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现在每个村都有一个合作社,大家对于农村的合作社有何看法?

释普琪


根据我们的抽样调查,中国的农业合作社从试点到发展已经差不多20多年的时间,但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的农村合作社尚未按市场机制运行,合作社的功能和作用还未真正发挥出来,与相邻的韩日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第一、中国的农业合作社发展比较快。农业合作社是中国农村现代农业经济组织模式,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善,中国的农村合作社进入高速发展期。2007年我国农民合作社仅为2.64万家,入社的成员为35万个。到2017年7月,我国农民合作社数量已达193.3万家,是2007年的73.22倍,实有入社农户超过1亿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6.8%。



第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形式多种多样。中国的农业合作社已由传统的种养殖合作向生产要素全方位合作发展,已发展出种植养殖型合作社、农资型合作社、农业机械型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流转合作社)、劳务合作社、休闲旅游合作社、社区合作社和金融合作社等组织。对优化农村资源和产业布局、农村规模化经营、特色经济开发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的生产力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三、中国的农村合作社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大部分合作社运营的好坏与否,主要取决于合作社的带头人,合作社的组织能力和管理经营能力还比较弱,缺乏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方式落后,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偏低,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弱。还有相当一份合作社只是挂了合作社的名,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运作起来。

第四、合作社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中国的东部地区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农业合作社发展起步早,已经逐渐的走向了企业化经营,发展势头良好,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和偏远地区,合作社发展比较缓慢,发展也比较粗放,合作社的竞争能力比较弱。



总之,适应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适应城乡统筹发展,适应中国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合作社有较快发展,但发展数量多,发展质量不高,这正是农村振兴亟待解决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