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李鸿章“造不如仿仿不如买”,左宗棠:要想打败敌人必须自造

根据上八文的内容(链接文末),我们说了从林则徐、魏源开始,中国官场内的少数精英就希望有自己的海军和各种西式武器。然而,这种思想直到20年后,才由新的“洋务派”代表们付诸实践。

(1)1885年是“洋务派西式武器”的关键年

洋务派兴起后,在中央以奕、文祥为代表,然而,他们二人的路线又各不相同。奕、曾国藩、李鸿章形成一脉,文祥、左宗棠、张之洞(前期)形成一脉。

自1865年到1894年曾李左等洋务派,又建立了21个西式军工厂。除了1890年张之洞的湖北枪炮厂之外的20个军工厂都建在1885年之前。

在20个军工厂中,李鸿章派丁日昌于1865年,建立的江南制造总局规模最大,工人达三千人。自1865年到1894年共生产各种枪支5万多枝、274尊炮、450多万磅劣质火药,其主要装备对象是曾国藩的湘军和淮军。

李鸿章“造不如仿仿不如买”,左宗棠:要想打败敌人必须自造

左宗棠在洋务运动初期的主要贡献则是福建马尾造船厂的建立,以及海军人才的培养上。在20个军工业中有四大代表,除了福州船政局由左宗棠创办(1866年创建)外,另外三个皆是李鸿章负实际领导责任,它们是: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又称江宁机器局;天津设立机器局。

本文先介绍这三个军工厂,之后重点介绍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

(2)李鸿章主管的三大军工厂

首先就是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该局是中国最大的军工企业。1876年,即占地400多亩,工匠两千多人。创办经费五十多万两,成立后的经费来源为江海关的二成洋税,额度为25万两——60万两。

该局的造船业务发展并不顺利,1868年,首艘产品“恬tian吉”号(后改名为惠吉),1876年,又生产了中国的第一艘铁甲舰“金鸥”号。但自1881年后,造船部分就开始停工。直到甲午海战后,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灭,清廷准备重造海军时才逐渐恢复。

该局的枪炮、手雷地雷等武器较为成功,1867年仿制成功了德国的毛瑟11mm前膛步枪,每天可以生产十五支。但枪支质量不好,成本更高。例如当时,国外同类型枪支的成本是每支10两左右,但中国因为没有技术,必须要雇佣大量的洋顾问、洋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再加上各种潜规则成本等,实际每支成本高达17.4两。

第二个就是金陵机器局,又称江宁机器局。

1865年,李鸿章就任代理两江总督后,下令将苏州炮局迁到南京。1866年8月开始开工建设。李鸿章成为直隶总督后,将大部分枪炮运往天津,并将技术人员也大部北迁。

李鸿章的用人思想再次作祟,用人首先用自己的人,其次是重才不重德。马格里作为一名军医,却执掌军工企业十年。

李鸿章“造不如仿仿不如买”,左宗棠:要想打败敌人必须自造

1875年1月,该局为大沽炮台制造的两尊发射68磅重炮弹的大炮试射时爆炸,七名士兵被炸死。两个月后,马格里才姗姗来迟。在其亲自主持的南炮台实验时,再次发生爆炸。由此,李鸿章才将其撤职

金陵机器局是中国军工业腐败、管理思想落后的典型代表。例如他们制造的小炮,只能发射一磅重的炮弹。更重要的是,大炮要让炮兵抬着走,否则没有办法移动,因为没有炮车。

第三个介绍就是天津机器局。

该局是清廷为了防止汉族官员掌控先进武器而建立的。1866年,恭亲王奕奏请在天津设立,由北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筹办,终至1867年3月成立。

崇厚是一位典型的八旗子弟,靠着高贵地身份谋取了高位,每年几十万两银子,建厂三年多了一点起色没有,厂房没有完工、机器还没有安装,火药生产遥遥无期。其后,由李鸿章于1870年负责该厂。

李鸿章“造不如仿仿不如买”,左宗棠:要想打败敌人必须自造

李鸿章在洋务派军火工业中,成绩挺多但问题也不少,除了上面说的用人不当外,最大的问题就是习惯于购买,特别是在人们吹嘘的“海防”“海军”问题上。正因为他对中国人开军舰造军舰没有细心,因此,他虽然被人称为最重要海军、海防,但第一个专业海军军工厂却不是他建造的。

而是经常被一些人故意忽略的左宗棠!

(3)左宗棠为什么成为专业海军军工厂

左宗棠之所以首先建造专门的船厂,就在于船厂于国于民的综合好处最大。生产舰船既可以增加国防实力,又可以带动其它行业的兴盛。特别是后者,造船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会使整个工业化工程大幅度提升。因此,在中法战争前,造船业以及被它带动起来的冶炼业、煤矿业也逐步发展起来。

早在1864年,左宗棠就让一个60多岁的老工人,试做了一艘蒸汽船并在西湖上进行试航。但因为属于自主开发,以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显然效果不理想。在德克碑、日意格等法国顾问建议下,左宗棠决定用进口发动机制造舰船。

1866年,左宗棠上奏《拟购机器雇洋匠试造轮船大概情形折》正式提出造船。由此,掀开了中国专业自主建造战舰的开端。

在洋务运动中,左宗棠起到了急先锋的作用。特别是洋务运动以闽台海防为亮点。

李鸿章“造不如仿仿不如买”,左宗棠:要想打败敌人必须自造

左宗棠方面较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开边防海军舰艇中国造的先河。在左宗棠一两年的努力下,闽台地区就拥有了当时全国最大的造船厂、最早的近代海军、最早的新式军事教育、较为先进的民族资本企业以及铁路设施。

可以说,左宗棠是“洋务运动”的“急先锋”,但因为其作为军事统帅的时间较长,使其对“洋务运动”的关注相对“专职”的李鸿章、沈葆桢、盛宣怀等人要低。然而,左氏对于“洋务运动”发展的路径选择相较于其他人来说更正确。

左宗棠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就有建造西式轮船的想法,对魏源的海防思想非常认同。但可惜,直到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左宗棠才有了将才智运用于实践当中。

用左宗棠自己的话说,建造轮船就是为了“内纾国计、利民生、外销异患、树强患”

但这时,有人就说“造不如仿仿不如买”。然而,左宗棠认为:如果没有学习成本特别是试错成本怎么可能自我掌握技术,掌握了自然就会降低。

李鸿章“造不如仿仿不如买”,左宗棠:要想打败敌人必须自造

依我说,左宗棠说得太文明了。要我说,说句好听的,这是混淆了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说句不好听的,买容易呀,能参加买的洋务官员就那么多,里面的贪腐成本你怎么算?

此文为系列文章第八篇,可以跳过此段进入正文

01晚清自造先驱56岁林则徐47岁魏源与29岁粉丝左宗棠20180720

02 1843年的一本书,让左宗棠奋斗一生20180724

03晚清最著名的战略指引者,“中兴三杰”曾左李用一生实践他的主张20180506

04买舰被英美骗自造更失败!左宗棠怒吼与法国人联合自己造20180725

05同建洋枪队买战舰之后怎么办?左宗棠李鸿章分道扬镳20180727

06您和左公去世后,我李鸿章可咋办20180730

07面对李鸿章反对,他说绝不许别人骑马我骑驴必须战舰自造201807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