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重慶忠縣“節儉哥”楊驊生命定格扶貧一線

重慶忠縣“節儉哥”楊驊生命定格扶貧一線

△8月15日,楊驊到貧困戶家瞭解情況。

重庆忠县“节俭哥”杨骅生命定格扶贫一线

△8月15日,楊驊將節衣縮食省下的錢買禮品到貧困戶家慰問。

重庆忠县“节俭哥”杨骅生命定格扶贫一线

△楊驊逝世前一天的筆記。

重庆忠县“节俭哥”杨骅生命定格扶贫一线

△楊驊辦公桌上的藥品和下鄉戴的草帽。

重庆忠县“节俭哥”杨骅生命定格扶贫一线

△楊驊在金雞鎮傅壩村的辦公室兼臥室。

8月21日上午8時20分,忠縣安監局幫扶集團駐該縣金雞鎮傅壩村扶貧幹部楊驊,因過度操勞心臟驟停倒在了脫貧攻堅的一線,人生永遠定格在48歲。他的逝世在忠縣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受楊驊幫助的貧困群眾提及此事更是淚流滿面,他們中的不少人悲痛地說,“太可惜了,為我們背穀子解難題的人怎麼說沒就沒了”。

忠縣縣委常委、縣委農工委書記袁德祥說,楊驊用自己的熱血青春,譜寫了一曲扶貧工作的無悔讚歌;用自己的赤誠忠心,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答卷;用自己的寶貴生命,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

一心扶貧的他倒在了一線

重庆忠县“节俭哥”杨骅生命定格扶贫一线

△楊驊遺像

8月27日,記者驅車行進4個多小時,從主城出發,來到偏僻的金雞鎮傅壩村。村黨支部書記陳廷虎告訴記者,8月21日7點多,楊驊曾三次打電話給他,叫他喊村幹部儘量早點到村委會辦公室,商量入戶督促危房改造的事,大家到辦公室後,正在商議時,楊驊突然間大汗淋漓,感覺身體不適。

“我們催促他趕緊去換衣服,再一起去看醫生,等了好一會兒,他還沒出來,我就去他房間,結果看到他仰躺在床上,臉色發白……”陳廷虎說。

此後的十幾分鍾之內,陳廷虎喊來附近的村民給楊驊揪痧、用針刺手指放血,又聯繫120急救車趕到。但經搶救無效,楊驊永遠倒在了脫貧攻堅一線。

“楊驊工作認真負責,一直都是今日事要今日畢,不論幾點,做完了才肯休息。駐村扶貧時他週一到週五從不回家,每週五傍晚我們一起從村裡回縣城,都是我們反覆催他,常常等他忙到八九點才出發。”與楊驊一起在傅壩村駐村扶貧的忠縣安監局幹部黃建國說。

在黃建國的帶領下,記者走進村委會二樓的一間小辦公室,這間辦公室靠進門左側是楊驊的床,靠窗的位置是楊驊的辦公桌,桌上整齊擺放著各類扶貧資料和法律書籍,在書架裡,還有多本記錄扶貧事項的日記本。“我們都是寫一本扶貧日記,楊驊做事仔細,要把各類事情梳理詳細並進行分類,同時寫了很多本。”黃建國說。

陳廷虎說,楊驊在蜂水村幹了一年多,今年7月初調到傅壩村擔任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隊長時,蜂水村村民不願意他離開,都到村口哭著送他。他到傅壩村,一個多月幾乎跑遍了所有的貧困戶家庭,還系統梳理了村裡70戶這兩年已脫貧和未脫貧家庭的情況、幫扶聯繫人、聯繫電話、情況變動等,實現一張表格全記錄,為此做了大量的基礎工作。

去世前一晚還在走訪貧困戶

8月20日,楊驊去世前一天。在與鎮村兩級幹部一起研究多個事項後,下午5點多,楊驊約上陳廷虎,前往五組貧困戶張國興家中,落實D級危房改造的事。按照政策,張國興家的危房改造可以得到補助資金2.1萬元。但拆房和二次搬遷的費用沒著落,張國興不太願意改造自家的危房。

張國興說,楊驊當晚又反覆勸他住在危房裡很危險,一定要想辦法搬遷,還給他的幫扶聯絡人以及安監局領導打電話,希望幫他找點便宜的磚塊。

隨後,楊驊又前往自己結對幫扶對象、傅壩村三組貧困戶楊仲斌家。這是楊驊今年7月初到傅壩村後,第3次到楊仲斌家。這幾天,正是傅壩村稻穀收割的時候,楊驊幫手部傷殘的楊仲斌背完穀子,提出自己掏錢給他們家買雞苗餵養。

當天晚上,楊驊特意留在楊仲斌家吃晚飯。楊仲斌的大女兒楊梅今年考上大學,小女兒楊瓊即將讀初一。楊驊給兩姐妹講人生,叮囑她們好好讀書,將來撐起家庭,為社會作貢獻。

楊驊手機的通話記錄等顯示,當晚10點多,他還在給其他貧困戶打電話瞭解情況,解決問題。

為困難群眾服務,楊驊從不在時間上“討價還價”,他熱情飽滿,隨時準備接聽困難群眾的來電。他曾在自己的朋友圈寫到:“駐村工作是一門新課題,也是我人生中又一個新的起點,我很熱愛這份工作。”

蜂水村一組貧困戶蔣道華,楊驊引導他多種土豆、南瓜等山地蔬菜,還為其尋找銷路,今年5月,楊驊幫助蔣道華銷售土豆250公斤;傅壩村五組貧困戶陳義國,妻子腿腳受傷後家庭因病致貧,楊驊瞭解情況後,介紹陳義國到金雞鎮東干渠務工,每天能掙120元。

“楊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他對工作的熱愛。”陳廷虎舉例說,傅壩村裡的“四好公路”建設項目獲批後,為了搶抓進度,楊驊每天早上6點半就和村幹部一路出發,到野外搞測量,頂著烈日撐杆扯皮尺、撒石灰放線。

長期吃素卻為困難群眾送油送肉

在不少親友和同事的印象中,楊驊是一個節儉至極的人,有時還被戲稱為“節儉哥”。

“他長期吃素面、吃饅頭,身上只穿二三十元的網購衣服。”楊驊的妹妹楊琴哭著說,哥哥月工資三千多,要養兩個兒子,還要幫助貧困群眾,他從來不計較個人生活質量,考慮的都是別人。

陳廷虎也發現這個城裡來的駐村幹部非常節儉,“他就帶了兩件廉價的上衣,輪換著穿,經常不開葷,一問就是吃的饅頭、素面。”

記者在楊驊辦公室的床上看到,被子和枕頭由於使用太久,都已破損起毛,而床下只有一雙黃色的涼拖鞋。

“他對自己節省得有些苛刻,吃碗牛肉麵都捨不得,還常常教育娃兒要艱苦樸素,卻經常為貧困戶送油、送肉。”楊驊的妻子李正瓊說,8月20日清晨最後一次離家時,楊驊取了1000元,買了肉和水果,訂了雞苗,說是回村給貧困戶送去。

“他自學電腦維修,誰家電腦壞了,不管多晚都找他,他修了回來還要跟蹤情況問別人用得怎麼樣,不行了再跑去修。”楊琴說,當年楊驊調到行政服務大廳工作時整個大廳的電腦維護都是找他,後來安監局也是,下到扶貧村也是,從不找別人收一分錢。

“單位派他到縣行政中心取、交文件,他從來不坐出租車,雖然只需5元的出租車費,也完全可以由單位報銷,但他捨不得,總是走著去。”曾在縣安監局工作的縣紀委派駐縣委宣傳部紀檢組組長劉統山說:“領導交辦的急事,哪怕再晚,他在辦公室幹個通宵也要搞出來,太晚了就睡在辦公室,一個單位的辦公室有楊驊這樣的同志,沒有不放心的。”

不忘初心傳承好家風

重庆忠县“节俭哥”杨骅生命定格扶贫一线

△楊驊的兒子安慰媽媽說“爸爸走了,還有我們照顧您呢”。

很多同事、朋友並不知道,這個穿廉價衣服、吃素面饅頭的楊驊,其父是原忠縣副縣長。

“楊驊為人誠懇低調,他去世後,我們才知道他是退休副縣長的兒子,他一身正氣,總是滿滿的正能量,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敬重和學習。”金雞鎮扶貧工作隊隊員鍾華瓊說。

一位熟悉楊驊的朋友說,楊驊從不利用父親的影響謀私利,48歲了才是個副主任科員,妻子在公交車上做臨時工,大兒子待業,二兒子今年考上的大學,住房只有70多個平方米,一家人生活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我們家三代人都是忠誠的共產黨員,楊驊的爺爺曾參加過抗美援朝,後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工作,為了農村發展回忠縣農村當書記,一次在帶頭勞動時累得大口吐血後身亡;我也是出身農村,從鄉鎮、大區到局裡、縣政府工作;楊驊在糧食局、交通局、農機局都幹過,都是基層崗位,即使早些年扛糧袋,也無怨言。”楊驊的父親楊志剛告訴記者,他一直教育楊驊要不忘初心、抵制各類誘惑,為黨的事業、為服務人民群眾奮鬥終身。

“每次喊楊驊來看我們,他都說工作忙,一打電話來,我們談得最多的就是扶貧工作和農村問題。”楊志剛告訴記者,原本楊驊答應8月18日休息的時候來看他們,結果他要到單位值週末夜班就沒有來,“我理解他,扶貧工作要推進,安監工作也放不下。”

“楊驊每週五很晚才回家,週六週日又經常加班,為了等他,我們把每週五的晚飯時間定在晚上10點,但他總是說‘你們先吃,我等一下就到’。”李正瓊說,由於她早上4點就要上班,丈夫也是長期加班,一年到頭也吃不了一頓團圓飯。

連續5年被評為先進個人

“不奮鬥,你的才華如何配得上你的任性;不奮鬥,你的腳步如何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奮鬥,世界那麼大你靠什麼去看看。”這是楊驊發在朋友圈裡的座右銘。

“他連續5年被重慶市安監局評為安全生產統計先進個人。”忠縣安監局負責人介紹,2010年楊驊調入縣安監局,被安排在辦公室工作,工作內容主要是收發文件、檔案管理、流程追蹤、情況上報、生產統計等最平凡卻又非常繁瑣的事情。在長達8年的辦公室工作中,他總是埋頭苦幹,從不擅自離崗和請假,連續5年放棄公休假。

他曾奮鬥過的金雞鎮農村,扶貧工作也有了顯著的成效。據瞭解,蜂水村63個貧困戶,截至目前,只有6戶10人沒脫貧,村裡5個脫貧項目已全部實施完畢並經過市級驗收;傅壩村目前只有5戶14人沒脫貧,8公里長的公路擴寬項目順利推進。

“楊驊同志的赤子之心、高尚品德、優良作風、扶貧業績,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忠縣縣委常委、縣委農工委書記袁德祥表示,要學習他把“崗位當家庭”,愛崗敬業、任勞任怨、踏實肯幹;學習他把“工作當事業”,虛心好學、刻苦鑽研、積極向上;學習他把“奉獻當快樂”,甘於付出、樂於助人、無悔人生。

■記者手記

總有一種平凡讓我們淚流滿面

有的人,一輩子身在基層,卻堅守理想,為群眾辦了一件又一件的小事。

有的人,一生中力量卑微,卻不忘初心,溫暖了一個又一個鄉親的心。

時代也許不會記住一個個平凡的小人物,但總有一種平凡會讓我們淚流滿面。

楊驊就是萬千小人物中的一個,這個以“今日事今日畢”為工作原則的中年人,並未因位卑權輕而放棄對理想的堅守、對工作激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從他的駐村辦公室到他的家,我們看到了一個艱苦樸素、工作勤勉、樂於助人的楊驊,看到了一個不謀私利、不計得失、虧欠家人的楊驊,更看到了一個平凡至極卻令人感動至深的楊驊。

“不奮鬥,世界那麼大你靠什麼去看看。”這句楊驊生前喜歡的話告誡我們,無論身在何處,想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取得不平凡的成就,必須擼起袖子加油幹,畢竟幸福是奮鬥得來的。

(本文提及部分人名為化名)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張軍興 張瀚祥 攝影 鍾志兵 通訊員 李曉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