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三体》中的“割船计”在现实中是怎样进行的?|《寰宇微视》

《三体》无疑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用瑰丽的想象和深沉的哲思在读者心中留下了震撼的刻印,为这个绚烂却沉闷的时代投下一线耀眼的光明。其中关于“割船计”的描写,以大胆的设计和静谧的残酷,勾勒出一幕扣人心弦的生死较量。

《三体》中的“割船计”在现实中是怎样进行的?|《寰宇微视》

现实中,虽没有发生如《三体》所描述的“割船计”,但对大型船只的切割却是经常进行的,尤其是在打捞处理那些发生意外倾覆的船只时。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海难打捞时是怎样对大型船只进行切割的,以及号称史上最昂贵的海难事件——“歌诗达协和号”触礁事件。

“歌诗达协和号”超级豪华邮轮是堪比“泰坦尼克号”的存在。不同的是,“歌诗达协和号”要更大、更豪华、更先进;遗憾的是,它们都触礁沉没了……

《三体》中的“割船计”在现实中是怎样进行的?|《寰宇微视》

Photograph by Sarah Owens

2012年1月13日“歌诗达协和号”因船长指挥不当在意大利海岸触礁搁浅。当时船上有4232名乘客,触礁事故不仅导致32人不幸罹难,也造成了约20亿美元的天价处理费用。船长因指挥不当以及在事故发生后没有指挥疏散反而弃船逃走,被判处16年有期徒刑。

《三体》中的“割船计”在现实中是怎样进行的?|《寰宇微视》

Photograph by Yanick Sgaga

对事故船体的处置工作开始于2012年3月,但要处理长达290米,排水量11.5万吨,有1500间客房,4个泳池和网球场的“歌诗达协和号”,是一件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三体》中的“割船计”在现实中是怎样进行的?|《寰宇微视》

按照经验,对于大型事故船只的处理经常会采用切割成小块再分别运走的方式——打捞公司会在船只两侧固定两个平台,每个平台上放置大型绞盘,绞盘间用穿过船体的钢缆链接。

《三体》中的“割船计”在现实中是怎样进行的?|《寰宇微视》

钢缆粗糙的表面犹如金刚石一般坚硬,在大马力绞盘往复的拉扯下,随着平台的不断升高,钢缆一点点将事故船体切割开来。

《三体》中的“割船计”在现实中是怎样进行的?|《寰宇微视》

切割下来的较小船体,再被一块块拖走,最终达成对大型事故船只的处理工作。而采用这种切割的方法,通常要在海上耗费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处置,还非常有可能对附近海域造成污染。

《三体》中的“割船计”在现实中是怎样进行的?|《寰宇微视》

为了将沉船处理的污染降到最低,打捞公司对“歌诗达协和号”采取了不一样的处理方式——他们先在船只露出水面的一侧焊上钢铁制浮箱,这些浮箱将在船只转正的时候作为配重,而在扶正之后则作为额外的浮力来源,保证船体能再次漂浮在海面。

《三体》中的“割船计”在现实中是怎样进行的?|《寰宇微视》

Photograph by Giovanni Giuliani

2013年9月,打捞作业进入最后阶段,几百位工程师将卡在海底的龙骨作为支点,用液压设备驱动36条钢缆帮助扶正船身;扶正的过程中还要缓慢的往船体露出一侧的浮箱中注水,利用重力协助船只翻正。

《三体》中的“割船计”在现实中是怎样进行的?|《寰宇微视》

用了将近19个小时,“歌诗达协和号”的船身终于被翻到正常位置,接下来打捞公司将在另一边船侧也焊上浮箱。随后“歌诗达协和号”将被固定在岸边,等待风势强劲的秋冬季结束后,于春季送回造船厂解体报废。

而相关打捞作业的过程也被国家地理拍成了纪录片《透视内幕:歌诗达协和号触礁惊魂》(INSIDE COSTA CONCORDIA: VOICES OF DISASTER)

《三体》中的“割船计”在现实中是怎样进行的?|《寰宇微视》

国家地理合股企业(National Geographic Partners LLC,简称NGP)是国家地理和21世纪福斯的合资企业。自国家地理成立130年来,一直将探险和探知世界为核心发展理念。如今,NGP将覆盖全球的国家地理电视频道与国家地理杂志、新媒体,品牌授权,以及体验娱乐等资源全面整合,旨在把更多、更新、更深入的讯息分享给公众。目前,国家地理通过45种语言,触及遍布全球171个国家,超过7亿3000万人。与此同时,NGP每年会将收益的27%回报给非营利组织——国家地理学会,用于支持科研、探险、保育和教育等工作。官网:

www.natgeo.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