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中這兩個戳心的鏡頭

《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中這兩個戳心的鏡頭

感謝《延禧攻略》,讓我瘦了5斤。

我在跑步機上追劇,因為看得心情愉快,比平時多跑了一倍的距離,這的確是一部符合現代人思維的“爽劇”。

魏瓔珞鬥敗順嬪之後,對登門求和的皇后說:“我什麼都敢做,也什麼都能做,這就是寵妃的待遇。可要是當了皇后,凡事循規蹈矩處處拘束,我可做不來。皇后不主動招惹,我就沒有野心。說句實在話,魏瓔珞從來不怕鬥,越鬥越精神,您要繼續鬥我就奉陪到底,不過您打不倒我,我也扳不倒您,鬥來鬥去全白折騰,與其你死我活,不如偃旗息鼓,各自安好。”

《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中這兩個戳心的鏡頭

連宮鬥戰鬥機皇后都回答:“你倒是痛快!”這部劇,看得不就是個痛快?

看到這裡,包括我在內的絕大多數觀眾都很燃,魏瓔珞簡直就是替現實中的你我擺平難事手刃對頭。誰沒遇到過個把背後陰你的同事?誰沒碰上過借錢不還的損友?誰沒被志不同道不合的長輩叨叨過?誰沒見過背信棄義的假閨蜜互撕?但是,咱們大多數人都慫啊,做不到“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我們只能回家懊惱地想:“剛才吵架我怎麼沒想起來用這一句懟死她!”然後在心裡默默虛構一個自己大獲全勝的場景,平復現實中的憂傷。

魏瓔珞,是我們心底羨慕的樣子,主角光環、伶牙俐齒、敢說敢做,既有像姐姐一樣的直屬上級富察皇后護航,又有中年怪叔叔乾隆皇帝呵護,人生贏家也就是這樣的吧?

《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中這兩個戳心的鏡頭

更何況“社會魏姐”不僅手撕敵人過癮,撩漢也是一把好手。“你功成名就明明可以三妻四妾,但你偏不,你腆著臉上架子就愛我一個”,這種愛情夢想包括我在內,都曾經有過,但人家魏姐實現啦。從“欲擒故縱”到“引發好奇心”,到“建立獨一無二的相處框架”,魏姐和乾隆之間,情感的主動權實際把握在女方手中,這讓被男人氣到半死的我等普通女人羨慕卻不嫉妒。

真的,誰不想有一個魏瓔珞那樣開掛的人生呢?

可是,現實中的我們,卻像如懿一樣憋屈。

第一集看到中年周迅演繹花季如懿,那張填充過度腫脹的臉,我特別心疼。我這樣普通的女人都擔心長皺紋,何況對顏值依賴度巨大的明星呢?明星和凡人各有難處,有些委屈就像如懿給太后端雞湯那場戲。

《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中這兩個戳心的鏡頭

那時她還沒有改名字,依舊叫“青櫻”,聽起來像個浪漫的筆名,端著一碗滾燙的湯麵對成心刁難的太后,手指架不住碗底烙鐵般的燙,一個一個指頭換過來卻不敢打翻那碗湯,臉上不動聲色,除了謙卑,半點其他表情都不能流露。

這場戲周迅演得細節到位,讓人看得心生悲涼,就像前段時間流行的那個吐槽:“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她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

《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中這兩個戳心的鏡頭

不是嗎?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就從飛揚的少年,變成了灰撲撲的中年?

“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電視劇海報上這段描述如懿和乾隆感情的詩句,出自白居易的長詩《井底引銀瓶》,原來的作品很長,我摘幾句:

“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別。

憶昔在家為女時,人言舉動有殊姿。

嬋娟兩鬢秋蟬翼,宛轉雙蛾遠山色。

笑隨戲伴後園中,此時與君未相識。”

這首長詩講述了一對男女從自由戀愛私奔,到為了愛情結婚,然後遭遇柴米油鹽瑣事消磨,親人反目、父母蔑視而最終決裂的故事。無論是“井底引銀瓶”,還是“石上磨玉簪”,都是人間難以做到的事情,猶如一個女子在追尋和守護愛情的道路上漫長而險阻,也像如懿和乾隆在劇中由兩心相知到積怨成疾,最終離心訣別的過程。

少年時,誰不想嫁給愛情?

《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中這兩個戳心的鏡頭

中年時,才發現生活哪裡是有情飲水飽,分明是一場路障特別多的長跑:跑贏了事業,孩子沒顧上;跑贏了子女教育,卻難免失去自我;嫁給了愛情,卻沒想到當年的人會變心;選擇了財富,卻在人生的後半段太渴望真心。

再也沒有什麼“說走就走的旅行”,卻充滿如懿端著的那碗雖然燙手卻不敢放下,還不敢有絲毫懈怠的“雞湯”。

於是,很多古代的悲情故事,在曲人、劇作家的筆下都改成了歡喜結局,人們在怨懟生活時總願意相信希望。

所以,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樸,把白居易這出《井底引銀瓶》的悲劇改成了喜劇,名叫《牆頭馬上》,硬是讓分崩離析的才子佳人過上了結局圓滿的幸福生活。

《延禧攻略》是清代版“杜拉拉昇職記”,其中關於愛情的成分並不多,全劇最用心談戀愛的是傅恆,很難看到他文韜武略的過程,他絕大多數建功立業的行為都是為情所困之後的逃離,就像一部傳統愛情劇裡的女主角,只要被拋棄就發奮圖強然後逆襲崛起。

《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中這兩個戳心的鏡頭

至於魏瓔珞,她特別會自我排解和向前看,男人從來不是她的全部,而愛情的殘酷在於:愛得比較少的那一方,才會遊刃有餘,佔據“上風”。

所以,編劇讓她一路開掛,讓我們一直痛快。

《延禧攻略》有一段讓人心情很複雜的對白:

佘詩曼扮演的皇后白髮叢生,感慨說:“我是六宮之主,管理大小事務,自然老得快。你看魏瓔珞,這十年來,她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喜歡玩什麼就玩什麼,髮間還是烏油油的,一絲白頭髮都沒有。我雙眼佈滿紅絲,她還是碧青的眼白,烏黑的眼珠,三十多歲活得像個孩子。”

《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中這兩個戳心的鏡頭

宮女抱不平,說:“那是因為她自私自利!”

《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中這兩個戳心的鏡頭

皇后感慨:“我看她天底下誰都不愛,就愛她自己,愛得如珠如寶!”

是啊,越來越多的女孩更像魏瓔珞,她們把自己愛得如珠如寶,讓別人沒有機會輕慢,這不是自私,是自保和自勵。

很多觀眾再也耐不下性子去看一群女人為了搶一個男人打架的宮鬥戲,這並不是什麼愛情,而是爭奪生存和生育權利。可現在,越來越少的女人願意爭這個,她們寧可把精力花在自己身上,擁有更多資源和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

今天週末,我們看看劇,看看自己。

生活是一場逐漸負重的行程,我們就不必人工再給自己找負累,能卸下的擔子儘量別硬扛,扛不動時摔倒壓著的第一個是自己。

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和心力照顧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