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安邦智库:知识经济,乡村振兴的活化剂

安邦智库:知识经济,乡村振兴的活化剂

知识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独立于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经济、以原材料和能源为基础的工业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所有知识上的经济。

从那时起,如何利用知识促进发展便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焦点。在我们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当下,知识经济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更加值得我们思考。

中国现在的乡镇有四万多个,不少都具有鲜明历史文化背景和区位优势的,寥若晨星。但绝大多数乡镇都是高科技、知识、文化的洼地,而且受城市化影响,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人才资源极度匮乏。

在这样的背景下,安邦智库首席研究员陈功认为,在一些小的空间里,比如小的村镇,知识经济可以发挥更为显著和卓越的作用。

知识分子、文化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会表现得更为突出和明显,所以知识经济的引入,对乡村经济的活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大多数乡村来说,他们并不缺少资源,只是囿于人才、知识、文化、科技水平的不足,不能很好地对自身资源进行挖掘、加工、利用。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借助知识的力量加以推动,提高当地人知识水平,共同挖掘自身资源,提高技术生产水平,有创意地包装自己,找到适合的市场销路,不仅能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而且随着产业日益发展还能吸引更多人才回流,形成良性循环。

郑家庄的致富奥秘

以田野调查作为重要研究手段的安邦智库从来不吝啬精力到最能反映中国当下问题的基层去看看。云南洱海县三营镇郑家庄就是这样进入了安邦研究视野,这个人口仅五百多人的小村庄,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让村民人均收入上升三倍,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要说起郑家庄的致富奥秘,就要从该村的 “致富带头人”曲登说起。凭借自己对藏药的熟悉,依托当地中药材种植优势,曲登走上了药材经营之路,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药材大王”,也成为了村里唯一先富起来的人。

曲登并没有满足于自己的成绩,而是要帮助乡亲们一起发展致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于是,他从亲戚朋友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动员亲戚朋友和他一起闯市场,做中药营销。

起初,乡亲们因为没文化、见识浅、胆子小,尽管心里十分羡慕曲登,但也不敢跟着干。为了帮助乡亲们尽快掌握中草药材的营销知识,曲登一有空就向乡亲们介绍经验、传授方法、解决难题、帮助乡亲们掌握市场运行的规则。渐渐地,乡亲们的思想观念转变了,不分民族、不分族姓,都愿意跟着曲登走南闯北。

今天的曲登不但带领郑家庄完成中药营销收入突破四百万元大关,还还推动了当地药材种植、初加工等相关产业的有序发展,使村民具备了“忙时为农,闲时为商”的双重身份。

用知识经济来致富,台湾桃米村的故事可能更为人所知,十多年前台湾桃米村,跟现在国内大部分农村一样,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只有一些中老年人留守,农业衰退、经济落后、不过1999年的一场地震扭转了这里的颓势。

这场7.6级的大地震把桃米震出了一个“坑”,也让这里成为了“明星灾区”,农村产业没落,人口外流自然而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进而带来了众多社会资源的投入。

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发现,桃米其实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蛙类,桃米;蜻蛉等特有物种数不胜数,于是,以“青蛙”为文化符号恢复基础设施建设便如火如荼的展开,甚至面向村民开设了系列生态课程,培养了许多“生态讲解员”。

虽然一开始,村民们对每天都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课,也有过不理解和抱怨。但慢慢地,他们的观念开始转变,逐渐接受了新思想,通过培训知识,了解了当地的生态资源和经济价值,自觉加入到重塑家乡的队伍里。

如今,在这里,看青蛙、观蝴蝶已经成为桃米村生态旅游的经典项目,讲解员带领游客顶着漫天星斗,踏着清冽的溪水,打着手电在沼泽泥地里寻找意外之喜也让人津津乐道。

不仅如此,2014年,以桃米为原型的3D动画电影《桃蛙源记》感动许多人的同时,也让大家看到,不仅限于青蛙观光、生态旅游,桃米的产业链条也在不断地延伸和生长,或许未来还会触及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领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人尽皆知的一句名言,毫无疑问,不管是在郑家庄,还是在台湾桃米,他们的发展无疑都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用知识为乡镇注入了产业动力和生活气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扮演着推动者的角色,既是整个发展的开端,又引领着整个发展。这意味着,在借助知识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要重视知识分子的力量,多开展校地联合等活动,引入知识,活化乡镇,才能更好的助力乡村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