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俄航母設備屢次故障引發起飛墜機,中國簡單改進解決問題

俄航母設備屢次故障引發起飛墜機,中國簡單改進解決問題

採用滑躍起飛甲板的常規起降航母,相對於彈射器航母來說,在戰鬥機的甲板擺放、組織調度和起飛能力上有所缺陷;但是它的優點也明顯:結構簡單可靠,造價低廉,可以減少大量崗位需求——人員開支(包括培訓、工資、福利待遇等)是軍艦全壽命週期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比如拿彈射器來說,火藥燃氣彈射器從來沒成為過主流的設計就不提了;美國在40、50年代的液壓彈射器,由於油液在活塞劇烈壓縮空氣時被點燃——類似柴油內燃機的壓燃點火原理,曾經多次發生爆炸事故而被淘汰。

後來的蒸汽彈射器消弭了起火爆炸的事故隱患,但是除了汽缸和活塞的正常使用磨損需要頻繁的維護修理以外,它在平時使用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概率導致彈射失敗。比如蒸汽控制閥門等部件,在使用中過度磨損而未被及時發現更換等原因,會導致蒸汽彈射功率不足的“彈射器過冷”故障。

俄航母設備屢次故障引發起飛墜機,中國簡單改進解決問題

圖:彈射器洩漏出的大量蒸汽

這個時候彈射出去的飛機無法達到最低起飛速度,升力不足以平衡重力,只能在脫離甲板以後墜海。此類事故從50年代起一直偶有發生,直到90年代以後還有F18也有栽在這上面的。而至於電磁彈射系統,它也不可能將故障率控制在完全是零的地步,類似的事故是完全有概率發生的。

相比彈射器來說,雖然滑躍甲板本身是個不活動的死結構,自身不會有啥么蛾子,卻也不代表它在飛機性能和其它因素正常的情況下,就百分百不出問題。在庫茲涅佐夫和遼寧號(原瓦良格號)上,都在戰鬥機起飛位置設計有可收放的止動器——或者稱其為輪擋。

俄航母設備屢次故障引發起飛墜機,中國簡單改進解決問題

圖:制動器攔住蘇33,

俄航母設備屢次故障引發起飛墜機,中國簡單改進解決問題

圖:止動器放平以後,蘇33加速起飛,注意發動機處於加力狀態

俄航母設備屢次故障引發起飛墜機,中國簡單改進解決問題

圖:庫茲涅佐夫號的整體結構式止動器,多次出現故障引發事故

俄航母設備屢次故障引發起飛墜機,中國簡單改進解決問題

圖:遼寧號該進了止動器結構,有利於排出異物,防止卡滯

輪擋的作用是使飛機不會在發動機將推力調節到最大狀態之前就移動,通過確保飛機在最大推力狀態下起飛,來提高艦載機的起飛安全性。但是輪擋本身也存在故障的可能性,而且確實導致過幾次事故——目前公開資料中披露的相關事故,都出現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

在蘇聯第一次進行蘇33的航母起飛時,就遭遇了輪擋故障。普加喬夫原本要駕駛T10K-2在105米滑跑距離的1號起飛位置起飛,但是止動器故障無法放倒,導致戰機在加力狀態下停留了十秒,大大超出了允許時間,擋流板被直接燒穿,六塊冷卻板斷裂。後來戰機在第二、第三起飛位置間起飛成功。

而另一次事故更糟糕,一架蘇33起飛時再次遭遇止動器無法放倒的故障;甲板人員示意飛行員關閉發動機——而就在推力下降的過程中,止動器突然放倒了。這個時候蘇33既不能靠起落架上的剎車停下來,又沒有足夠的推力完成加速起飛,最後以很低的速度衝出甲板墜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