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廣西鐘山:雜交水稻制種產業成農民致富“金種子”

廣西鐘山:雜交水稻制種產業成農民致富“金種子”

編記: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的核心產業,種業安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小小一粒種子在整個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過程中卻是“秤砣雖小壓千斤”,承擔著國家糧食安全。

鐘山縣嚴格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充分發揮農業部門行政執法和技術優勢,六措施發展壯大種子資源開發、種子繁育推廣,推動種質資源創新、確保良種供應安全,把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煉製成農民增收致富“金種子”。

廣西鐘山:雜交水稻制種產業成農民致富“金種子”

紅花鎮洞心村雜交水稻制種大豐收


優化區域佈局推動種質資源創新

鐘山引導區內外製種企業選擇近年實施過農業綜合開發水、渠、路橋條件較好,有制種技術基礎或具備連片制種條件的地方做雜交水稻種子繁育基地,最大限度發揮資源、產業、技術和市場等方面的比較優勢,推動種質資源創新, 實現優勢基地與優勢企業高度融合。今年,全縣有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等5傢俱有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區內外製種企業委託種子經營機構或個人代制雜交水稻種13664畝,比2017年6255畝,增長118.4%。

“品種好不好,農民說了算!”長沙利誠種業有限公司區域經理譚永元說:“商業化育種的核心是以市場為導向,農業生產需要什麼種子,企業就培育和生產什麼種子,今年長沙利誠種業是第一年到紅花鎮試種公司繁育的種子,成功後好在鐘山及周邊縣區大面積推廣。”如今,越來越多的種子企業從單純的“賣種子”轉型為“服務提供商”,從推銷種子過渡到推廣高產栽培技術配套服務上來。

引進5家制種企業發展“訂單農業”

鐘山縣採取“公司+基地+農戶”和“公司+合作社+農戶”等運行模式,由公司與基地農戶簽訂收購合同,建立保險賠償機制抱團發展,農戶(貧困戶)通過自種或用土地、勞務等資源參與基地(合作社)建設,用雙手改變命運、讓產業帶動脫貧。今年,鐘山縣全縣引進5家制種企業發展“訂單農業”代制雜交水稻種13664畝,預計可創收4648萬元,讓3752農戶受益。

廣西鐘山:雜交水稻制種產業成農民致富“金種子”

農業專家在紅花鎮制種基地開展水稻種子純度檢查和植物產地檢疫工作

“依託制種企業種植技術和訂單收購,我家今年新種100多畝雜交水稻制種,現已齊穗楊花豐收在望,既確保去年我家的脫貧成果,又保障兒子和女兒在大中專院校就讀的費用。”公安鎮大龍村的陶先林說到,這是鐘山發展雜交水稻制種業促進農戶增收致富的一個縮影,真實寫照了雜交水稻制種訂單種植,成了許多家庭增收致富的“金種子”和“香餑餑”。

部門聯動完善現代種業管理體系

鐘山採取市縣種子、執法、植保多部門聯合,加強對制種企業種子生產許可證、品種權許可、生產檔案和備案、制種田隔離、田間質量(純度)等情況督查,按農時季節多次到公安、燕塘、紅花、回龍等鄉鎮水稻制種基地開展檢查和技術指導,提升水稻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集約化、信息化水平。如,9月上中旬,市縣種子部門聯合深入雜交水稻制種基地,通過對水稻制種的田間除雜去劣、制種隔離、植物檢疫對象等情況進行了認真檢查,普及農業植物檢疫知識,從源頭上把好種子質量關;督促種子企業加大除雜保純力度,加大對水稻稻縱卷葉螟、稻飛蝨、稻紋枯病等常見病蟲的防治,確保種子質量和農業生產用種安全。

廣西鐘山:雜交水稻制種產業成農民致富“金種子”

農業專家在公安鎮大宅山抽取水稻樣品現場採用試紙進行轉基因快速檢測

規範經營備案確保良種供應安全

鐘山舉辦2018年種子生產經營備案及植物新品種保護培訓班,廣泛宣傳貫徹新《種子法》、《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手把手、面對面培訓種子生產經營戶熟練應用備案管理系統操作技能,讓依法生產經營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使小小一粒種子成為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金種子”。

建立制種保險賠償機制抱團發展

為降低種農制種風險、促進制種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鐘山使出建立保險賠償機制抱團發展的“大招”,鐘山縣種子管理負責人說,制種保險這張“安全網”給制種農戶吃了一顆“定心丸”。今年,鐘山縣繼續實施自治區水稻制種保險試點項目,試點參保面積6500畝,保費由農戶承擔20%,種子生產企業承擔20%,自治區財政承擔60%;引導企業與農戶自願參保4500畝,為農戶提供保障規模2200萬元。僅去年水稻賠償金額達86.22萬元,有效增強農戶抗風險能力,防止因災致貧、返貧。

廣西鐘山:雜交水稻制種產業成農民致富“金種子”

紅花鎮已收割晾曬在烤煙爐的雜交水稻種子


水稻制種產業為精準脫貧添磚加瓦

“以前我一直在廣東打工,回來看到家鄉搞雜交水稻制種已形成了一個產業,2014-2016年,我回來與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承包300多畝發展訂單雜交水稻種子繁育,一畝能收入到二三千元,一年算下來也有十多萬元,比打工要強多了。”公安鎮裡太村村委主任廖長英樂呵呵地說。

廣西鐘山:雜交水稻制種產業成農民致富“金種子”

廖長英與紅花鎮古樓村婦女正在忙碌移栽雜交稻父本


2017年廖長英自制雜交水稻種300畝,爭取到自治區財政的雜交水稻制種保險,輻射和帶動紅花、公安、回龍、鳳翔等鎮群眾發展水稻制種業900畝,僅基地土地流轉租金總收入105萬元(每畝租金500元/年);入基地務工增加工資收入123萬元(每畝人工650元/年),戶均收入4.42萬元,貧困戶人均增收1.01萬元,讓當地182戶貧困戶、963人獲得持續的經濟收入,實現脫貧致富。

4年過去,廖長英的制種技術更加成熟,今年她流轉土地自制雜交水稻種400畝,輻射和帶動群眾發展水稻制種業2600畝,把鐘山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煉製成農民致富“金種子”,讓群眾有增收致富的產業,並優先安排村裡的貧困戶務工增加收入,為精準脫貧添磚加瓦。

鐘山今年雜交水稻制種到縣種子站備案的就有13664畝,按租田600元/畝、人工成本700元計,農戶僅流轉土地和到制種基地務工就可年增收1770多萬元,發展水稻制種業助農增收成效凸顯。(圖文/鐘山縣農業局 虞中暉)


廣西鐘山:雜交水稻制種產業成農民致富“金種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