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大理鄭家莊:七個民族一家人

◆摘自:《一家人,過日子:雲南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報告》

“話都說不到一塊”的七個民族,卻親如一家。

大理鄭家莊:七個民族一家人

丨廣場上盡情舞蹈的各族村民(段正孝 攝)

這是一張全家福。

你看,有穿藏袍的扎西、有披星戴月的胖金妹、有身著筒裙的卜哨,這張全家福裡有漢、藏、白、彝、傣、納西、傈僳7個民族,這不是最炫民族風的擺拍秀,全是本色上鏡的鄭家莊村民。

在這兒,實行著多民族議事決策、多民族當家作主、多民族約定村規、多民族群防群治的基層民主管理方式,多年來保持“零上訪”、20多年沒有一起刑事案件……各民族沒有血緣關係,卻親如一家。

大理鄭家莊:七個民族一家人

丨親如一家的多民族

這是一個叫鄭家莊的大家庭。大理州洱源縣三營鎮共和村鄭家莊村民小組,位於洱海的源頭。

據記載,這裡曾是唐初六詔時期的施浪詔故地。元世祖忽必烈入大理時以三營為吐蕃襟喉,留軍三百戶鎮守。其中兩名鄭氏將領鄭指揮、鄭冠軍便駐紮於今天鄭家莊所在之地,不斷繁衍生息形成村落,因村內居民以鄭姓者居多,故名鄭家莊。

早些年,鄭家莊的原住民是白族和漢族。

1959年5月1日,村子裡迎來了第一批由國家安置入住鄭家莊的藏族和傣族村民。

大理鄭家莊:七個民族一家人

丨納西族農家樂(劉瑜澍 攝)

“那一天,隊上的人敲鑼打鼓,在村口迎接他們,村上的會計負責他們入村的登記工作。當時村子裡是集體食堂,大家問好人數準備了足夠的飯菜,隊上也及時將新遷入的9戶人家安排入住到了本村的4個家庭中,房子大的家庭接收了6戶人家。”

曲登一家的祖輩結束了遊牧生活,搬到鄭家莊,這裡人多地少,村民們過著貧苦的生活,然而定居在此的漢族和白族幫助了他們。

“我們遊牧民族,不懂生產生活的原理,所以收割管理這些方面我們都不知道。在那個時間,村裡面的漢族和白族就教給我們怎樣去種植、怎樣去管理、怎樣去收割。”曲登說。

大理鄭家莊:七個民族一家人

丨乾淨整潔的鄭家莊(劉瑜澍 攝)

從那時起,鄭家莊就埋下了團結的種子。從此,藏族、傣族、白族和漢族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後來,陸續遷入了彝、納西、傈僳等民族,這樣,一家人一起過上了好日子。

早些年,在外從事藥材交易的藏族村民先富起來了,20世紀80年代初,他們回到村裡,開始帶著其他民族的村民一起經營藥材生意。

鄭家莊人的習俗信仰不盡相同,語言不通,“話都說不到一塊兒”的村民相互幫扶,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一個叫做共同發展的願望。

大理鄭家莊:七個民族一家人

丨鄭家莊民族團結全家福牆畫(劉瑜澍 攝)

種大蒜時,村民王東初家的地裡幹活的都是鄉里鄉親,你數數,幹活的11人裡,有漢、藏、白、彝、傣、納西6個民族。“這個大蒜的牌子叫民族團結,價格要高一點點。”有村民開玩笑說。

鄭家莊的村民不是一個民族,卻親如一家人。

我是藏族,我是白族,我是納西族……重要的是我們都是中華民族,這是鄭家莊人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兒。

鄭家莊給老人們慶祝重陽節的傳統已經延續了20多年,除了傳承敬老愛老的美德之外,有點小摩擦、小矛盾的兩家人被刻意安排在一張桌子上吃飯,相互敬一杯酒,這件事情就這樣了,從今以後不要再說了。

這就是一家人面對磕磕碰碰時的解決方法。

假如你來到鄭家莊,你會看到一座造型奇特的涼亭,有7個民族的建築樣式和文化符號,這是7個民族和諧共處的真實寫照,也是一張“全家福”——建築版“全家福”。

延伸閱讀

2006年,鄭家莊被列入雲南省第一批民族團結示範村;2014年10月26日,時任雲南省委書記的李紀恆深入鄭家莊農家宣講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給予鄭家莊“依法治村一面旗”的高度評價;2015年2月,鄭家莊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鄭家莊成為雲南民族團結和諧村寨的一個生動樣本。

大理鄭家莊:七個民族一家人

建築是人文的凝固劑,鄭家莊的涼亭,凝固了七個民族的建築符號,也凝固了七個民族的相親相愛,是一張可以延續千年不褪色的鉑金版“全家福”。

大理鄭家莊:七個民族一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