以上學歷或技師以上職業資格的人才均可落戶。就這麼簡單。

“落戶”這個在“北上廣”難如登天的問題,卻在這些城市輕而易舉就可以辦到。而這些為了招攬人才而頒佈的落戶、補貼政策,也確實為這些城市的人口淨增數據提高了很多。

“人才爭奪戰”硝煙瀰漫,盲目搶人背後到底隱藏了哪些深度危機?

但是,幾年過去了,我們卻發現,那些曾經在“搶人大戰”中獲得勝利的“新一線”、二三線城市,在經濟發展、城市特色建設、樓市紅海等方面,卻並沒有獨佔鰲頭,異軍突起。

問題出在哪兒?

人才也搶到了,經濟發展、城市房價、城市排名不是應該越來靠前嗎?

例如合肥這座城市,在2016年初,合肥的房價以漲幅超過48.4%,漲幅排名,全球第一,而2016年合肥淨增人口卻相較於前一年減少1.5萬人。

“人才爭奪戰”硝煙瀰漫,盲目搶人背後到底隱藏了哪些深度危機?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按理說,需求市場的增長帶動房價的增長,而需求市場的增長又來源於人口數量的增長。這裡我們說的合肥房價卻恰恰和人才(人口)淨增成反比。

這座以工業為主的城市,經濟發展在中部各個城市當中也表現平平,卻因為房價漲幅火了一把。

由此也論證了一個道理:與城市發展不匹配的人才未必能促進該城市的發展。盲目的加入“人才爭奪戰”,也只會讓本身存在的詬病越來越多,導致更深的危機。

我們繼續舉例:

2017年成都以36.43萬淨增人口居於首位,假設我們把淨增人口與人才佔比按1:5來區分,顯而易見,在人才數量上,成都的人才淨增量卻遠遠高於杭州、上海、南京等城市,但是在城市特色經濟發展速度、房價漲幅以及城市排名上,成都跟以上三個城市差距懸殊。

“人才爭奪戰”硝煙瀰漫,盲目搶人背後到底隱藏了哪些深度危機?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盲目搶人的結果,反而會造成城市擁堵、物價上漲、城市環境越來越差、薪資水平偏低、人才過剩等社會問題。

而以上這些問題,在得不到緩解的情況下,對未來城市發展會造成巨大影響。

每一座城市,都有不同的城市特色產業鏈。例如:杭州的互聯網產業、上海的金融產業、長沙的文娛產業。而這些特色的產業鏈,需要與之匹配的人才來促進其發展速度,反之,則會留下詬病。

在眾多盲目加入“人才搶奪戰”的城市當中,昆明可以算是大環境中的一股清流。

在人才招攬方面,昆明與其他城市不同的是:用以吸引人才的各類福利和補貼,並不是由政府發放,而是以用人單位、特定產業為主導,對特定的人才進行激勵。

這也就造就了早前刷爆朋友圈的《600萬購房補貼+120萬年薪!雲南這些單位為搶人放!大!招!》

等新聞。

“人才爭奪戰”硝煙瀰漫,盲目搶人背後到底隱藏了哪些深度危機?

按照城市發展實際需求招攬的高新人才,會更加精準,對於城市發展產生的作用也會更大。

這就好比企業招人,HR和公司管理層應該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在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對人才的選擇標準肯定都是不一樣的,並不是“廣撒網”,優秀的人才未必能為這個企業的發展帶來大的幫助,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人才爭奪戰”硝煙瀰漫,盲目搶人背後到底隱藏了哪些深度危機?

例如,一個企業在初創階段,它需要有夢想和激情的人,對產品和市場都要有一定的獨到眼光,專業能力較強,而不是養一群整天悠閒安逸,對於產品發揮不出任何作用的員工。在企業穩定發展期,需要嚴格執行公司制度具備執行力的人;在公司的變革期,需要有魄力和戰略思維的人。

反之,則會為這個企業的發展埋下危機,造成用戶流失、產品競爭力下降、口碑惡劣等一系列問題。

移動互聯網時代,一款產品最好的傳播方式是以用戶體驗為主,讓用戶可以自發式的口碑傳播,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用戶體驗決定產品的“生與死”,前幾天宣佈破產的小鳴單車,大致也是早期用戶口碑差、後期被資本巨頭打壓而釀成的悲劇。

同樣,一座城市如果從多方面努力,對外形成好的口碑,我相信,不論補貼與否,也會受到越來越多人才的青睞。

最後,話題回到我們的城市“人才爭奪戰”。

每個城市招攬人才也是一樣,要“知己知彼”,熟悉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放大優勢,弱化劣勢。用精準的方法引入一批批“適合城市發展”的高新人才。

也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人才爭奪戰”中真正的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